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开颅探查术的手术配合研究
2018-01-16黄森
黄 森
(鞍山市肿瘤医院麻醉科,辽宁 鞍山 114000)
本文旨在探讨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开颅探查术的手术配合效果,从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中抽取62例作为对象展开研究,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颅脑外伤患者(属于2015年12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期间)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有31例患者。
对照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8∶13,年龄21~75(49.65±7.83)岁。致伤原因:砸伤8例,坠落伤6例,车祸伤12例,其他5例。观察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9∶12,年龄22~77(49.71±7.86)岁。致伤原因:砸伤7例,坠落伤5例,车祸伤15例,其他4例。两组颅脑外伤患者之间对比基线资料方面差别不大(P>0.05)。
1.2 方法:为颅脑外伤患者采用常规手术配合(对照组),术前妥善完善术前准备和术前访视,术中积极、准确的配合医师进行手术操作以及加强心电监护。对颅脑外伤患者采用综合性手术配合(观察组),具体操作如下:
1.2.1 术前配合:①保持呼吸道畅通:将患者的头向一侧偏,将患者口鼻咽部的呕吐物和血凝块及时清除,同时将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予以气管内插管。②术前准备:准备好激素药、肌肉松弛药、静脉麻醉药、生命体征监测仪、中心静脉穿刺包、除颤仪等药品和器械,同时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并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予以脱水剂、抗生素和激素治疗。③肢体固定:使用约束带将躁动不安、昏迷的患者固定在手术床上,调节好松紧度,避免坠床等安全事故出现。④体位摆放:轻柔的摆放患者的手术体位,以患者舒适为宜。可将软垫放置在患者的骨突出部位,使患者各部位不被压迫。在手术采用仰卧位时,垫高患者的手术肩侧,并垫好头圈;在采取俯卧位的情况下,将海绵垫放置在患者的胸廓下。
1.2.2 术中配合:①体征监测:持续对患者的瞳孔、血压、脉搏、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进行监测,对患者肢体的末梢循环情况、体表温度进行关注,做好术中保暖措施。术中进行血气分析,使患者的酸碱以及水电解质保持平衡。②保持呼吸道畅通:麻醉机持续给氧,对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饱和度等指标进行监测,术中按照患者的病情对氧流量进行调节,直至血氧饱和度超过95%。③手术配合:在进行开颅探查术时,护士快捷、熟练、无误等传递手术器械和止血物品等,遵医嘱及时调整患者的手术体位。④术中用药:在术中将患者硬脑膜打开之前,予以20%甘露醇100~250 m L在15 min内静脉滴注完,术中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输液、输血,并对输液量和速度进行控制。⑤无菌操作:术中医护人员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实施各项操作,避免感染,合理放置实施器械。
1.3 观察指标:测量两组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颅内压;由医护人员对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估,统计依从例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计算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将本文数据录入到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和计量资料--颅内压分别用%表示(卡方检验)、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以P值<0.05为标准表示两组颅脑外伤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进行比较差别较大。
2 实验结果
2.1 两组患者颅内压的比较:观察组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以及第7天的颅内压均比对照组低,统计学具有意义。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颅脑外伤患者的术后颅内压(±s,mm H2O)
表1 对比两组颅脑外伤患者的术后颅内压(±s,mm H2O)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组别 例数(例) 第1天 第3天 第7天观察组 31 22.12±3.09 19.83±2.28 15.96±2.04对照组 31 31.16±3.49 27.82±2.47 24.41±2.38 t值 - 10.80 12.23 15.01 P值 - 0.01 0.01 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在统计后发现,观察组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同对照组数据相比差距明显(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率(n=31)
3 讨 论
颅脑外伤开颅探查术是常见的急诊急症手术类型之一[1],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严格,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加强对颅脑外伤开颅探查术的护理配合能够起到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作用[2]。
在本次研究中,常规手术配合不能够根据颅脑外伤开颅探查术可能出现的情况灵活的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机械性,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对预后效果产生影响,不利于患者的疾病转归。
综合性手术配合应用在颅脑外伤开颅探查术中更具全面性[3],护理人员能够根据工作经验以及患者的实际采取积极的操作。术前通过保持呼吸道畅通、术前准备、肢体固定以及体位摆放五项操作可提高患者的术中舒适度[4],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术中配合通过体征监测、保持呼吸道畅通、手术配合、术中用药和无菌操作五项操作能够使医师专心的进行手术,促使手术时间缩短和手术顺利进行,降低患者的颅内压[5]。通过综合性手术配合有利于护患关系的改善,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颅内压、治疗依从性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更具优势(P<0.05)。
综上所述,对进行开颅探查术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实施综合性手术配合的效果优越,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张德会.颅脑外伤开颅探查术的手术配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1):137-139.
[2]彭英姿.婴幼儿重型颅脑外伤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16例的手术配合[J].中国乡村医药,2015,22(8):71-72.
[3]王敏.重型颅脑外伤开颅手术的98例护理配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8):258-258.
[4]杨惠敏.颅脑损伤开颅探查术的护理配合要点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7):211-212.
[5]姚景芳.急性颅脑外伤手术的麻醉配合与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21(1):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