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闻采访和报道中的人文主义

2018-01-15龚莉芹

记者摇篮 2018年11期
关键词:报道新闻采访人文主义

龚莉芹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不断兴起,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进步,对于新闻报道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在新闻采访和报道中,人文主义又是当前新闻传播领域所日趋关注的重点。然而,在实际当中,很多新闻工作者为了能够尽可能使新闻“博眼球”“上热点”,往往会忽略了对人文情怀的追求和价值观塑造,使得人文主义在新闻采访和报道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缺失。本文主要就新闻采访和报道中坚持人文主义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与此同时,提出相关对策思考。

【关键词】新闻采访   报道   人文主义

一、新闻采访和报道中人文主义的重要性

从新闻的形成过程来看,新闻形成的素材虽然是真实发生的客观事实,然而新闻本身的表述、内容的呈现效果,却取决于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和报道中的主观情况,其中必然会折射出新闻工作者的是非标准和价值准则。因此,作为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和报道的过程中,应当要不断追求并坚持一种正确的准则,人文主义必然是其中需要坚持的准则之一。一个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和报道的过程中,如果对于采访报道对象或者新闻当事人连最起码的尊重、关怀和善待也不能够做到,那么这样的新闻即使会吸引一部分受众的眼球,但是站在道德的高位来看,必然会有诸多遭诟病的地方,也影响到新闻记者群体本身的形象。而不可忽略的是,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意识相较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整体上表现为觉悟更高、是非观更明、认识面更广,在观看新闻的过程中,除了对新闻内容会有更加理性的审读,对于新闻制造者从中体现的精神、道德也会进行一定程度的管窥,往往新闻中的一些很不经意的细节,都有可能在受众中引起广泛的批评或争议。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和报道过程中,应当注重人文主义的融入。

二、人文主义在新闻采访和报道中缺失的表现

当前,随着各种形式的新媒体百花齐放,在繁荣了新闻传播行业的同时,也给新闻传播平台之间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和压力。因此,新闻工作者,尤其是一些新媒体平台的新闻工作者往往会将“吸引粉丝”作为新闻工作过程中主要追求的目标,在日常工作中,往往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使新闻达到博眼球、博热点的作用,这其中不乏有一些对采访对象或者是新闻当事人的隐私、人格不尊重的情形。比如有些新闻记者,在采访因病致贫或者是困苦孤儿的家庭的时候,在交流的过程中,并没有想方设法在一种开心的氛围中去进行采访交流,为了能够尽可能地渲染一种苦难的气氛,会不断去问一些容易引起受访者悲伤或者是触碰到受访者敏感精神的问题,以此来不断调动受访者内心的伤心之情,使受访者从头到尾一直处于一种伤心、沮丧、消极的状态中。这样看似能够将受访者苦难的一面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观众,其实是对受访者的另一种形式的负面刺激。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新闻中比比皆是,虽然这样来设计新闻采访和报道,也许会增强新闻的渲染性,提高对受众的吸引力,但是如果从被采访者的角度去看,其在面对采访的时候会是怎样一种被动和无奈的心境,而这种情形的产生,正是因为新闻工作者在采访报道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坚持人文主义所造成的。

三、如何在新闻采访和报道中渗透人文情怀

1.善待被采访和报道对象。所谓善待,单纯地从字面上来理解,可以理解为以善良的心态去对待,但是从新闻采访报道过程中,这种善待则包含了对被采访对象的尊重、关心、保护等一切为被采访对象着想的行为。要能够实现对被采访对象的善待,作为新闻工作者,首先是在采访过程中,要能够意识到被采访对象的处境,自觉建立起对被采访对象的关怀,使得被采访对象可能在一种自己的自尊心和隐私都相对有安全感的情境下接受采访;其次是要给予被采访对象足够的亲和力,让被采访对象能够从采访者身上看到一种亲切和值得信任的形象,从而能够以一种平和、自然的心态接受采访。与此同时,新闻工作者在采访过程中,不能仅仅将视角局限于如何制造更具吸引力的新闻上,注重的点不能片面集中在受众方面,还要关注被采访对象、新闻当事人,要能够了解被采访对象和新闻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掌握其敏感地带、脆弱部位,从而选择合适的方式善待不同的被采访对象。

2.树立平等意识。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尤其是采访一些普通对象的时候,新闻记者往往会站在一种高位,内心会有一种优越感,在这样一种心理状态的驱使下,新闻采访者往往会采用一种审问、质询的方式来进行交流,使得很多受访者心理会产生一种不愉快。事实上,新闻记者和受访对象之间的交流应当是平等且相互尊重的,这也是人文主义的重要体现。因此,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树立起平等交流的意识,比如可以以一种“拉家常”“叙旧”的方式来进行交流,让受访者的被采访体验能够有所提升。

3.要真實坦诚。在新闻采访报道中做到真实坦诚,也是人文主义的流露。具体而言,首先是在采访之前,新闻记者应当就自己的身份、来意等向受访者进行公开,让受访者能够在此基础上作出是否接受采访的选择,以及如果接受采访,该选择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等基本的受访准备;其次是在采访和报道过程中,新闻记者应当要重视并坚持保护受访者的隐私,对于其不愿、不想或者不能公开的信息,不能随意刨根究底或者胡乱猜测,更不能未经允许就进行报道。

当前,在我们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总有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作为新闻工作者,在开展新闻采访和报道工作过程中,既要围绕社会矛盾的表现和本质进行深入探究、真实挖掘,同时也要注重以高度的人文主义,来为采访和报道过程中的当事人提供更多的尊重、关心、爱护,这样不仅有助于构筑更加和谐的采访关系,同时也能提升新闻工作者的自身形象。

【参考文献】

[1]王庆同.采访对象心理浅探[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2]黄萱.隐性采访的伦理学评价[J].河北学刊,1986年04期;[3]朱海燕.全能记者与全方位思维——兼谈用散文手法写作新闻及其他[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4]林玉善.法拉奇提问艺术初探[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猜你喜欢

报道新闻采访人文主义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新闻采访中的采访技巧运用分析
记者如何做好电视新闻采访
广播媒体在非自然灾害报道中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