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2018-01-16杨同涛刘建涛孙法良崔京腾

家禽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活苗雏鸭病毒性

杨同涛,刘建涛,孙法良,崔京腾

(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0)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引起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1]。临床上具有明显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样出血为特征。其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雏鸭,尤以2日至3周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感染不同类型病毒性肝炎和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有的高达95%,有的低于15%。随着近几年中国养鸭业快速发展,该病已成为危害中国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疫病之一,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鸭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病原学、诊断与疫苗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1 鸭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包含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星状病毒科、嗜肝病毒科3个病毒科的4种病毒[2]。嗜肝病毒科的鸭肝炎病毒引起鸭乙型肝炎,但该病毒对各年龄段鸭没有显著的致病性,本文不做论述;星状病毒科引起血清Ⅱ型、Ⅲ型鸭肝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引起血清Ⅰ型鸭肝炎。

1.1 鸭病毒型肝炎发生与分布 Ⅰ型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 type 1,DHV-1)于 1945 年在美国被Levine等首次发现,可惜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未能分离出病毒,直到1950年,美国人Levine和Fabricant从鸡胚中首次分离到病原,该病原体就是后来的I型鸭肝炎病毒(Duckhepatitis virus type 1,DHV-1)[3]。 1965年在英格兰的诺福克 (Norfolk) 发生了与Ⅰ型鸭肝炎病毒(Duckhepatitisvirus type 1,DHV-1)病理性质相似的病例,但发病鸭群已经免疫过Ⅰ型DHV弱毒株,雏鸭交叉免疫保护试验证明,所分离出的病原与Ⅰ型DHV不同,故被命名为Ⅱ型 DHV(后来被命名为 DAst V-1)[4]。Toth在纽约长岛发现了一种可以引起对Ⅰ型DHV有免疫力的雏鸭发病和死亡的病毒,但不如Ⅰ型DHV感染严重。由于该病毒与Ⅰ型和Ⅱ型DHV不同,被命名为Ⅲ型DHV(后来被命名为 DAst V-2)[5]。 Ⅰ型 DHV呈世界分布,Ⅱ型DHV局限于英格兰,Ⅲ型主要局限于美国,在 1998~1999年,程安春在我国首次发现有Ⅲ型 DHV的存在。目前对养鸭业危害比较大的主要是Ⅰ型和Ⅲ型DHV。

1.2 鸭病毒型肝炎流行特点 鸭病毒性肝炎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死亡率与感染鸭肝炎病毒血清型、雏鸭日龄、继发感染有着密切关系。该病传染源是病鸭、感染的康复鸭和成年鸭,鸡、火鸡、雏野鸭、雏鹅、鹤鹑、幼鸽等禽类可作为其宿主。鸭舍中的鼠类和野禽可作为病毒的贮存宿主或媒介[6]。Ⅰ型鸭肝炎病毒自然条件下仅发生于雏鸭,成年鸭可感染而无临床症状,产蛋鸭即使在污染的环境中也无临诊症状,也不影响其产蛋率,但血清与蛋黄中含有中和抗体,传染源主要通过粪便排毒,主要引起6周龄以内的雏鸭发病和死亡,小于1周龄雏鸭的死亡率可达95%,随日龄增大,死亡率逐渐降低。Ⅱ型鸭肝炎病毒只感染鸭,成年鸭对该病有抵抗力,未观察到其有野生储存宿主或媒介;Ⅲ型鸭肝炎病毒一般只感染雏鸭,其不如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严重,雏鸭的死亡率很少超过30%。

2 鸭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及临床症状

2.1 病原学 I型鸭肝炎病毒,直径20~40nm,呈球形或类球形,核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含有32个壳粒,无囊膜。该病毒属小RNA病毒,基因组由60个亚单位组成,每个亚单位含有四种衣壳蛋白VP1、VP2、VP3和VP4,此外还有基因组结合蛋白VPg。 VP1、VP2、VP3 彼此不同,均为结构蛋白,基因组含有7209~8450个碱基对,为单股正链 RNA(ss RNA),即病毒 RNA 为 mRNA[7]。Ⅱ型 DHV属于星状病毒(Astrovirus),病毒颗粒的形状呈特征性的带有顶角的星形,直径28~30nm,患病鸭肝悬液中可见超过1000个病毒颗粒的病毒集合[8]。Ⅲ型DHV属于小RNA病毒科,经中和试验和荧光抗体试验证明Ⅲ型DHV和Ⅰ型DHV无共同抗原,其在鸭肾细胞中呈晶格状排列,病毒粒子直径30nm。

2.2 临床及剖检症状 Ⅰ型鸭肝炎的发生和传播很快,雏鸭感染主要表现为:雏鸭感染首先表现为精神萎靡,缩颈,翅下垂,不爱活动打磕睡,行动呆滞或跟不上群,此后短期内即厌食,停止运动、蹲伏并半闭眼,有的出现腹泻。患病鸭出现神经症状,病鸭身体侧卧,两腿痉挛性踢,发生全身性抽搐,有时在地上旋转,死亡时头向后背,呈角弓反张姿势,少数病雏鸭死前排黄白色或绿色稀粪。死亡常在3~5d内发生,随即迅速下降以至停止死亡。死亡雏鸭的喙端和爪尖淤血,呈暗紫色。

剖检病变主要集中在肝脏,表现为肝脏肿大、质脆易碎等现象,且肝脏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通常可见肝脏颜色暗淡或发黄,表面呈斑驳状;另外,胆囊和脾脏也出现变化,如胆囊肿大并充满墨绿色胆汁,而脾脏也出现肿大,有时呈斑驳状;胰脏肿胀而无光泽,部分会出现小的白色病灶,肾脏肿大,表面血管充血、变得较明显呈树枝状,切面隆起,边缘外翻;脑膜水肿、充血、出血。部分病例还可见心肌呈淡灰色,质软有淤血,似开水煮样,心房扩张,充满不凝固的血液。

Ⅱ型鸭肝炎病毒感染鸭后会出现烦渴、拉稀、尿酸盐分泌过量的症状,有时可能有抽搐和角弓反张的症状,Ⅱ型鸭肝炎病毒的靶器官主要为肝脏和肾脏。肝脏肿大呈浅粉红色,表面有许多小点状出血,这种血点常融合成带状;脾脏肿大,表面弥散的白色病灶形成“西米样”外观;肾脏肿胀,血管充血并凸于肾脏表面;消化道内通常没有食物,偶尔肠壁心冠脂肪上有小出血点。Ⅲ型鸭肝炎病毒感染的雏鸭与Ⅰ型鸭肝炎病毒典型症状相似,即两腿向后伸和角弓反张,剖检症状也与Ⅰ性鸭肝炎病毒感染相近。

3 鸭病毒性肝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3.1 病毒分离技术 病毒分离技术是检测HV的方法之一,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特征可做出初步诊断。目前,DHV分离技术主要有鸭胚(或鸡胚)尿囊腔接种和动物接种2种方法。细胞培养方面因毒株毒力强弱和对细胞的适应程度不同,产生或不产生细胞病变,到目前为止,这些方法还不适于作为DHV的分离技术而应用[9]。

3.2 血清学诊断技术 实验室用于检测DHV的病原的方法很多,但是每一种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常规的检测方法主要是血清学方法,包括中和试验、血凝试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对流免疫电泳、荧光抗体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分子生物学实验等[10]。用于检测DHV病原的方法很多,但是每一种都有自身的优缺点。目前,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仍然是中和试验。中和试验虽是普遍认为的权威诊断方法,但其繁琐、费时、成本高,不能用于快速诊断,难以在基层中推广应用。

3.3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专家学者对DHV的研究不断地深入,已经建立起检测DHV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耿昕颖等建立了DHV PCR-ELISA检测方法,用该方法对50份雏鸭肝提取的RNA样本进行检测,阳性检出率为82%,较RT-PCR检出率高46%。结果表明,该PCR-ELISA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安全的特点,从而为鸭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11],其后陆续有学者报道建立了检测鸭肝炎病毒抗原的RT-PCR方法。黄显明等建立了DHV-Ⅰ逆转录套式PCR检测方法RT-PCR方法具有特异、快速和敏感的特点,可用于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快速鉴别诊断[12]。另外,罗玉均等建立了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DHV-I,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为DHV-I的临床检测和流行情况调查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13]。

4 鸭病毒性肝炎疫苗研究进展

目前使用的鸭病毒性肝炎疫苗主要是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4.1 弱毒疫苗研究进展 一般而言,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是将鸭肝炎病毒(DHV)在鸡胚或鸭胚上连续传代,获得的致弱毒疫苗株。大多数文献报道连续传代至60~80代的DHV,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可达到较理想的效果,可作为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的候选毒株。Aspli和Reuss分别通过鸡胚传代致弱的方式,获得了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株[14]。Hwang等用鸡胚连续传代至63代时,病毒毒力比较稳定,对鸡胚的致死率达到100%,对种鸭用鸡胚弱毒苗在1日龄、7周龄和21周龄进行三次免疫,在67周产蛋期内其子代雏鸭能抵抗强毒攻击。韩国学者Kim等利用发病雏鸭病料分离的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DHAV-3)AP-04203株,通过SPF鸡胚连续传至100代,获得致弱疫苗株(AP-04203P100)[15]。 以 103.0ELD50/0.2ml剂量,免疫原性好,无毒力返强,肌肉注射免疫1日龄雏鸭,2d后以103.0ELD50/0.2ml剂量的强毒株AP-04203攻毒,表现出100%保护效果。弱毒苗一般雏鸭在1~3日龄免疫。现在文献主要是针对单一血清型弱毒疫苗的研究,由于现在国内I型和Ⅲ型鸭肝病毒,故亟需加快弱毒联苗的研究进程。

4.2 灭活疫苗研究进展 国外Gough等[16]及Woolcock[17]都成功研制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灭活疫苗(鸭胚组织苗),并证实以灭活苗作基础免疫不能产生满意的抗体应答,证实灭活油乳剂苗免疫种鸭3次,其后代雏鸭可获得有效保护,若种鸭2、3日龄时用弱毒疫苗,以后在22周龄时再用灭活苗免疫,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要高于用3次灭活苗免疫,所产雏鸭对强毒攻击的保护力可维持 3周以上。他们还发现用鸭胚繁殖病毒制备的灭活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反应,要强于用鸡胚制备的灭活苗。种鸭未用弱毒苗作基础免疫,则灭活苗的免疫效果将会受到影响和限制。国内陈克强等[18]和胡建华等[19]也分别做了鸭肝炎病毒灭活苗的研究,结果证实在未基础免疫情况下灭活苗也能起到很好的保护效果。研究表明鸭肝炎灭活苗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是否需要基础免疫国内外试验结果不统一,后续需专家们做这方面试验,充分发挥灭活苗作用。

4.3 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基因工程疫苗,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制备的新型疫苗,此方面文献较少,付玉志等构建Ⅰ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自杀性DNA疫苗,结果表明,不仅可以明显诱导雏鸭淋巴细胞增殖,而且可以诱导雏鸭产生较高滴度的DHV特异性抗体,并对雏鸭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20]。张婧等构建含有Ⅰ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重组鸭瘟病毒,并初步证实该重组病毒能够在真核细胞中正确表达DHVI-RVP1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蛋白,为构建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二价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21]。

5 小结

目前,鸭病毒性肝炎主要流行Ⅰ型和Ⅲ型,随着DHAV-Ⅰ变异株或新型DHAV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使得DHAV-Ⅰ免疫失败也逐渐增多,鸭病毒肝炎多价疫苗的研究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向。鸭病毒性肝炎弱毒苗效果要优于灭活苗,弱毒疫苗仍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单价或多价弱毒基因工程苗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郭玉璞,潘文石.北京鸭病毒性肝炎血清型的初步鉴 定[J].中 国 兽 医 杂 志.1998.10(11)∶2-3.

[2] 丁京平,曲晓杰.鸭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J].家禽科学,2015(12):46-50.

[3] 张臣伟.山东部分地区鸭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2.

[4] Asplin,F.D.Duck hepatitis∶vaccination against two serological types[J].Vet Rec,1965,77∶1529-1530.

[5] Haider S A,Calnek B W.In vitro isolation,Propagation,and characterization ofduck hepatitis virus typeⅢ[J].Dev Biol Stand,1979,33∶357-363.

[6] Gough R E.Duck hepatitis type2 associated with anastrovirus.In Mc Ferran J B and Mc Nulty M S.Acute virus infections of poultry[J].Martinus Nijhoff,Dordrecht,1986∶223-230.

[7] Xiang W K,Paul A V,Wimmer E.RNA singals in Entero and Rhinoviurs genome replication[J].Semi Virol,1997,8(3)∶256-273.

[8] Gough,R.E,M.S.Collins,B.E,and K.L.F.Astroviruslike particles associated with hepatitis in ducklings[J].Vet Rec,1984,114∶279.

[9] 赵瑞红,张小飞,魏建忠,等.鸭病毒性肝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6.27(4)∶42-45.

[10] 任丽倩,李晶,毕玉海,等.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2012.28(7):789-799.

[11] 耿昕颖,刘艳萍,张福军,等.鸭肝炎病毒 PCR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兽医科学,2016.46(02):

[12] 黄显明,张小飞,李春芬,等.Ⅰ型鸭肝炎病毒逆转录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兽医科学,2008,38(1)∶25-28.

[13] 罗玉均,张桂红,陈建红,等.应用 RT-PCR检测鸭肝炎病毒Ⅰ型感染 [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7,32(3)∶20-21.

[14] Saif Y M 主编.苏敬良,高福,索勋.禽病学[M].第11版,译.北京:中国国农业出版社,2005.

[15] Kim M C,Kim M J,Kwon Y K,et al.Development of duck hepatitis A virus type 3 vaccine and its use to protect ducklings against infections[J].Vaccine,2009,27(48)∶6688-6694.

[16] Gough R E,Spackman D.Studies with inactivated duck virus hepatitis vaccines in breeder ducks[J].Avian Pathol,1981,10(4)∶471-479.

[17] Woolcock P R .Duck hepatitis virus type I∶studies with inactivated vaccines in breeder ducks[J].Avian Pathol,1991,20(3)∶509-522.

[18] 陈克强,曹盛丰,刘 萍,等.雏鸭病毒性肝炎蜂胶灭活苗研究初报 [J].畜牧兽医杂志,2000,(03)∶3-5.

[19] 胡建华,孙凤萍,刘洪云.鸭病毒性肝炎油佐剂疫苗的研制[J].畜牧兽医杂志,2000,(06)∶16-17.

[20] 付玉志,李传峰,陈宗艳,等.鸭肝炎病毒 1型“自杀性”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评价[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21] 张婧,董嘉文,罗永文,等.Ⅰ型鸭肝炎病毒 VP1基因重组鸭瘟病毒载体的构建[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04)∶101-104.

猜你喜欢

活苗雏鸭病毒性
猪流行性腹泻疫苗不同免疫程序的效果评估
猪场常用疫苗的选择与合理使用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猪伪狂犬病不同疫苗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分析
种鸡免疫程序的制定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
治病毒性感冒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