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分析

2018-01-16谭娟岳池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安638300

医药前沿 2018年19期
关键词:满意率溶栓神经功能

谭娟(岳池县人民医院 四川 广安 638300)

现阶段来将脑梗死的治疗中,溶栓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也是患者恢复脑部供血最主要的途径,通过溶栓治疗可以将脑部血流不畅的症状进行缓解,在出现不可逆转的损伤前,将脑部血管进行再灌注,防止梗死区域的进一步扩大,长期进行治疗可以防止出现脑部组织的损伤,提升预后,降低致残率,对患者后期生活质量的恢复具有较大的作用。但是进行急性溶栓治疗也需要掌握相应的方法,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与传统的护理相比较,针对性更强,对于护理人员来讲护理的难度进一步的提升,需要护理人员结合实际需要制定更加规范化的护理方法,掌握更加全面的护理途径,提升护理整体质量[1]。本文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进行分析,现将结果作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此次研究对象择取本院收治的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9例,对照组男6例,女3例,年龄48~84岁,平均年龄为(63.21±3.67)岁;观察组男7例,女7例,年龄47~82岁,平均年龄为(63.32±3.56)岁。两组患者经检查均为急性脑梗死,排出多发性、其他系统性疾病患者,并签署研究同意书。对两组患者各指标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结合患者情况进行扩容、神经营养支持,并且采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2]。

观察组则采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方法,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增加:(1)在患者入院后立即建立绿色通道,制定适宜的护理规划措施,护理人员全程进行陪护,协助患者以及家属办理住院手续,在治疗的过程中严格关注患者血糖、血压以及NIHSS各项指标,血压分别在2h、2~6h、6~24h分别进行测量;血糖选择在饭前、饭后2h以及睡前进行监控,如患者未经口进食,可采用4次/d的频率进行检测;NIHSS各项指标评估则采用患病12h内30min/次,24h内2h/次的频率进行监控。护士进行交班过程中,尽量选择床旁交接的方式,向患者治疗中的各项情况进行详细的交接,提升护理质量。(2)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对患者进行血常规以及凝血检查,辅助医生做好相应的病史登记工作,及时将病史向医生进行汇报。在进行溶栓的过程中,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病情,结合患者瞳孔、肢体能力以及语言等改善情况,对溶栓的效果进行观察,及时发现患者皮肤粘膜、口腔以及眼底位置的出血情况,识别患者颅内高压、意识系统障碍加重、血压升高、语言表达不清等各种症状,一旦发现立即进行汇报,告知医生进行及时的处理,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在溶栓结束后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率、血液等变化情况,叮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禁食24小时,在治疗后4d对患者是否存在继发性出血的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控。(3)观察患者在溶栓后的状态,对于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则可采用流食的方式,给予患者牛奶、果汁以及鱼汤等食物,进行喂食的过程中需要将 患者的头部提高15°,防止出现呛咳的情况,避免会出现吸入性的肺炎。辅助患者进行翻身,保持全身皮肤位置的清洁,并且定期的对床单和衣物进行相应的更换,保持病房内的安静,叮嘱患者家属在适宜的时间进行探视,防止长时间不规律的探视影响到患者的休息。同时需要对穿刺位置的出血情况进行关注,观察患者在日常排泄过程中是否出现黑便以及血尿,并且对口腔、皮肤以及呼吸道进行关注,防止出现感染。(4)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休息,在溶栓后2h内尽量禁止活动,进行绝对的卧床休息,7d内进行少量的活动,防止出现血管出血,而在7d后则鼓励患者多进行锻炼,防止出现肌肉痉挛萎缩,可以采用户外散步的方式,动作量不宜过大,待适应后逐渐将锻炼时间延长,如患者存在语言方面的障碍,需要辅助进行唇舌方面的发音训练,提升患者的各项语言功能,同时对患者肢体能力进行锻炼。而在饮食方面不应该食用过硬以及过热的刺激性食物,防止出现消化道的出血,可以采用高热量、高蛋白以及高维生素食物摄取的方式,有助于食物的消化[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症神经功能评分、并发症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神经功能评分采用NIHSS评分以及脑部出血能力比较,其中神经功能使用NIHSS评分量表进行评分,总分为33分,分值与神经恢复情况呈现反比例关系。脑血管储备能力则使用开普勒超声仪进行检测,分析患者在情绪平稳状态下脑血管流动速度,并对患者脑动脉平均血流量(MCV)、血流灌注指数(PI)以及脑血管储存能力(CVR)进行比较;并发症包括:症状性颅内出血、高灌注综合征以及内血管再封闭。护理满意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方面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表示,采用P检验,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症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为(26.44±1.16)分,治疗后NIHSS评分为(18.21±0.79)分。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为(26.36±1.21)分,治疗后NIHSS评分为(9.26±1.69)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脑血管储备能力各项指标为MCV(33.69±3.21)cm/s,PI(0.58±0.21)%,CVR(43.69±9.12)%,对照组治疗后脑血管储备能力各项指标为MCV(23.12±2.29)cm/s,PI(0.75±0.28),CVR(35.23±6.39)%。可见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MCV、PI、CVR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0例、高灌注综合征1例以及血管再封闭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对照组患者护理后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高灌注综合征2例以及血管再封闭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5.5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22%显著低于对照组55.56%,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满意6例、比较满意2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率为88.89%;对照组组患者护理后满意4例、比较满意1例、不满意4例,护理满意率为44.44%。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44.44%,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属于神经功能方面疾病,致病原因为脑部动脉血流异常造成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继而引起缺血区域脑部神经坏死,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即使通过科学的治疗,也可能出现患者脑部神经无法恢复的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4]。常规治疗中主要采用的是溶栓治疗,通过溶栓剂的使用,将患者血管阻塞的情况进行缓解,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是该操作需要掌握科学的护理技巧,制定更加规范化的护理方法,提升护理质量。本研究可以看出,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MCV、PI、CVR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22%显著低于对照组55.56%,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44.44%,P<0.05。原因分析为:(1)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结合患者病情制定适宜的药物处理方法,将药物剂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防止药物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降低药物使用不当发生的概率,提升药物使用规范性。(2)在护理中增加对患者全程陪护、运动以及饮食方面的指导,通过科学全面的护理方式,对患者的不良心理进行纾解,制定相应的运动指导,将患者的运动方式进行提升,同时制定相应的饮食护理规划,通过科学的饮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因为饮食造成的不适反应。(3)溶栓剂在使用后关注患者的各项不适反应,对于溶栓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干预治疗,降低出现感染的概率,防止病情在治疗过程中的反复,提升药物的治疗效果,加速患者恢复,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促进神经功能及脑部供血的恢复[5]。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护理措施,可提升神经功能评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1]徐刚,张新江,陈斌,刘一辉.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7,12(06):497-500.

[2]李凤华.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与非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1):21+24.

[3]符雪涛,周龙江,张新江,刘振生,褚澄.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成像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转归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9(02):179-183.

[4]包晓英.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2):231-232.

[5]肖淑英,孟繁花,魏建朝,封靖,杜明艳,蔡丽朋,杜会山.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相关因素分析[J].北京医学,2016,38(03):218-221.

猜你喜欢

满意率溶栓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