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冀东地区马铃薯炭疽病的鉴定及综合防控技术

2018-01-16吴志会韩晓清张尚卿李红艳彭学文

蔬菜 2018年3期
关键词:冀东分生孢子炭疽病

吴志会,韩晓清,张尚卿,李红艳,彭学文*

(1.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 唐山 063001;2.滦县滦河街道办事处,河北 唐山 063701)

近年来,马铃薯在农业和社会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特别是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导致马铃薯的需求量骤增,使得马铃薯的播种范围和面积迅速扩大;但随之也给生产带来一些问题,如马铃薯主产区长期连作,马铃薯新品种研发迟缓,种薯种性退化,田间管理粗放,特别是近几年高温、高湿、雾霾等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导致马铃薯病虫害呈现连年加重发生趋势[1-2]。

马铃薯炭疽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侵染马铃薯的叶片、茎、薯块等,大大降低马铃薯的商品性,重发时,可造成植株部分或全部死亡,引起22%~30%的减产。马铃薯炭疽病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道发生,目前,我国吉林、山东、甘肃、贵州、新疆、浙江、河北等马铃薯主产区报道有不同程度发生[3-8]。通过对冀东地区的走访调研,发现马铃薯炭疽病在冀东地区发生普遍,给当地马铃薯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失,制约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为此,就冀东地区马铃薯炭疽病发生情况、症状、发病规律、综合防控措施等进行总结,旨在为当地农民防治马铃薯炭疽病提供理论指导。

1 冀东地区马铃薯炭疽病发生与分布

马铃薯炭疽病在冀东地区普遍发生,各大、小马铃薯产区受品种、土质、小气候等的影响发生程度略有不同。其中唐山市的玉田县、丰润区、丰南区以及秦皇岛市的昌黎县发病较重且比较普遍,发病率在15%左右。主要危害马铃薯叶片,导致叶片出现坏死斑点,影响叶片的正常生长和光合作用,对马铃薯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2 冀东地区马铃薯炭疽病病原菌、发病症状及发病规律

2.1 马铃薯炭疽病病原菌

马铃薯炭疽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的球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wallr.)Hughes],可侵染包括葫芦科、茄科在内的13个科的35种寄主,尤其喜欢侵染马铃薯、番茄等,在寄主上形成球形至不规则形黑色菌核。分生孢子盘黑褐色,聚生在菌核上;刚毛黑褐色,硬,顶端较尖,有隔膜1~3个,聚生在分生孢子盘中央;分生孢子梗圆筒形,有时稍弯或有分枝,偶生隔膜,无色或浅褐色;分生孢子圆柱形,单胞无色,内含物颗粒状。

2.2 马铃薯炭疽病发病症状

马铃薯炭疽病主要危害马铃薯叶片,也可危害马铃薯薯块和植株茎基部。叶片受害时,发病初期马铃薯叶色变淡,顶端叶片反卷;随着病情加重在叶片上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坏死斑点,呈褐色或赤褐色,边缘明显;随后病斑逐渐发展渐变为灰褐色,并且相互连在一起形成大的不规则坏死斑,最后导致叶片干枯或坏死。当马铃薯炭疽病发生比较严重时,病菌也可侵染马铃薯植株的茎基部和薯块,引起马铃薯植株萎蔫坏死和薯块腐烂。后期在病斑表面产生许多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

2.3 冀东地区马铃薯炭疽病发病规律

马铃薯炭疽病的初侵染源主要为带菌种薯或带菌土壤,病原菌一般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种薯、商品薯、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通过种薯或商品薯的异地调运,进行远距离扩散。

冀东地区一般在5月中下旬(马铃薯现蕾后)遇条件适宜时开始侵染发病,发病后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等传播蔓延,经伤口侵入或直接侵入,形成再侵染。6月中旬前后冀东地区进入高温多雨的夏季,马铃薯生长也进入中后期,此时马铃薯炭疽病达到发病高峰。茄科蔬菜(特别是马铃薯、番茄)重茬地容易发病且发病重;高温高湿、田间管理粗放、地块贫瘠、排水不畅等,也有利于马铃薯炭疽病的发生。

3 冀东地区马铃薯炭疽病综合防控技术

马铃薯炭疽病的发生受品种抗性、气候因素等影响较大,仅靠单一防治措施效果不明显,为此应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立足于搞好田间栽培管理,加强马铃薯种薯、商品薯异地调运的监督以及加强田间监测等,提早防控马铃薯炭疽病的发生蔓延,做到多种防治措施并举,实现马铃薯的高产、优质生产。

3.1 农业防治

3.1.1 田园清理及精细整地

积极清除田间杂草及作物病残体;精细深翻整地,翻耕深度25 cm左右,进行土地暴晒。

3.1.2 合理轮作倒茬、优化马铃薯种植布局

避免与包含马铃薯在内的茄科蔬菜轮作、邻作,最好与其他科作物特别是谷物类作物实施5年以上的轮作。

3.1.3 种薯的选择与处理

种薯应选择无病斑、无创伤的薯块,并严格按照种薯切块规程进行消毒处理,薯块切好后可用安泰生(丙森锌)450倍液+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中生菌素1 000倍液进行拌种处理,拌种后种薯置于阴凉处晾干备用。

3.1.4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注意要施足底肥,增施腐熟有机肥,掌握“多次少量,前少后多,分次追施”的追肥原则。

马铃薯种植一般采用高垄单行或双行栽培模式,行距80 cm,做到旱能浇涝能排,有条件的尽量采用滴管设施,小水勤浇,忌大水漫灌。

3.1.5 及时收获

达到商品薯标准时及时进行收获,收获时要尽量避免薯块出现擦伤或挤伤,造成破皮,出现伤口,导致病菌侵染。

3.2 生物防治

国内针对马铃薯炭疽病的生物防治研究报道较少,目前大多停留在室内研究阶段,应用于生产的很少。2014年王涵琦等[9]研究发现一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可以使马铃薯炭疽病病原菌的菌丝变形和裂解,有效地抑制了马铃薯炭疽病病原菌的生长;2015年陈淑琴等[10]研究发现链霉菌属的栗褐色类群(streptomyces badius)对马铃薯炭疽病病原菌的抑菌能力较强。虽然针对马铃薯炭疽病的高效、安全的生物防治从室内研究走向田间应用可能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但上述研究成果无疑为进一步研究生物防治马铃薯炭疽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也指明了筛选马铃薯炭疽病生防菌的研究方向。

3.3 化学防治

冀东地区一般在5月中旬(即马铃薯开始现蕾后)开始进行喷药预防,可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间隔7 d喷1次,连喷3次,可有效降低马铃薯炭疽病的发生率。

马铃薯炭疽病发病初期,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间隔7 d喷1次,连喷3次,控制马铃薯炭疽病的发生蔓延。

[1]樊建英,张淑青,麻永红,等.河北省二季作区早熟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蔬菜,2014(3):36-37.

[2]桑月秋,杨琼芬,刘彦和,等.云南省马铃薯种植区域分布和周年生产[J].西南农业学报,2014,27(3):1003-1008.

[3]杨成德,姜红霞,陈秀蓉,等.甘肃省马铃薯炭疽病的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J].植物保护,2012,38(6):127-133.

[4]魏周全,陈爱昌,骆得功,等.甘肃省马铃薯炭疽病病原分离与鉴定[J].植物保护,2012,38(3):113-115.

[5]蒋颖,吴石平,陈小均.贵州马铃薯炭疽病的诊断及病原鉴定[J].贵州农业科学,2016,44(7):33-35.

[6]王丽丽,日孜旺古丽·苏皮,李克梅,等.乌昌地区马铃薯真菌性病害种类及5种新记录[J].新疆农业科学,2011,48(2):266-270.

[7]张建成,张慧丽,顾建锋.马铃薯炭疽病菌分离与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25-227.

[8]尚玉儒.马铃薯炭疽病药剂防治试验[J].河北农业,2017(4):29-30.

[9]王涵琦,畅涛,杨成德,等.马铃薯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occodes)拮抗菌株的筛选及鉴定[J].植物保护,2014,40(1):38-42.

[10]陈淑琴,王生荣.放线菌DX23对马铃薯炭疽病菌的拮抗作用及其鉴定[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5,50(2):95-99.蔬

猜你喜欢

冀东分生孢子炭疽病
苦瓜长“雀斑” 警惕炭疽病
冀东地区野生大豆幼苗期耐盐碱特性鉴定
鸡 妈 妈
猪炭疽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冀东麻地岩体铷等稀有金属元素赋存特征
暗色丝孢菌中国一新记录属
瓜类炭疽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白僵菌Bb38菌株小米培养基与SDAY培养基培养耐热性状差异研究
辣椒炭疽病究竟该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