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编辑在新媒体下的创新思维应用

2018-01-15何杏云

记者摇篮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电视编辑新媒体创新

何杏云

【摘 要】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众多新媒体形式,诸如微信、微博等,传统媒体逐渐被取代,新媒体开始占据媒体市场。这种背景下,电视媒体所承受的发展压力更大,所需面对的挑战也更多,如何转变电视编辑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分析了电视编辑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编辑的创新应用对策。

【关键词】电视编辑   新媒体   创新   应用

电视节目生产的整个过程离不开电视编辑工作的参与,除了节目组织与编排,还涉及后期的处理及播出。新媒体时代,电视编辑更是被赋予了更多意义,为了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电视编辑需要在困境中实现创新发展,以创新思维为主导,加强电视媒体与互联网媒介的有效结合,实现电视媒体的创新性应用。

一、电视编辑在新媒体下存在的问题

1.节目内容同质化。在新媒体的推动下,电视节目的风格获得了极大改变,在内容上实现了突破。然而统计之下不难发现,现如今的电视节目形式化现象严重,内容缺乏实质价值。更为关键的是,电视节目的同质化问题突出,甚至存在抄袭现象。相似的节目过多,观众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不利于电视编辑创新的发展。

2.传播方式缺乏互动性与时效性。电视编辑的信息传播方式单调,大部分节目播报尚处于“按稿播报”模式,在基层电视台,主持人通常按照提词器口头播报节目,缺乏与观众的互动交流,且电视编辑的特点也决定了这一传播方式难以实现双向互动。另外,与手机或其他媒介相比,电视节目的信息量较小,播出前需要进行筛选、编辑、处理、审核,新闻类的信息传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

3.缺乏吸引力,难以迎合观众需求。电视节目的播出受限较多,时间、题材等因素都能对其产生影响,这就导致节目的内容和编排较为死板,传播模式单一,吸引力不强。新媒体时代,开放、自由的网络环境拓宽了观众的选择渠道,给予了受众更多主导权,人们的需求逐渐向多样化的高层次发展。电视节目缺乏吸引力,难以满足观众需求,不可避免地导致受众流失。

二、电视编辑在新媒体下的创新应用对策

1.提高信息编辑水平。①考虑节目针对的目标受众需求,根据观众类型制定合理的节目内容。电视编辑工作者应充分研究、了解观众的心理需求,以实现节目设置的科学性、指向性。丰富节目形式的角度众多,电视编辑应在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多方面为观众带来不同感官上的多重体验。

②保证信息传播的有效性。电视编辑工作者需要多角度、全方位地考虑信息传播方法,尤其是新闻类节目,应立足节目性质,对稿件进行适当处理,在增加信息规模的同时,创新信息表达方式。例如,播报新闻时,在屏幕下方进行时事的文字滚动播放就是一种高效的信息发表形式。

③增加节目的启发性、教育性。好的节目一定会为观众带来收获,因而在编辑实践中,工作者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通过对原始信息的二次处理,确认其真实性,同时挖掘隐含细节,延伸节目的深度和广度,增加节目观看价值。

2.注重节目编辑的美感。电视编辑是电视节目质量的保证,能够将节目雕琢得更具美感。电视编辑并不是将真实情况进行重复性的叙述,而是对节目内容进行再创作,融入价值取向和感情,在满足基本的真实性要求下尽可能提升节目的审美价值,引发观众的思想共鸣和情感认同。

以亲子节目为例,除了要呈现真实的家人互动场景,更应在背景音乐、场景转换、情感体现等方面进行完善,在增加节目趣味性的同时,引发观众思考,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为观众带来正能量的同时,传递更多教育、相处经验。

3.创新节目编辑排列技巧。电视节目的编排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电视节目的编辑创新能力影响。节目编辑人员应对各类节目信息进行精细化的预选,继而进行编辑排版,保证沿用或重新编辑的科学性、合理性,通过创新思维挖掘节目编辑过程中的核心优势。具体来说,就是要求编辑人员适时地对节目内容进行革新和修订,使节目编排与分期编辑、播放模式相配合,提高电视节目的时效性,丰富其价值内涵,提升其地位,便于为观众呈现更加多元化、更具新颖性的节目。

4.确保节目编辑与政治方向统一。①实现政治立场与创作动力的统一。电视编辑要承担起职业的责任和使命,编辑节目的过程中,应尽可能促进节目适应社会和政府工作的需要,呈现出合格的政治素养。

例如《耳畔中国》《感动中国》等,都是深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的作品。这类节目就要求编辑工作在政治视角下开展,以政治眼光看待素材,用更具感染力的方式打动观众,启发人们珍惜当下,维护社会稳定,让节目在精神价值层面上升高度。

②实现政治倾向与职业素养的统一。电视节目的特殊作用就是传达政府的政策和精神,其出发点是通过信息传递和舆论导向影响人们的主流思想,维护社会稳定,在这一层面,电视节目与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具有极大的差异性。电视编辑工作要保持对政治事件的敏感性,开展编辑工作时,应注重观众诉求与政府需求的结合。

③实现节目目标与表现手法的统一。节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观众是否自愿接受,编辑人员在进行节目处理时,应尽可能用更为丰富、有效的方式释放节目的功能性,以促进节目目标与表现手法一致。《舌尖上的中国》就是成功的范例,节目以美食为切入点,降低了节目的叙述性,创新了表现角度,以美食为主线,贯穿我国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三、结语

电视节目由制作到呈现,整个流程的关键环节就是电视编辑工作,电视编辑工作的质量决定了节目播放的效果。新媒体时代对电视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编辑人员需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提升自身素养,拓宽信息传播平台,促进电视编辑实现创新思维应用。

【参考文献】

[1]蓝兰.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思维应用[J]. 西部广播电视, 2017(18):124-125;[2]沈悦. 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策划的创新思维[J]. 新媒体研究, 2016, 2(9):116-117;[3]胡曉平. 新媒体视野下如何培养电视编导创新思维能力[J]. 新媒体研究, 2017, 3(1):98-99;[4]孙群.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创新路径[J]. 西部广播电视, 2017(2):149-149.

猜你喜欢

电视编辑新媒体创新
全媒体语境下电视编辑的角色转型与功能拓展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谈电视节目画面编辑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