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脏内科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2018-01-15罗亚丹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

罗亚丹

【摘要】目的:分析肾脏内科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为肾脏内科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开展调查研究。以用药频度计算法以及用药疗效作为排序方案,检验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在肾脏内科钙通道阻滞剂的应用频率最高,其患者抗药性较低,也是目前肾脏内科临床抗高血压主要使用的药物,并且在其中,二联用药处方是肾脏内科抗高血压使用最多的临床抗高血压药物处方。结论:研究分析肾脏内科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发现目前的临床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方法与应用情况符合实际临床应用情况和治疗原则,因此应依据高血压治疗原则,治疗肾脏内科合并高血压病情,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肾脏内科;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2--01

引言

高血压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存在着患病率高、无法根治、致残率高等特点。高血压疾病还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如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危险并发症,为家庭带来沉重的情感打击和经济损害。目前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方式,便是通过药物有效的控制血压变化,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但当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较多,其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与治疗方法都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如今合理用药降低高血压则成为治疗的关键。在肾脏内科,各类肾脏疾病合并高血压发作较为常见,因此在治疗时,善用高血压药物,减少由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肾脏内科抗高血压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为肾脏内科临床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提供理论参考,降低肾脏疾病合并高血压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收集

应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本院肾脏内科在2015年11月至2015年12月开具的抗高血压药物名称数量作用研究样本。运用表格处理法,对抗高血压药物数据进行分类、排序等信息分析处理。选取患者124例,年龄为21至74岁,其中男性为82例,女性为42例。自愿参加本次检查。其中共有抗高血压药物处方226张。获得患者同意进行处方使用。

(二)方法

调查肾脏内科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用药情况时,主要运用当前主要的二种方法,分别为用药频度研究法与患者抗药性进行排序。其中关于用药使用频度的计算方法主要依据《新编药物学》、《中华人民共和过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提供的参考。在限定剂量内记作主要的用药频度衡量标准。但在无相关药物数据记录的情况下,则以药物说明书为主。其中用药频度=药物的总消耗量/药物的限定日剂量,通过应用公式计算,得出的用药频度数值愈高,反应出此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次数越大。对于在书中没有标注出的抗高血压药物日限定剂量,按照药物说明书中所规定了药物日剂量,计算肾脏内科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频度。在得出结果后对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频度与患者抗药性进行分析对比,并进行统计学习排序。

(三)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结果以百分比(%)进行表达,其中计数结果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肾脏内科所使用的临床抗高血压药物主要分为6类,分别为:利尿降压药如螺内酯、氢氯噻嗪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如卡托普利等。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尼群地平等。β受体阻滞剂包括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固定复方制剂如复方硫酸双肼屈嗪、复方利血平。最后一类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等。分别调查这6类药物在肾脏内科2015年11月至2015年12月的使用情况以及患者临床反馈信息,应用表格处理法对其进行整合分析。如表1所示。

在肾脏内科药物治疗中,同对226张抗高血压药物中分析,可以发现在这226张抗高血压药物处方的种类分别为二联用药处方、单一用药处方、三联用药处方、四联用药处方。在单一用药处方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处方为16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处方为12张,钙通道阻滞剂处方为26张。

通过表3反应出其中单一用药处方与二联用药处方所占比例最高,三联用药处方其次,四联用药最少。

三、讨论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肾脏内科抗高血压药物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其中钙通道阻滞剂与利尿剂应用的最多,其次为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在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血管中的钙通道进入血管平滑肌,增大动脉宽度,降低钙浓度以达到降低血压的作用。并且在应用钙通道阻滞剂的过程中,还发现其具有其他的作用,如抑制血小板增高、保护心脑血管等。且在应用钙通道阻滞剂时,其降压效果较好,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少。一般药物在服用过程中,会使人体出现耐药性,但在服用钙通道阻滞剂降压时,其不易出现耐药性,因此多采用钙通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这类高血压治疗药物,尤其适用与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患者。在高血压发作期间,清晨是高血压发作的危重时期,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但氨氯地平能够有效降低清晨高血压的数值,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几率。但短效钙通道阻滞剂诱发心肌梗死的几率也会增高,因此使用短效钙通道阻滞剂药物的用药频率明显下降。与此同时,通过研究分析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脏内科临床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相对减少。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明显增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对心肌与肾脏进行保护,但其个体差异明显,发生咳喘的几率过高,已经逐渐成为患者停药的主要原因。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这一情况,减少神经性水肿与咳嗽的症状,能够促使患者平稳降低血压。在肾脏内科抗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复方制剂仍然被采用,其主要使用患者人群多为老年患者,但其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并不好。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因此在临床抗高血压药物应用过程中,其不会是主要选择的治疗药物。联合用药是肾脏内科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应用的主要方法。在采取联合用药之前多是单一用药方式,无法满足降压的效果,但又不能增加其使用剂量。因此在此基础上增加第二种高血压降壓药物,进而减少使用高血压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而在联合用药中,二联用药是主要用药方式,其中多采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钙通道阻滞性为主要联合用药方式,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达到很好的降压作用,并且能够对肾脏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适合肾脏内科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开展。而三联用药、四联用药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多采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联合使用,能够达到良好的降压效果,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能够缓解钙通道阻滞剂带来的不良反应。但其在服用过程中,通常采取小剂量服用方式,逐渐增加服药量。在这一过程中,应时刻观察患者,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在肾脏内科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过程中,多按高血压治疗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高血压用药,以降低高血压对患者的影响,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蔡晓娜,屈百鸣. 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为靶点的高血压治疗新方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01):63-67.

刘莉,叶鹏.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高血压:一项替米沙坦的初步研究[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20(08):799.

余航,李慧杰,叶明,杨成明. 肾脏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12,33(03):357-359.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个性化手术设计与临床应用
亚甲蓝染色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