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中文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2018-01-15王广成
王广成
摘要:我国的中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为主,向社会和企业输送了大批具备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满足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向中文这类理论性强的专业,往往忽视了对实践教学的注重,产生了很多理论和实践相互脱节的问题,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十分不利,对学生的就业和今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会对中专院校中的中文专业的实践教学及其质量提升进行探讨,为中专中文专业教学和学生能力提升提供建议。
关键词:中专,中文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0.引言
专业技术性人才一直是很多中高职院校和各大高校培养的重点人才,并且在当前经济社会竞争激烈和需求强烈的背景下,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成为人们看重的关键。
结合中专院校及其学生的特点,中文专业的实践教学一直是比较薄弱的部分,但是,随着近年来对中文专业的注重和需求的提升,中文专业的实践教学方式和方法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让中文专业的学生具备了较高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这也是得益于实践教学的成果,为学生进入社会和职业生活奠定了基础。
1.提高教材的实践性
不仅仅是中专院校的中文专业的教材实践性不强,很大高校的中文专业的教材都是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较弱的。这一问题由来已久,并且跟中文专业的性质有关,教材的改编和革新难度比较大,并且经常更换教材也不够严谨。
那么,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教师入手,因为教师可以是教材的补充,弥补教材的不足,教师本身可以对新知识、新概念进行学习,灵活掌握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提高教材的实践性。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文学理论,结合当下的文学现象,融入新鲜的热点的案例,可以编辑成册作为指导用书,让那个学生用所学的文学理论客观地去分析生活中的具体文学现象并加以运用。
另外,教育部门可以将一线教师纳入到教材编写工作中来,尤其是一线教师的实际教学案例,并融入灵活的实践性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积极转变教学理念
中文专业的教学内容涵盖比较多的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其知识也比较书本化,实际运用上缺乏实践和操作性,进而到教学上就比较被动和呆板。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不要以成绩和书本为主,而是要以学生和应用为主。以当下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对中文专业的需求内容和职业发展方向为依托,具体分析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如何运用到所学的中文知识。教师要进行广泛的资料搜集和掌握,丰富自己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多练习多体会,鼓舞和激励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学会如何运用,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激发学生学习中文的积极性。
3.积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强化中文专业的教学实践性,首先就是要转变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当中来。教师可以尝试运用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示范法、观摩法、互动讲评法和实践法、专题调研法等多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性,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中专院校的中文专业,理论性一样较强,但是学生的就业心理和实践心理较强,对理论性的课程的兴趣较低,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和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方法设定。根据课程内容对实践性较弱的课程进行科学的教学方法设计,具体表现为:
一是,针对“概论类”课程,如,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等课程,理论性很强,学生的喜爱程度比较低。教师要以案例法、讨论法、实践法为主,提高该类课程的实践性和互动性。例如,语言文学概论课程中,可以将具体的语料和理论进行结合,像当下流行的词汇“蓝瘦”、“香菇”、“友谊的小船”等,进行此类词汇的收集和分析,形成文字材料或者论文,提高语言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二是,针对“文学类”课程,如,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这类课程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因为会涉及到很多學生们喜爱的文学作品。但是,这类课程的实践性除了在文学作品的赏析和品读上外,其实践性也比较单一,而且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让学生对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进行互动交流和讨论,甚至可以形成电子课件或者利用影视文学作品来播放相应的电影、电视、片段等来进行教学和讨论,增强该类课程的实践性和互动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4.结语
中专院校的中文专业,以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注重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和就业。因此,实践教学质量和能力是关注的焦点,要利用教材和教师,灵活掌握教材内容,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方法改进,转变过去教师为主的讲解式的教学方式,积极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性,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真正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中提升中文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符合社会经济需求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