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培养应融入生产实习教学的全过程

2018-01-15方建京

职业·中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技工教育实习教学教学过程

方建京

摘 要:技工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一流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就要求技工院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作为技能人才的重要素质,应该成为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进程中,加强技工院校学生在生产实习教学中“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工匠精神 技工教育 实习教学 教学过程

2016年全国人大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要培养具有精益求精理念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概括起来“工匠精神”至少具有三种精神:一是敬岗爱业的职业精神,二是乐于奉献的牺牲精神,三是精益求精的探求精神。然而,目前的确有不少技工院校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存在着重视技能传授而忽视职业素养培养的问题。技工院校的任务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技能人才。也可以说,为国民经济建设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就应该把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放在首位。培养职业素养的方式有很多,笔者着重论述在生产实习教学过程中应传技育人,“工匠精神”的培养应融入生产实习教学的全过程。

一、入门教育是进行“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基础

技工院校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6~20岁,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变化的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开始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一方面他们思想活跃,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关心国家大事,积极要求进步;另一方面,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组织性、纪律性较差,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加之目前技工院校生源不够理想,有些人抱着找出路、混饭碗、当踏板的态度考入技工院校,没有升学和就业的压力。因此,帮助学生端正入学动机,树立正确的理想和前途观是十分重要的。生产实习教学是技工院校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过渡阶段,实习工厂对学生来说一切都是新鲜和陌生的,所以在生产实习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实习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通过观看录像、专题学习、聆听高技能人才楷模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自己身边的能工巧匠和校友中杰出工匠的成长历程,不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当技术工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对自己的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总之,入门教育是生产实习教学的开始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教育的成功与否。实习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因素,按照人社部的要求,以《工匠精神读本》为载体,重点通过对当代“大国工匠”故事的解读,培养学生正确认知、感悟工匠精神的能力,使之具有践行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进而为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他们树立起为祖国建设而努力学习操作技能的信心。

二、生产实习课堂是进行“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效环境

一般技工院校的生产实习教学集中时间较长,至少一周,甚至几周,实习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也最长,对学生的了解也比较全面,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这也是实习教师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养的十分有利的条件。如在生产实习教学过程中,实习教师要教育学生严格按照程序操作,一旦发现学生不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的现象,要及时予以纠正。对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加工出的产品要严格检测,不达要求和标准的要重新加工,直至达到要求和标准为止,同时要严格控制废品率,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耐心、专注、执著的工作意志力。

实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较高,学生把教师当做自己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生产实习教学中,实习教师可以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工作和思想作风、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以身作则地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做到言传身教。

学生在生产实习中表现真实思想的机会较多,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工作实际,从职业理想入手,结合“三观”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将安全教育、组织纪律教育、质量意识、7S生产标准、劳动制度、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团结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等融入生产实习课教学之中。学生在生产实习中,是怕苦、怕累,还是吃苦耐劳,教师可以通过演讲、讨论等活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以上几点,不难看出,生产实习课堂是进行“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效环境,应充分利用这一环境,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

三、灵活多样的形式是进行“工匠精神”培养的有力措施

1.通过教材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

在生产实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努力钻研教材,尤其在入门教育阶段,可以通过教材,使学生学习到祖先先进的技术,同时也看到我国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历史责任,从而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刻苦训练。

2.通过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

在生产实习教学过程中要实施德育渗透,教师应改变单纯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开展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职业体验和情感体验。在生产实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教学各个环节。在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下,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产生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比如在数控车工实习“外圆车削(子弹头模型加工)”这一项目中,实习教师在教学时,创设工作情境吸引学生兴趣;在教学引入时,实习教师可以说明“子弹虽小,却代表一个国家国防工业的强弱,如果我们能提高加工质量,将会促进国家国防工业的进步”,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学习热情。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小组领取工作任务,讨论并制订工作方案。小组讨论时,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倾听,分享彼此的体会和经验,学会尊重。在操作加工时,小组合作、共同努力完成工具选用、绘图、编程、操作加工、质量检测等工作任务,树立安全意识、掌握操作规范和要求,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团队的力量。在加工完成后,教师启发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反思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自身表现,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endprint

3.通过集训及参加各类大赛,锻造学生的“工匠精神”

人们常说普通高中看高考,技工院校看技能大赛。技能大賽来源于生产实际,重在实践技能精益求精。因此,引入竞赛理念的技工院校实习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从课堂教师讲、学生做,变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钻研、切磋技艺、专家能手讲座指导的“备赛式”教学法。工作任务的完成以学生实践为主,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组织学生参加集训及各类大赛,要求每个参赛学生每个细节都需要极其认真,保证“零失误率”。正是在这种近乎苛刻的训练,才真正锻造学生的“工匠精神”。

4.实行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社会上,每个人的劳动都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这是一般的心理特点,尤其是处于发育旺盛时期的技校生更是这样。他们血气方刚,争强好胜,在学习及各项活动中都想显显身手。如能准确地把握这一特点,并能创造条件让其正确发挥,就可使学生的心灵大放光彩。根据以上看法,我们可以在生产实习中通过树立典型、评先进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此外,通过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加强实习教学中的巡回指导,在指导中既教技术又抓思想,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5.寓“工匠精神”的培养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可以组织一些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同学间的竞争意识;通过设立光荣榜,自我曝光台等形式,达到鼓励先进,促进后进的木器。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民意测验和小调查等,了解学生讨论的热点,对出现的苗头及倾向性问题,要在萌芽状态及时作好学生的德育工作。组织学生们观看《大国工匠》录像片,聘请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高技能人才楷模等到校做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同学们在他们身上看到“工匠精神”的体现。

四、培养“工匠精神”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技工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高级技能人才,而德育教育的落脚点是培养学生具有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及“工匠精神”。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养也是德育教育的升华。通过生产实习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一切教育,都应从这一根本目标出发。

总之,在生产实习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不仅是国家的要求,也是社会和企业的需要,更是学生成长的必需。企业需要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而技工院校的学生中大部分是传统应试教育下的“失败者”,其道德修养和个人素养参差不齐。学生要成才,需先学会做人。生产实习教学不仅是学生训练技能的课程,也应该是学生职业素养形成、道德修养提高的平台,因此,只有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生产实习教学的全过程,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匠精神读本[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

[2]平建雄.浅谈技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职业,2016(18).

[3]蒋兆光.中国制造的新常态下,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探析[J].科学中国人,2016(21).

(作者单位:石家庄技师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技工教育实习教学教学过程
谈“角色扮演法”在神经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校乒乓球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欲成 “大家”, 先为 “小匠”
汽修专业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智能手机在技工教育中的研究与应用
技能大赛背景下的数控铣床实习教学研究
浅谈在市场导向机制下如何做好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