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备有为传承大医精神
2018-01-16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党委书记
文/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党委书记 张 伟
十年前的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夺去了69227人的生命,共造成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十年,是汶川的一个归结,更是汶川的一个印证。归结劫后重生的十年光华,印证山河重整的十年征程。也许刻骨的伤痛正在被岁月抚平,但那些逝去的生命永远铭记在家人心底,那些灾难中顽强的生命,奋不顾身的救援,坚持不懈的救治,四面八方的支援,众志成城的故事……仍旧留存于国人心中,不忘且传承。
作为离灾区最近的国家级综合性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不仅第一时间倾注全院之力,更汇聚了全国乃至多国的医界精英,守护住了众多伤员重生的希望,成为大地震中收治伤员最多、危重伤员最多、手术量最大、医疗资源投入最多、伤员死亡率最低的医院。
经历了汶川、玉树等地震的磨炼,应急救援“华西模式”逐步形成:从无备而战到科学应对,在日常的管理中就要重视对于突发应急事件的救援准备工作,涵盖应急预案制定、人员培训、物资准备等各个方面,真正做到“一旦有灾,科学应对”。明确“集中伤员、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4集中救治原则,并建立现场救治点,伤员检伤分类处理,形成现场救治点向一线医院急送,一线医院分检处理后送二线及三线医院转运的“三级检伤”救治网络。充分考虑地震灾害特性和地震受灾区域地理、气象、交通、通讯、人文等环境,及时、适宜地开展科学救援和物资准备。医院急诊科的科室设置、空间布局、伤员分检等充分考虑地震等重大灾害的伤员救治。考虑到地震伤员大部分是多发性复合伤,组建多学科联合救治团队,确保地震伤员得到更加及时、专业、科学的救治。此外,心理专家、康复专家提前介入治疗过程,全过程干预因地震灾难引起的创伤后应急综合症,指导和帮助伤员进行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康复治疗。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的应急救援体系。充分发挥互联网远程医疗的作用,助力救灾前线。注重地震灾后的长时间、持续的多方干预。
地震的发生只在一瞬间,“黄金救援”不过72小时,但灾后的重建、地震伤员心理创伤的平复和受损生态环境的恢复,则需要漫长的时间。无论是应急的救治,还是灾后的值守,都是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的体现和传承。
今年春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视察指导时,专程到了汶川县映秀镇。他说:“我很牵挂这个地方,十年了,这里的变化我也很欣慰。”如今,在汶川的土地上,灾区人民正用率先脱贫攻坚、率先发展振兴、率先致富奔康的勇气,释放出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的新动能。与此同时,华西医院正在牵头筹建国际应急医疗队,并成功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团队的预评估。
在经历了悲痛、镇定、坚强、抗争之后,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让中华民族更加团结、更加奋进、更加成熟、更加充满浴火重生的希望。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弘扬和传承,则让白衣战士不顾危难、挺身而出:灾情突发时,我们在救死扶伤的最前线;紧急救援中,我们是危重医疗的主战场;灾后重建时,我们是默默守护的大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