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惇官服像与明代五城兵马司制度
2018-01-16邵晶
文 图 /邵晶
明王朝在南、北两京设立了专职城市管理机构——五城兵马指挥司,这一制度为清朝沿用。陕西神木县新近发现的张惇官服像,上有正德三年(1508)圣旨墨书,是明代五城兵马指挥司的最新实物材料。
2016年4月,陕西神木县高家堡镇发现了张惇官服画像,其上部墨书文字为明代正德三年(1508)的圣旨内容,据载张惇任职北京南城兵马指挥司(按当时习惯,迁都北京后,若无明确说明,兵马指挥司指北京兵马指挥司),官至南城兵马副指挥。这一实物材料是明代典籍中相关记载的有力佐证,对我们了解明代兵马指挥司的有关问题大有裨益。
文献典籍中的机构设置情况
《明史》卷74《职官志三》:
(北京)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各指挥一人(正六品),副指挥四人(正七品),吏目一人。指挥,巡捕盗贼,疏理街道沟渠及囚犯、火禁之事。凡京城内外,各画境而分领之。境内有游民、奸民则逮治。若车驾亲郊,则率夫里供事(凡亲、郡王妃父无官者,亲王授兵马指挥,郡王授副指挥、不管事)。
明初,置兵马指挥司,设都指挥、副都指挥、知事。后改设指挥使、副指挥使,各城门设兵马。洪武元年,命在京兵马指挥司并管市司。……五年,又设兵马指挥司分司于中都。十年,定京城及中都兵马指挥司秩俱正六品(先是秩正四品)。改为指挥、副指挥,职专京城巡捕等事,革知事。二十三年,定设五城兵马指挥司(惟中城止称中兵马指挥司),俱增设吏目。建文中,改为兵马司,改指挥、副指挥为兵马、副兵马。永乐元年复旧。二年,设北京兵马指挥司……
《明史》卷75《职官志四》:
(南京)五城兵马司。指挥各一人,副指挥各三人,吏目各一人(万历中,革副指挥每城二人)。
《明会典》卷225《五城兵马指挥司》:
国初置兵马指挥使司,设都指挥、副都指挥、知事。后改兵马指挥司,为正四品衙门,设指挥使、副指挥、知事。各门设兵马。洪武十年定正六品衙门,设指挥、副指挥,职专京城巡捕等事,革知事。二十三年,定设五城兵马指挥司,惟中城止称中兵马指挥司,俱添设吏目。令每司设指挥一员、副指挥五员、吏目一员。
《续通志》卷136《职官略七》:
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明置五城兵马司各指挥一人、副指挥四人、吏目一人,掌缉捕及街道沟渠诸事。南京五城兵马司指挥各一人、副指挥各一人、吏目各一人。(臣)等谨按明特置兵马司指挥专掌缉捕,葢沿元制兵马局指挥使之职,即金之武卫军都指挥使,各代所不置者也。
《御定渊鉴类函》卷170《设官部·明巡警》:
(洪武)二十三年定为兵马指挥司。建文中改为五城兵马司(靖难后复故)。指挥、副指挥为兵马、副兵马。本司各指挥一人,副指挥五人。指挥掌巡捕盗贼、街道、沟渠、囚犯、火禁之事;副指挥为之贰。
上述简引可知,明朝初定,就在南、北两京设“五城兵马指挥司”,作为“指挥巡捕盗贼、梳理街道沟渠及囚犯、火禁之事”的专职城市管理机构,还在中都凤阳设兵马指挥司分司。设置于三京重地,可见明廷对于该机构的重视。
明代五城兵马指挥司的机构设置和沿革
正统三年中兵马司副指挥胡敔的相关资料现存河北南和县胡街村,有碑记和官服像圣旨题记。正德二年南京南城、西城兵马指挥司相关资料见于新近整理的天一阁藏明代公文纸所印《国朝诸臣奏议》,内有“南京南城兵马指挥司,指挥杨华、副指挥魏云、郑鹤、吏目陶瑞”、“南京西城兵马指挥司副使指挥耿□”所呈公文。万历年间南城兵马副指挥杨继夫妇墓碑,现存河北固安县。
需要说明的是,明中都凤阳的兵马指挥司分司始设于洪武五年(1372),而北京的兵马指挥司设置于“永乐迁都”后的永乐二年(1404),将北京兵马指挥司一分为五则开始于永乐七年(1409)。另外,洪武二十三年(1390)始分的五城兵马指挥司是按照“凡京城内外各画境而分领之”的原则以“中、东、西、南、北”五个方位划分管辖区域,各城兵马指挥司名称也依方位而定,“惟中城止称中兵马指挥司”。
张惇官服像所在的旧马车和保护者乔世民
随着神木高家堡正德三年南城兵马副指挥张惇官服像的发现,如今可以确认的与明代兵马指挥司有关的实物资料主要有四例,年代包括正统三年(1438)、正德二年(1507)、正德三年、万历三十七年(1609),机构有北京南城兵马指挥司、北京中兵马指挥司、南京南城兵马指挥司、南京西城兵马指挥司,官职涵盖指挥、副指挥、吏目等。
高家堡镇政府为筹建民俗博物馆,征集到一辆旧式马车,2016年初在马车顶棚内发现绘于棉布之上的官服画像,为明代样式,乌帽绯衣、鹭鸶补子,因画布上方折转叠压,又部分文字压于顶棚撑木内,画像头顶上方的墨书文字不能全部读出,但大致可断明其意。
□□□□□□制曰:官有司城□警巡之专职□方行庆逮副贰□新纶,尔南城□(兵)马司副指挥加□级张惇典勤□□□□□□□□□□□□□□于辇下程功考□因锡命于朝□兹以覃恩授尔儒林郎锡之□命,于戏!布泽维□大庭之一□承恩弥惕昭庶□之小心□口□□□□□□□□□□□□□□□□□□□□□□□□(南)城兵马司副指□(挥)加一级张惇□之妻陈氏早习□仪,克修妇职□鸣交儆既砥执节□素丝蚕绩□用邀恩于紫綍□以覃恩封尔□□(安人)□□□□□□□□□□□□(诞)贲廷陛焕褒□之命象服茂。□□□□(正德三年)□□□。
由实物看制度
官职和品秩
实物资料中可见的指挥、副指挥、吏目三职,与《明史》卷74《职官志三》:“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各指挥一人(正六品),副指挥四人(正七品),吏目一人”中述及的关于五城兵马指挥司所设官职完全契合,另外,此文献中指出指挥正六品、副指挥正七品的品秩也可用实物材料本身加以佐证,胡敔为文林郎,母赠孺人;张惇授儒林郎,妻授安人;杨继是文林郎,妻封孺人。据《明史》卷72《职官志一》“文之散阶四十有二,以历考为差(从六品,初授承务郎、升授儒林郎,……正七品,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外命妇之号九(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身为副指挥的胡敔、张惇、杨继其品秩均未到达正六品。
实物资料中所见明代五城兵马指挥司官职和品阶
张惇官服像现状
张惇官服像上的圣旨内容
选任方式
从杨继夫妇墓碑碑文可以得知,杨继因“戚畹”分荣,授副指挥并赠文林郎,据《明史》记载,万历二十五年(1597),杨继之子杨春元尚明神宗嫡长女荣昌公主,为驸马都尉,而杨继之妻、杨春元之母碑记文字中更有“诞我(明神宗万历皇帝)馆甥”之语;胡敔除“擢贰兵马”的功绩外,还以孝赠文林郎;张惇以“典勤”而取功名。可见取得副指挥之职的方式是多样的。
《明史》卷74《职官志三》:“凡亲、郡王妃父无官者,亲王授兵马指挥,郡王授副指挥、不管事。”后来《明会典》中又规定,授兵马指挥者“以科目出身,年壮有志行者,其迁转如京知县,听巡城御史考察”,授兵马副指挥、吏目者“以在外府衙首领、州县佐贰首领中,有才守者升补”,遇有兵马指挥位缺时,“副指挥有资望者升补,或贡例监生除”,副指挥和吏目“仍以贡例监生考除”。这或许就是才干更为出众的张惇,南城兵马副指挥加一级获赠散阶(从六品)要高于胡敔和杨继(正七品)的原因所在。
五城兵马指挥司虽然只是六品衙门,职责也仅限于京城的城市管理,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分担了地方官的事务压力,成为维护京城治安不可缺少的一个机构,所以该机构能够沿用至清朝。包括张惇官服画像在内的五城兵马司相关资料是深入认识明代京城城市管理机构的重要实物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