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在女性前盆腔器官脱垂中的效果
2018-01-16曲思娆赵曼曼
曲思娆 赵曼曼
(辽宁省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妇科,辽宁 沈阳 110031)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我国乃至世界中老年妇女常见的盆腔疾病[1-2]。我院医师为探究施行骶棘韧带悬吊术与改良前盆底重建术联合治疗女性前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效果,现通过与常规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相比较,效果显著,现将长期以来的治疗步骤与经验总结做以下分享,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探究样本的选取通过我院医师与患者沟通结合患者自主参与的方式选取2014年5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时间段内的60例女性前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30例。所有患者均对本次手术探究的目的与方法进行了充分了解,均表示愿意配合本次探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我院向患者做出保密协议,经相关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患者中最长年龄是79周岁,最小年龄是41周岁,中位年龄为(61.48±5.17)岁;绝经年限0~25年,平均年限(12.45±2.12)年;对照组最长年龄是84周岁,最小年龄是42周岁,中位年龄为(62.13±5.32)岁;绝经年限0~26年,平均年限(12.76±2.19)年;60例患者绝经年限、年龄等常规信息无统计学意义,P值高于0.05,可进行比较分析。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3]。纳入标准:均符合女性前盆腔器官脱垂诊断标准;患者适合本手术方案;患者或家属对治疗方法知情,积极配合。排除标准:患者不适合手术治疗;合并有恶性肿瘤,患者不认可手术方案;病例资料不全。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患者术前均进行严格的手术准备,如清洁、消毒、麻醉等,切除子宫者于阴道穹隆处做切口,再由切口伸入手指进入盆腔,分离两侧阴道与直肠间的脂肪与结缔组织,直至暴露双侧骶棘韧带,通过钳夹进行稍浅的缝合,保持5 mm上下,不要向两侧偏转,防止神经与血管受损。需对子宫进行保留的患者,阴道外口内2 cm到宫颈后唇下1 cm间阴道后壁黏膜进行韧带钳夹缝合,暴露双侧骶棘韧带以上文方法相同,进行相关缝合和消毒,非吸收线打结后提高阴道穹隆与子宫颈到正常位置[4-5]。
观察组患者运用骶棘韧带悬吊术与改良前盆底重建术联合治疗,用10号线将长短适合的四条吊带固定于蛙型网片的4个脚上,补片头尾顶端各固定2针,切开尿道口下方2 cm处的阴道前壁黏膜,保留阴道壁上耻骨宫颈筋膜的同时游离膀胱同时,钝、锐分离结合向两侧分离,直到触及盆筋膜腱弓。经闭孔路径穿刺,前路补片对盆筋膜腱弓与前盆腔的耻骨宫颈筋膜进行横穿,蛙形补片在于阴道与膀胱间做盆底支撑。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与对照组相同。
1.4 疗效观察。治疗效果,痊愈: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排便正常,下腹无异感;有效: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排便与下腹异样有所减退;无效:相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加重。手术指标通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判断。
1.5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所有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对2组患者的治愈率对比用百分率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治愈率(90.00%)明显更佳,与对照组患者(70.00%)相比显著较高,P值低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
2.2 手术指标比较:将两组患者的各手术指标进行专业数据统计,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要稍大于对照组,P值低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住院时间显著均低于对照组,P值低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手术指标比较(±s)
表2 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 L) 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观察组 30 72.12±8.14 69.21±7.91 3.18±1.93对照组 30 57.21±5.88 54.12±5.19 5.37±2.96 P / <0.05 <0.05 <0.05
3 讨 论
女性前盆腔器官脱垂直接病因主要为盆腔底部支撑力变弱,盆腔内各个脏器发生非常规位置移动,导致原有功能出现异常,对中老年妇女的晚年生活造成严重的不便[6-7]。主要临床表现症状为有脱出的阴部块物,阴部炎症、大小便异样,外阴流血等,症状程度各不相同。临床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方法多样,但各类方法均优缺点较为明显,经过问卷调查发现,骶棘韧带悬吊术运用较为普遍。骶棘韧带悬吊术解剖位置复位较为显著,盆地支持较为良好。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强,提高治愈率。盆底重建术对前盆底加固明显。二者联合治疗治愈率为90.00%,比单独使用骶棘韧带悬吊术70.00%的治愈率高出20%,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要稍高于对照组,对于住院康复时间,观察组也有明显的优势。综上可得,骶棘韧带悬吊术与改良前盆底重建术联合治疗女性前盆腔器官脱垂可做大面积临床推广。
[1]池余刚,刘禄斌,杨玫,等.改良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前盆腔器官脱垂分析[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4,41(3):314-316.
[2]陈湘,陈艳琴,王家俊,等.19例聚丙烯网片盆底重建术后阴道网片暴露相关因素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10):1433-1435.
[3]黄志宏,左约维,罗怀钦.经阴道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464-2465.
[4]童晓文,华克勤,李怀芳,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手术治疗[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23(7):481-491.
[5]毛丽丽,王武亮,徐臻,等.阴道前壁黏膜瓣悬吊治疗前盆腔器官脱垂52例疗效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1,12(4):275-277.
[6]潘珂,曹莉莉,王延洲,等.腹腔镜下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与改良全盆底功能重建术治疗中盆腔缺陷的疗效比较[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37(6):573-577.
[7]戈禹,刘君.盆底重建术治疗老年子宫脱垂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