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曲霉菌病的防治
2018-01-16陈德霞
鸭曲霉菌病也称鸭曲霉菌性肺炎,是鸭感染了真菌中的曲霉菌而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呼吸器官的传染病。临床上以雏鸭常见多发,呈急性、群发性暴发,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成年鸭多呈散发。
发病原因鸭曲霉菌病的病原一般认为是致病力最强的烟曲霉菌,它能形成很多分生孢子,在自然界广泛分布。此外,在混合感染的病例中还可分离出黑曲霉、黄曲霉、白曲霉和构巢曲霉等。
20日龄内雏鸭的易感性很高,但以4~12日龄的雏鸭为高发期,成年鸭散发。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而发病,传播媒介是被曲霉菌污染的垫料、发霉的饲料原料制成的成品料以及存放不当而发霉的成品料。饲养管理不善,饲料粗劣,鸭舍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以及卫生条件不良等,都是本病暴发的主要诱因。
临床症状病鸭表现精神沉郁,少吃或不吃,不爱走动,常缩颈呆立,两眼半闭状,翅膀下垂,羽毛粗乱。有的病鸭张口呼吸,咳嗽,后腹起伏明显,有时出现间歇性强力咳嗽,出现喘鸣声。气囊破裂时发出特殊的沙哑声。后期出现麻痹症状,有时发生痉挛或阵发性抽搐。急性病鸭在3~5d死亡。慢性病例临床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行走困难,喘气,下痢,逐渐消瘦而死亡。
病例剖检剖检病死鸭,主要病变为肺表面、肺组织和气囊有数量不等的灰黄色或乳白色小结节,切开结节,呈轮层状结构,中心为干酪样坏死组织,内含大量菌丝体,气管和支气管内有粘性及脓性分泌物和干酪样物。胸部气囊和腹部气囊膜上见有一厚2~5mm圆碟状中央凹的霉菌菌落,即霉菌斑,鼻、喉、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有淡灰色渗出物,肝脏淤血、肿大,表面粗糙,胆囊充盈。腺胃粘膜充血,小肠粘膜充血,有出血点。
实验室检验①触片镜检。无菌采集病死鸭的肺、气囊内的结节,置于载玻片上,加20%氢氧化钾溶液2滴混匀,加盖玻片后镜检,见有大量霉菌孢子,并见有多个菌丝形成的菌丝团;②分离培养。将病变结节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与血琼脂斜面,37℃培养24h,培养基表面长出边缘为黄白色、中央为蓝绿色、背面为黄褐色同心圆状的菌落。用培养物镜检,可见霉菌菌丝和孢子;③饲料检测。采集饲喂雏鸭的饲料进行黄曲霉毒素检测。正常雏鸭饲料卫生标准中黄曲霉毒素B1应小于10μg/kg。
鉴别诊断要注意与鸭结核病、伪结核病进行鉴别诊断。鸭结核病主要发生于种鸭,而鸭曲霉菌病多发于雏鸭;鸭曲霉菌病和鸭伪结核病剖检病变有许多相似之处,但鸭曲霉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镜检可见菌丝,而鸭伪结核病是由细菌引起的,在显微镜下观察多呈单个或成对排列,且两极浓染的球杆菌。
防治措施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饲料和垫料被霉菌污染,因此加强饲养管理,不用发霉的垫料和禁喂发霉饲料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此外注意鸭舍的通风换气,还有鸭舍和孵化器用具的定期消毒等。
发病后应立即隔离发病鸭群,并对病死鸭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用百毒杀对鸭舍和用具以及受污染的场地进行彻底消毒,1次/d,待病情控制后改为1次/周。立即更换饲料,停喂之前所喂的霉变饲料,改喂优质新鲜饲料。药物治疗可用1∶2 000~1∶3000 的硫酸铜溶液饮水 3~4d;或用 0.5%~1.0%的碘化钾溶液饮水3~4d。雏鸭每天使用制霉菌素2~3mg拌料,连用3d,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