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马立克病的实验室诊断及防治

2018-01-16王维

家禽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疱疹病毒雏鸡抗原

鸡马立克病(MD)是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其特征是神经、虹膜、性腺、内脏器官、肌肉等部位产生由淋巴细胞构成的肿瘤病灶。该病多发于2月龄以上的鸡,患鸡渐进性消瘦,死亡率高。近年来,随着养鸡的规模化养殖,种禽的调运和交易日益频繁,该病在我县呈上升趋势,若继发感染其他疾病或治疗不及时可给养鸡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该病在临床上常与等病症状相似,易造成误诊,因此在诊断时主要依据实验室诊断,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现将鸡马立克病的实验室的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病原 MD病原体由英美学者先后于1967年及1968年分离培胞中感染复制培养成功,并证明它是种疱疹病毒。电镜检查表明它在病毒分类学上是属于B群(细胞结合性)疱疹病毒,根据最近的分类系统,从结构上可分为2种类型∶一是裸露的不完全病毒粒子,直径为85~100nm,通常见于感染组织培养细胞的细胞核内,在细胞浆和细胞外液中偶然也可看到;二是带囊膜的完全病毒粒子,主要存在于细胞膜附近鸡核空泡中,不过在胞浆中也有存在。

流行特点 该病主要感染鸡,火鸡、山鸡和鹌鹑等较少发病,哺乳动物不感染该病。1日龄雏鸡的易感性比较高,随着鸡只日龄的增长其易感性逐渐减弱。雏鸡感染该病后常常几个月才表现症状、引起死亡。因此该病常在2~5个月龄的鸡群中发病。鸡群发病率一般为10%~30%,严重时会更高,死亡率与之相当。该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当饲养管理差、通风不良、密度过大、应激因素多或感染其他疾病,该病的发生几率越大。病鸡和感染鸡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和消化道传播病毒。

实验室诊断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①试验准备抗原:马立克氏病疱疹病毒抗原,由正规的兽药厂家生产,或取患病鸡的羽髓制备;致敏红细胞:取未经稀释的抗原,加入等量的1%的鸡红细胞悬液,于37℃放置2h,取出后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被检血清:采自被检新鲜血液分离的血清;②操作方法:被检血清做倍比稀释,即 1∶2、1∶4、1∶8、1:16……,在塑料凹板每个凹孔内分别滴加各个稀释度血清0.1ml,再加1%致敏红细胞0.1ml,混匀后置37℃温箱中2h,观察结果,以在最高稀释度的血清中红细胞被完全凝集者为该血清的效价;③结果判定:凝集效价达16倍以上时,可视为阳性反应,同时应设阴、阳性血清对照。

琼脂扩散试验:采集病鸡血液,分离血清,进行琼脂扩散试验,并设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作对照。发现被检血清和标准抗原之间形成清晰的沉淀线与阳性血清和抗原之间出现沉淀线一致,可判定为阳性。不出现沉淀线的则判为阴性。

PCR检测:采用无菌操作的方法取病死鸡的肝脏、脾脏等组织,经离心处理后,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检测马立克病毒,若能扩增出马立克氏病毒核酸异性条带,则为阳性,反之为阴性。

防治措施 ①加强疫苗接种:出壳时接种疫苗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但必须结合综合卫生防疫措施,防止出雏和育雏阶段早期感染,以保证和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另外,还要做好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疫病的防控,防止继发感染该病;②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和提供均衡营养,搞好孵房、育雏室的卫生消毒,避免雏鸡接触马立克病毒,不从感染该病的种鸡群引进种蛋、种苗。饲养管理不善、环境条件差或某些传染病 (如球虫病)等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鸡群的生活条件,增强鸡体的抵抗力,对预防该病有很大作用。另外,还要保证饲料和饮水卫生,减少或避免一些病毒传染源存在和保证舍内空气畅通,饲喂营养均衡的饲料,平时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提高鸡群免疫力,增强抗病和抗应激能力,减少疫病的发生;③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坚持自繁自养,防止外来病传入,如若引种,需到正规的种鸡场引进,引进前,要进行病原检查,结果为阴性的,方可引进。引进后,隔离1个月观察无异常后,方可混圈入群。

猜你喜欢

疱疹病毒雏鸡抗原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单纯疱疹是怎么感染的?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犬疱疹病毒感染治疗
象亲内皮疱疹病毒及其研究进展
牛疱疹病毒糖蛋白D的结构特点及在疫苗学中的应用
5 种大肠杆菌O 抗原定型血清的制备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关于血型问题的释疑
食醋可防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