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围型肺腺癌的CT常见征象分析

2018-01-15黄智亮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12期

黄智亮

【摘要】目的:探讨周围型肺腺癌与非腺癌在CT影像上的差异性。方法:对比了25例周围型肺腺癌与非腺癌的CT影像资料,包括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结果:周围型肺腺癌与非腺癌在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发生频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分叶征、空泡征发生的频率的差异无明显差异性。结论:周围型肺腺癌在CT影像中更多的表现毛刺征、胸膜凹陷征。

【关键词】周围型;肺腺癌;CT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2--02

肺癌目前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疾病,随着空气环境的变化,烟草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肺癌发病率、死亡率仍将长期居高不下[1]。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的治疗方式不一致[2],作为周围型肺癌的主要类型,腺癌有其自身的特点,且周围型肺腺癌的患病比例呈升高趋势[1]。随着CT的不断更新,CT影像因其良好的分辨力,在诊断周围型肺癌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现将周围型肺腺癌与非腺癌CT影像对比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行手术切除或CT穿刺活检等经过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腺癌患者25例及同期其他病理类型的周围型肺癌患者25例多为对照组。术前CT影像资料完整,且CT检查与手术间隔时间在一个月以内。(1)周围型肺腺癌组:包括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例,年龄35-78岁,平均60.2岁,临床表现:咯血6例,咳嗽12例,气喘、气急、气闭5例,胸痛5例,无症状体检发现13例。(2)其他病理类型周围型肺癌组:包括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41-76岁,平均61.3岁,临床表现:咯血3例,咳嗽10例,气喘、气急、气闭3例,胸痛6例,无症状体检发现14例。

1.2 检查方法

检查设备为GE公司LightSpeed VCT 64层螺旋CT。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肺底,层厚、层间距均为5mm;管电压120kV,管电流自动调节,约为180mA,增强使用造影剂:碘佛醇100ml,注射速度3.0ml/s,动脉期22s,静脉期50s,部分病例行病灶HRCT扫描。

1.3 图像分析

由两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诊断医师以盲法,独立阅片,选取常用的分叶征、毛刺、空泡、胸膜凹陷征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比病理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行×列表2检验,按腺癌和非腺癌对不同病理类型的影像表现作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表现与病理结果

周围型肺腺癌与其他病理类型周围型肺癌CT征象对比分析见表1。周围型肺腺癌與非腺癌在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叶征、空泡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周围型肺癌是指病变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腺癌多数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上皮,鳞癌、小细胞癌等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因而腺癌多为周围型肺癌,鳞癌、小细胞癌等多为中央型肺癌[3]。

分叶征的形成一般认为由于肿瘤不同部位的分化程度不一,生长速度不同所致[4],本研究显示分叶征在周围型肺腺癌与非腺癌占比均超过80%,但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是周围型肺癌的基本征象[5]。

毛刺征为病变边缘放射状细线状影,延伸至周围肺实质内,毛刺的形成与病变对血管侵犯、胸膜转移等病理浸润因素相关,是影像预后的重要因素[6]。本研究显示肺腺癌更多的出现毛刺影,提示肺腺癌的侵袭性更强。

本组数据显示肺腺癌更多的表现为胸膜凹陷征,结果与康国庆[7]结论相似。同时部分研究[8]显示早期即可表现出胸膜凹陷征,这是否与病变边缘到周围胸膜的距离相关,需要进一步研究。空泡征为病变内的含气点状透亮区,病理学基础为未被细胞充填的正常含气肺组织,本组病例中空泡征占比不高,且腺癌与非腺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空泡征影像对鉴别周围型肺腺癌与非腺癌意义不大。

综上所述,肺腺癌作为周围型肺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在CT影像上更多的表现为毛刺,胸膜凹陷征,而分叶征是腺癌与非腺癌的共有特征,空泡征占比不高,对鉴别意义不大。对于部分不典型病变仍需结合穿刺或手术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邹小农,贾漫漫,王鑫,等.中国肺癌和烟草流行及控烟现状[J]中国肺癌杂志,2017,20(8):505-510.

袁冬梅,送勇,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新时代:免疫治疗[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7,42(6):483-487.

郑迎梅,王振光,刘思敏,等,周围型肺腺癌、鳞癌、小细胞癌CT表现对比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18(4):512-515.

宜继红,李海斌,郝晓宁.螺旋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价值[J].中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3(4):300-301.

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14-515.

Shimada Y,Yoshida J,Hishida T,et al.Predictive factor ofPathologicallyProven noninvasive tumor characteristics in TlaN0M0Peripheral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Chest,2012,141(4):1003-1009.

康国庆.肿瘤病理类型与肿瘤CT征象关系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9):1280-1282

陈群慧,张杰,叶晓丹,等.磨玻璃密度肺小腺癌病理亚型的Ultra-HRCT分析[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1,17:307-3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