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简历制作”教学中的运用
2018-01-15张洁
张洁
摘 要: 教育学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真正的教育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道授业,而是主动地“从做(活动)中学”。本文阐述了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及特征,在体验式教学理念下重构“简历制作”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分析、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案例讨论、生涯人物访谈等体验式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企业的需求,探讨简历制作的原则。通过简历制作实操体验让学生发现简历制作中的问题,并自己总结制作简历的注意事项,从而完成一份与招聘企业需求相匹配的简历。为了提高体验活动的实效性,通过设置体验活动各环节评价表细化环节与任务,实现“简历制作”体验式教学的过程性评价。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简历制作 需求分析
1.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教学中居于主体地位,学生作为客体被动地识记知识点,抽象地理解教学内容。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在体验式教学中,在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的体验情境或体验活动下,学生以亲身经历的方式参与其中,自主地构建其认知、触发其情感、生成其意义、发展其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教与学”的主体,这不仅是知识的“授-受”,而是一种生命教育。
①体验式教学的本质特征是体验主体的亲历性。它以亲身经历的方式参与到体验活动中,通过具体的体验、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反思形成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并用其解决实际问题。②体验式教学内容具有互动性,它是以互动活动为载体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体验活动和情景。在民主、平等和开放的课堂氛围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积极地讨论甚至辩论。学生在个体经验的基础上,在充分的交往和对话中,形成自己的看法。教师作为认知的推动者,帮助学生体悟经验、触发情感、发现知识。③体验式教学的结果具有建构性。从个体认知发展看,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自主构建了自己的认知;从学生群体交往看,学生在与其他主体的交往和对话中“学会理清、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互相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不断地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判断”①,从而实现了社会性建构。
2.体验式教学理念下“简历制作”的教学设计
2.1教学思路
《职业发展与创新创业》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个人求职能力,更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为各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提供“个性化”帮助。本次教学以会计专业二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以“目标岗位需求与个人实际相匹配”的原则指导学生撰写个人简历。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法,通过“会计专业生涯人物访谈”、“与企业HR面对面座谈”等体验活动诱导学生以“目标企业需求”为导向制作简历,从而改变“一份简历打天下”的观念。通过“分组讨论企业招聘信息”挖掘企业深层次的隐性需求,并与自己实际情况进行匹配,用简练的语言将自己的匹配项写进自己的简历中。通过“现场制作简历”,引导学生关注简历格式和内容的常见错误。从创设情境开始到简历制作步骤体验,到撰写初稿到个性化展示逐步完成《简历制作》的教学任务。
2.2教学分析
2.2.1教学目标
课前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授课班级学生都能运用office软件撰写简历。教学对象作为大专二年级的学生都面临“找工作”的问题,但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制作过简历。因此,教学对象对“制作简历”的学习动机比较强,但是缺乏“制作简历”的背景知识和撰写技巧。由此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理解制作简历的“需求匹配”原则。掌握简历的格式内容与书写时的注意事项。②能力目标:根据“需求匹配”原则,就模拟应聘的岗位制作一份简历。③素养目标:破除“一份简历打天下”的错误观念,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用人单位角度思考企业需求。
2.2.2教学课时:4课时。
2.2.3教学对象:会计专业二年级學生。
2.2.4教学重点:制作简历的“需求匹配”原则。
2.2.5教学难点:如何对企业进行需求分析。
2.3教学过程
简历教学过程由课外实践和课堂教学两个部分组成。在简历撰写的准备阶段,主要通过课外实践实现。根据简历的“需求匹配”原则,学生在撰写简历之前做足功课非常重要,需要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与行业、企业、同行工作人员进行频繁接触,在实践过程中了解企业深层次的需求。在充分挖掘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学生正式进入简历撰写的制作过程。教师通过体验式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简历制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简历撰写过程中的疑问,总结简历撰写的注意事项。
2.3.1简历教学课外实践:了解企业需求
2.3.1.1查询招聘信息,讨论分析企业需求。
学生可以从智联招聘、拉钩网等求职招聘网站浏览招聘信息,分小组对目标企业和目标岗位进行需求分析。①从招聘信息中的“任职资格”看企业的公开需求。如“财务会计助理”岗位的任职资格中找出有关”文凭、实践经历”等公开需求。②从招聘信息的“岗位职责”中分析企业浅层次的隐性需求。如从“负责与银行、税务等部门的对外联络”中分析出该岗位需要有比较强的沟通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了解企业的网站了解企业其他方面的隐性需求。
2.3.1.2生涯人物访谈,了解企业深层次的岗位需求。
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选择目标岗位,通过与目标岗位的在职人士进行采访、座谈而获得对所在行业、企业、岗位的认识,是一种了解企业需求的有效途径。以“财务会计助理”这个目标岗位为例。学生在访谈之前讨论设计访谈提纲,内容包括“个人专业训练背景”、“进入该企业的决策过程”“生涯发展历程”、“岗位职责及对应的能力”“岗位的薪酬与福利”“未来的规划”“对后来者的建议”等。通过生涯人物访谈,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行业、企业和岗位相关的职业信息,帮助学生明确岗位的入职标准、核心的素质要求,为简历的撰写做好充足的准备。
2.3.2简历课堂教学:学会制作一份简历
2.3.2.1列出企业的需求和自己的匹配项。
课堂围绕案例开展“企业需求分析”。教师提供“江苏优越软件公司”的“财务会计”岗位的招聘信息。第一步,分析招聘信息。招聘信息一般分为“任职资格”、“岗位职责”、“岗位待遇”等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任职资格”的描述总结出企业的显性需求。如对学历、资格证等要求;通过分析讨论“岗位职责”,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企业浅层次的隐性需求。如与学生讨论分析该岗位的“岗位描述”中的“协助财会文件的准备、归档和保管”“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登记和管理”这两条,总结其隐性需求。即,该岗位不仅需像普通会计一样进行账务处理,还涉及助理性工作。因此,学生可以在简历中适当写入自己文字处理、计算机办公等方面的能力。第二步,通过其他途径分析企业需求。如通过分析企业网站,进行生涯人物访谈等方式了解企业的隐性需求。教师引导学生列出企业的需求,同时将自己与需求相匹配的部分列出来,为提笔撰写简历做准备。
2.3.2.2指导学生通过Word编辑自己的简历。
學生通过以上分析并列出企业需求和自己的匹配项之后,接下来就亲自撰写简历。首先通过讨论简历撰写时容易出现错误的共性问题,如出现错别字,以段落的形式出现长段等。学生明确以上注意事项后着手撰写简历。教师巡视,随时进行指导。
2.3.2.3组织学生当堂进行简历评比。
学生将简历截图发给教师,教师将学生的图片通过“初页”软件直接在大屏幕上展示,学生讨论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说明评选理由。在评比阶段,通过评选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通过让学生阐述评选理由,使学生更加明确简历写作的要求。
2.4教学评价
“简历制作”的体验式教学以“案例讨论”、“人物访谈”、“简历制作实操”等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的方式思考简历制作的原则、解决简历制作中的问题。但同所有活动教学一样,体验活动本身存在许多不可控因素,为了防止活动流于形式,教师应当加强过程监督,实现过程评价。首先,通过细分每一个成员的任务,做到一人一责。其次,细化各环节评价,形成过程评价体系。如下所示:
通过对每项体验活动的参与情况、简历制作情况等进行监督和评价,防止体验活动流于形式。
注释:
①王攀峰.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22.
参考文献:
[1]杨通宇.体验式教学的理论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6(4).
[2]马丽娜.探究体验式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2007(6).
[3]李燕.论回归生活教学的基本意蕴[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6).
[4]胡尚峰.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2003(11).
[5]刘书艳.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4).
[6]张金华.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
[7]王燕子,韩晶晶.高职毕业生就业软实力与企业需求匹配度的实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9).
[8]陈秋兰.“追溯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模式浅议[J].当代教育论坛,2011(9).
[9]曲莉梅.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启示[J].职业时空,2014(7).
[10]高艳.有效课堂讨论策略三题[J].当代教育科学,2011(15).
[11]张玉婷.“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运用[J].商业现代化,2012(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