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程氏家传儿科秘要》浅谈程康圃学术思想

2018-01-16张心悦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程氏脾虚儿科

张心悦

《程氏家传儿科秘要》[1]是由张觉人先生保存并整理的《儿科秘要》原抄本的副本,《儿科秘要》一书出版于1893年,为清代儿科名医程康圃所著。程康圃,名德恒,广东高明人,根据《儿科秘要》出版年代推测其为清朝道光至光绪年间人,书中序言介绍程氏六代业医,儿科最良,虽然弱冠即开始行医,但是直到晚年才著书出版,传播其学术经验,其著作代表了清代岭南地区较高的儿科水平。现从《程氏家传儿科秘要》对程康圃之学术思想进行总结,并归纳分析如下,望对儿科临床诊治有所裨益。

1 八症六治

《程氏家传儿科秘要》一书将“八症六字之治法”言之为儿科捷径。这其中八症指八类病症,分别为:风热、急惊风、慢惊风、慢脾风、脾虚、疳积、燥火、咳嗽;六字指三种治法,分别为:平肝、补脾、泻心。程康圃提炼出此八症是因为在临床医疗实践之中,此八症在儿科中最为常见。小儿有其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即“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因而小儿脏腑器官及功能发育不成熟,卫外不固,容易感受外邪侵袭,并且乳食不能自节,如果喂养不当,则容易饮食内伤。同时小儿生长发育迅速,但稚阴稚阳,阴阳二气皆未完善,此特点使小儿患病后既康复迅速,又容易传变。程康圃的思想受到钱乙等医家的影响,在前人“五脏主病”的基础上总结自己的儿科经验,认为“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火常炎、染病皆由此故”,进而凝练出六治之法。

程康圃认为“儿外感之风或内生之风,则肝木先受之。譬如天地有风,则树木先摇动之,故肝属木主风”。所以在其理论中,平肝平木为先,治法外则息风内则柔肝,程氏平肝喜用钩藤、薄荷、柴胡等药。又因为肝木克脾土,“脾虚是肝木乘而克之,其脾越困”,肝气郁结后则脾虚不能运化水谷,进而疳积,所以小儿健脾之法,常常离不开疏肝理气、化湿健脾、消积导滞。由于补益药物多滋腻,难以运化,所以补脾时需合用行气药物,这就是程氏书中“用补脾必兼行滞之药,不然反滞而伤药食”。可加谷芽、杏仁、莪术、槟榔等药补消并行。心属火脏而恶热,小儿生长旺盛,阳常有余,肝亦常有余,所以心火易旺。譬如燥火之症,是心主火,火太旺而燥热生;咳嗽之症,是心火克肺金,肝木旺,反胜肺金而成咳脾虚受湿,生痰壅肺而成嗽。若使用泻心治法则泻去了君源之火,其他各经之热自然得到缓解,故常以生地、连翘、淡竹叶泄心火。

2 四诊合参,尤重望诊

儿科因其“有病不能言”又称“哑科”,只能通过医者度其气候消息而决之,所以需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诊断疾病。在程氏一书中,将四诊归纳为“二诊”及“二要。其中“二诊”为看小儿手纹以及诊脉之法,“二要”则指问诊要诀以及外诊秘要。外诊方面,程氏结合五脏与五官的关联,观察口、眼、唇、鼻、舌、腹等外表之情况时往往结合具体病症,以期得到相对全面的分析。问诊方面以发热、口渴以及二便作为询问的重点。将这三者作为问诊重点是因为小儿常不能准确表达不适,而是否发热,二便如何以及饮水量的变化则可由家长直接观察,因此可以得到相对客观的描述,程氏以此来区分患儿的虚实寒热。

程氏尤其重视望诊,在《程氏家传儿科秘要》一书中详述诊手纹法及小儿面部望诊,绘手纹十八式以识别诸症,又以小儿面部属位图以望神色,审苗窍以助诊断。程氏书中载手纹十八式以图纹辨证,删繁就简,便于临床操作,又言“一色手纹,主一病症。又有两色主两症者当相兼而看……间有三色相兼,四色相兼者,总之有纹则有病自可类推”。比如浮而紫是里热,带短开叉则夹惊,带长开叉则夹食。同时将指纹与手脉部位脏腑结合起来,一同参看,“右手纹浮紫为脾经风热……左手纹浮紫为肝经风热”,脉纹相应,合而看之,各纹各脉所致合病自可类推。其手纹图中各图示主病与儿科历代其他医家并无显著区别,其图示优点在于清晰明了,注重实用效果。

3 外治诸法

程氏所著《儿科秘要》一书总结了许多实用的外治方法,其中敷贴、外涂、渗药、脐疗等多种治法在现代临床仍广为应用。慢脾风症中有两种外治法,分别是止泻外治法以及有汗外扑法。其中止泻外治法是“用胡椒、丁香、肉蔻大者三个为末、入灰面,烧酒搓成团,做饼子如碗口大者三枚。煎熟后以一枚贴脐上,两枚分贴两足肚以带束紧”。现代临床治疗实践当中,见小儿泄泻色淡质稀,手足不温者,用此法配合以补脾止泻之汤剂,效甚佳。有汗外扑法则是“用麻黄根、龙骨、牡蛎共末以蹂布或沙袋装此末向有汗处扑之,如敷粉状”。程氏善用外治法治疗小儿口内诸症,不论是口烂、唇烂、重舌抑或是木舌、重颚、喉内百毒噎塞,妨碍饮食者,均可用以上梅片及冰硼为主的加味冰硼散加减,外擦、生蜜调搽或吹入喉内,程氏记载此法功效最速,半日即愈。口内诸症均采用外治之法,可以使药物直达病灶,药性得以最快发挥效果。同时中药粉剂有较强的生物黏附性,尤其在溃烂病灶黏附时间长,药物还可以经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内外兼攻,治愈疾病。疟疾论治中记录发冷敷脐法以“草果仁一钱、北辛一钱、牙皂五分、苍术一钱、鹿耳苓三钱,共分为两份,用时先放末在碗内以酒润湿,后和鸡蛋一枚搅均,在锅内煎饼一个,当在病未发的时辰内,以饼贴肚脐上,用带束紧,此切疟外法、甚效。”此法现代较少使用,然而其同脾虚泄泻外用之法,选用神阙穴外敷药物,《厘正按摩要术》曰“脐通五脏,真气往来之门也,故曰神阙。”神阙穴是人体的重要穴位,能总理人体诸经血脉,通过各经脉气血的运行,来联络五脏六腑,调节阴阳。用药取神阙穴,可以使药效迅速渗透入脏腑,以治愈疾病。此种种外治之法,不仅方便易行,还有效地增加了治疗效果,在当下大力倡导绿色治疗之际,对门诊工作大有裨益。

4 人文医德

岭南地区曾有过多次文人南迁的历史,在该地区传播中原文化,同时受到近代西方医学的影响,形成了衷中参西、中西医相结合的医学模式,传承与创新并重。程氏从医数十载,有着高尚的医德,书中指出,虽然医生以医术作为求生之道,但也不能一心贪图钱财,而是要存有济世之心,“倘有症治则常存父母之心,各尽生平所学必求病愈为念”。看病应不分贵贱,不论贫富,均尽心尽力,一视同仁,“富者得其财与其解厄,贫者领其情与其消灾”,即使出现病人不付诊金的情况,也要本着“宁人负我勿我负人”之思想,遵行祖训,济世救人。如遇死症难治,必须先明确告知,如果病人依然信任医生并求诊治,一定要用尽自己所学全力救治,这与现代临床病情告知体系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同时程氏书中提及此时不必计较钱财,不能见危而不救,更不能应酬顺情了事,实乃一片济世之心。程氏还强调去往患者家中出诊必须“至诚礼貌”,这既是对主人家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遇到同行,谦恭以待,如果遇到技艺高于自身的医者,应潜心学习请教,遇到医技逊色于自己的医师也万不可以才智骄人。这些朴素但又真挚的医德思想,现今依然值得大家尊敬、学习。

[1][清]程康圃著,张觉人整订.程氏家传儿科秘要[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9.

猜你喜欢

程氏脾虚儿科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苏东坡的母亲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新安医家程原仲辨治郁证经验探析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豫》卦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