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2018-01-15蒋停停缪杨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风险因素骨科管理对策

蒋停停+缪杨

【摘要】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探究在骨科护理过程中的各项风险因素及具体的管理对策,选择合理的针对性护理对策,促进骨科患者更好的恢复。研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骨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临时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对于实验组患者则采用骨科护理风险护理因素分析之后的护理,在对照组患者临时护理的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进行骨科护理管理,然后就两组骨科患者对于护理情况的投诉率及护理意外伤害发生的几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情况的满意率为40/50,护理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8/50;而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的满意率为49/50,护理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3/50,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并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对于骨科患者的护理采用护理风险干预护理的模式进行护理,不断促进护理人员综合护理水平的提升,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减少护理意外的发生,值得在骨科临床医学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骨科;护理;风险因素;管理对策;满意程度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2--02

1 前言

在骨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发生护理风险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值得广达医疗界的关注,开展骨科护理,影响骨科患者正常恢复的因素都是风险因素,骨科患者的疾病大部分都是患者由于意外导致的损伤,所以发病突然,迅速,病情变化快,病程时间长,所以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防止护理风险的发生,本研究针对在骨科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探究了在骨科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将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降到最低,不断促进骨科护理质量的提升,现将具体的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2 研究资料和研究方法

2.1 一般资料的选择

选择我院自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骨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38.34±4.32)岁;对照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37.89±2.9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2.2 研究方法: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临时护理的方式展开护理,对实验组患者则在进行骨科护理风险的分析之后开展护理,在临时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骨科护理管理对策。

2.2.1 在骨科护理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在骨科护理过程中导致护理风险产生的因素有质量管理因素,对于潜在护理风险预见能力不足,患者自身的危险因素等。首先,管理质量因素,由于骨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对于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开展的不到位,再加上平时的工作负担较重,医院自身的护理管理体制不健全等等导致在骨科护理过程中护理风险的出现;其次,对于骨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潜在的风险预见能力评估不足,由于骨科收治的患者大部分都是突发性骨折,如果护理人员缺乏充足的护理经验,缺乏足够的护理实践经验,会经常出现操作失误导致的护理风险的存在,由于很多骨科患者表现为较为复杂的复合型创伤,所以其病情复杂,如果不能及时准确的判断患者的病情,很可能导致护理風险的发生。患者自身的危险因素也是导致护理过程中护理风险发生的关键性因素,由于患者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受到患者自身学历的影响,对于骨科护理的配合程度不同,对于自身病情的认知情况不同,有时候不愿意积极配合护理,很容易导致护理过程中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

2.2.2 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对策。针对骨科护理过程中容易发生的护理风险,有必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对策,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首先需要促进护理管理的规范,加强对骨科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做好基本护理技能的培训;其次,需要加强同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让患者对自身的损伤有明确的认知,强化健康护理;做好医疗安全环境改善,加强危险物品使用的安全管理,需要设置明显的安全告知警示牌,对于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改善。

2.3 观察指标的选择。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情况的满意率,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包括压疮、跌倒、坠床等,护理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2.4 统计学方法。对于统计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计数资料采用%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当P<0.05的时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数据详见表一。

3.2两组患者对护理情况的满意情况

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总体满意程度远远高于对照组,具体的数据详见表二。

4 结果讨论

由于骨科患者的损伤情况较为复杂,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导致的护理风险因素也很多,主要包括量管理因素,对于潜在护理风险预见能力不足,患者自身的危险因素等。如果在护理过程中不注意对于这些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加以消除,很容易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给患者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需要加强护理风险的防护,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不断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本研究研究了在了解护理风险因素的前提下开展的干预护理,相比较传统的骨科护理能够将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大大提升,减少护理损伤的发生,值得在广大临床医学护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王冬梅.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6(06)

常淑玲.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7(09)

吴雪梅.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医药卫生,2015(11)endprint

猜你喜欢

风险因素骨科管理对策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控制方法
中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分析及其管理对策
户外俱乐部活动的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
国有风险投资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研究
浅析电力多经企业的现状及其管理对策
简论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