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8-01-15孔月
孔月
摘 要: 口语交际是对语言文字的运用,目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在规范性和成效性等方面均得到改观,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仍然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本文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促使提高小学生的口语表达、日常交际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教学 培养策略
社会的不断变迁,要求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更频繁,这就对人们的交际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与人交流的能力居于八种职业核心能力首位,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实现有效沟通必备的条件[1]。2000年教育部在相关文件中首次提出口语交际教学这个新概念,强调口语交际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2011年教育部颁发的文件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科学、严谨的要求,对各学段中的口语交际提出具体目标[2]。但是现实情况确实是部分学校对口语交际教学重视不足,因此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有待提高。
一、口语交际能力概述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具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在《论交际能力》一文中认为交际能力是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对谁恰当运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把握,用他的话讲即“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讲什么话[3]。威多森认为,口语交际能力需要根据不同语境进行必要的调整的能力。作为交际能力的一个下位概念,与一般意义上的听说能力是不同的,儿童听说能力结构主要有重组语言能力、安排语脉能力、发音能力等[4]。部分学者认为口语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篇能力、社会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应以听说能力为核心,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仅体现了语言的运用艺术。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口语交际课程较少,课时不足。
根据前人的调查研究发现,接近一半的教师没有专门的口语交际课时安排,部分教师不能做到保持一周一课时的口语交际教学,基本上所有学校都没有专门的口语交际课程,部分教师认为发语文教学任务日益加重,留给口语交际教学的时间较少[5]。在部分沿海发达城市的小学,口语交际是作为一个单独版块列出,但是口语交际课一学期只需要4个课时,也没有具体的考试项目,部分教师倾向于在平时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多让学生练习听说读写即可。
(二)依赖教材,教学内容僵化。
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部分教师即使进行口语交际能力教学,教学内容也是按照教材进行,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教材中口语交际的内容满意度不高,更希望口语交际的内容丰富多样,与生活密切相关。部分教师按照教材进行教学,例如某教师就表示在口语交际能力课上基本就是请几位同学说几句话,不会专门用用一个课时完成,可见给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时间少之又少。
(三)对口语交际目标认识不明。
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部分教师缺乏培养目标意识。对于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在每个学段应该实现什么目标并不熟悉,只有大概的印象,学校和教育部门对于口语交际的培训只是听听公开课。至于上课期间,主要关注学生语言表达是否清晰完整。由于教师对教学目标不清晰,导致教学目标偏移。
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神情变化、文明礼貌等方面容易被教师忽视,影響学生在与他人交际的过程中的言谈举止。另外,存在口语交际教学途径单一化及口语交际教学评价缺乏指导和多样性等问题。
三、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自古以来,从隋唐开始实施的科举制度到20世纪初进一步演变的应试教育都以考试升学为目标,只重视学生的智育培养,忽略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不仅磨灭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而且不利于学生日后在社会上的生存与交流。受此传统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死板、守旧。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多年,但在应试教育和升学考试的压力下,部分教师仍旧使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选择将识字、阅读和写作教学作为日常教学的重点。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束缚下,教师自然忽视口语交际对学生的影响与作用,在教学安排上一带而过。
(二)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
首先,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和教师不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学校没有定期组织对教师进行统一的知识培训,教师没有主动探索,导致相关知识储备少,只掌握一些皮毛,在实践中没有理论指导,进行课堂组织的能力也有所欠缺。其次,有的教师带有一些不良的交际习惯,如不能正确地使用普通话,说话总带有语气词等,在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模仿教师的说话口音,不知不觉学到了这些不好的方面,阻碍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学习和训练。最后,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理念缺乏正确认识,教师的教学理念依旧停留在过去,没有仔细分析理解新课标的要求,仍然保留固有的教学观念,尤其是在语文口语交际的认识方面,致使教师不能全面、正确、系统地给学生传授口语交际相关知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自然得不到发展。
(三)口语交际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当前我国教学资源以教科书为主,特别是语文口语交际的课程资源,几乎只有语文课本中所提供的内容,没有编制针对口语交际训练可以使用的教材,这就限制了教学范围。对口语交际教学有意识的教师可能会利用网络查找相关内容,但只是凤毛麟角。另外,现在学校主要以班为单位实施教学,教学的时间、地点和方法较固定,教师只能在课堂中开展活动,间接脱离学生的社会实践,一定程度上制约教学的实施。口语交际课是一门较灵活的课程,以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使学生掌握相关技巧,需要创设大量情境模拟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
(四)课时有限,教学内容容量大。
笔者在实习期间观察到,小学生日常学习的课程安排得很紧凑,除了语数英三门主课外,还有美术、音乐、体育等,根据相关规定,学校一天只能安排七门课程的学习,再加上教师的教学计划中除了新知识的讲授外,还有讲解习题等巩固知识的教学安排。基于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学任务重,部分学校很少设置口语交际课,有些教师为了赶课程进度,占用课堂,剥夺学生的学习权利,间接改变学生的重视度,造成能力增长缓慢。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教师自觉提升口语交际素养。
教师作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者,首先要注重口语交际理论知识学习,教师要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才能认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地位,明确口语交际的内涵,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是提高口语交际语言素养,语言是师生之间沟通的纽带,教师的行为往往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口语交际教学语言的规范化,尽量避免地方性语言的杂糅,避免使用不文明话语和各种口头禅,注意语言美。再次是不断积累,拓展知识广度和深度,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开阔的眼界,有利于挖掘更多口语交际话题呈现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
(二)优化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首先,现有的口语交际内容较为零散,不成体系,因此要选择多样化的教学主题,明确每个口语交际主题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现实生活所需,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其次,教学主体以学生为本,教师应该用辩证的角度看待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内容,选择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新颖的口语交际话题,针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内容设计,充分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本。再次是设计明确科学的教学目标,每个学段的教学重点有所不同,全国性课程标准是针对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小学生而制定的,学校和教师应该设计符合自己班级学情的教学目标。另外,还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方式,真实有效的交际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和欲望,创设交际情境,教师应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相结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当真实有效。
(三)挖掘口语交际课程资源。
现阶段一些学校的口语教材比较单一,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要挖掘口语交际课程资源,首先可以开发口语交际校本教材,学校要从本校小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出发,教材内容的選择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的内容出发。其次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口语交际校本教材的内容要有利于口语交际活动的开展,使其符合本校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另外,还要活用教材,在多模块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在阅读教学相结合,演练文本,激发表达欲望、发挥想象,丰富对话空间。同时与写作(写话)教学相结合,与识字教学相结合,与综合性学习相结合。最后要注重课内外相结合,扩大口语交际范围,强调评价主体多元互动,注重评价内容细致全面,多种评价方法综合运用,进而落实口语交际评价反馈。
五、结语
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需要广大学者及一线教师不断研究与实践。尤其是校本教材的开发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学校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学生的情况进行考虑,建立一套相应的评价机制,做到科学性和具体细化,确保策略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祖正.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33(S1):111-113.
[2]黄芙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2):95.
[3]张凤珍.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4):186.
[4]罗海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为例[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07):24-25.
[5]程爱兰.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内容建构的探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4,15(01):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