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纳洛酮的药物作用机制谈临床应用新进展

2018-01-15肖铁铮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6期
关键词:酒精中毒临床应用价值纳洛酮

肖铁铮

【摘要】 目的 对纳洛酮的药物作用进行讨论, 并分析纳洛酮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 124例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 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为(21.44±6.37)min、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38.47±

11.05)min, 对照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为(39.16±11.49)min、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79.41±13.08)min, 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与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621、18.827, P<0.05)。观察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显效33例、有效26例、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5.16%;对照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31例、无效14例, 总有效率为77.4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48, P<0.05)。结论 针对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纳洛酮;药理学;酒精中毒;临床应用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6.087

纳洛酮是一种阿片受体的拮抗剂, 虽自身无活性, 但对大多的阿片受体都有竞争性拮抗作用[1]。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24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 就纳洛酮的药物作用进行讨论, 并对纳洛酮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进行具体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24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 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62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38例, 女24例;年龄最大57岁, 最小21岁, 平均年龄(34.46±8.53)岁。对照组患者中, 男39例, 女23例;年龄最大56岁, 最小22岁, 平均年龄(34.37±8.4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 其中包括采用基础的吸氧、心电监测、洗胃、催吐、保暖以及补充液体等针对性措施, 根据患者自身病情严重程度可适当使用胃黏膜保护剂。

觀察组患者常规治疗方式与对照组无异, 同时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 若患者处于兴奋期则采用0.4 mg盐酸纳洛酮对患者进行肌内注射治疗;若患者处于共济失调期则可在0.4 mg盐酸纳洛酮肌内注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若患者处于昏迷与昏睡期则可采用0.8 mg盐酸纳洛酮与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治疗;若采用以上措施对患者治疗后20 min, 患者仍未清醒, 可采用0.4 mg盐酸纳洛酮与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维持治疗, 直至患者病情好转, 完全清醒。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临床疗效。治疗后观察患者各项临床症状, 依照患者临床表现情况将药物治疗效果设定为显效、有效、无效。若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自身保持清醒, 能与其他人正常交流为显效;若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自身基本保持清醒, 能回答别人提出的简单问题为有效;如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任何改善, 自身仍处于昏迷、昏睡状态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与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为(21.44±6.37)min、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38.47±11.05)min, 对照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为(39.16±11.49)min、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79.41±

13.08)min, 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与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621、18.827, P<0.05)。

2. 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显效33例、有效26例、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5.16%;对照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31例、无效14例, 总有效率为77.4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48, P<0.05)。

3 讨论

3. 1 纳洛酮的药理学作用 纳洛酮通常采用静脉滴注或气管给药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也可采用肌内注射与皮下注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 前者在治疗后1~3 min即可发挥药物作用, 后者在治疗后5~10 min可发挥作用。相较于上述两种治疗方式而言, 在临床中采用口服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疗效一般较差, 治疗效果大约为肠外用药的2%左右。纳洛酮进入机体后能快速被吸收, 同时能透过血脑屏障, 具有作用时间长、代谢速度快的优点。长时间、多病历的临床研究结果发现, 纳洛酮通常在机体中的作用时间长达90 min, 机体内血浆的半衰期为90 min,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 纳洛酮的取量一般为0.4~0.8 mg, 具体数值需根据患者临床情况与纳洛酮具体治疗效果决定[2, 3]。

3. 2 纳洛酮的作用机制 纳洛酮作为一种具有竞争性的拮抗剂, 该药物主要作用与由其他阿片类药物引起患者急性中毒出现的呼吸抑制以及意识障碍、瞳孔缩小症状, 其针对阿片受体可发生氧化作用, 并对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有一定抑制作用, 能维持肝溶酶体膜的稳定性, 降低机体内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 较为有效的增强肾上腺素β受体的效应[4-6]。endprint

3. 3 纳洛酮的临床应用价值 ①采用纳洛酮可对患者由各种原因产生的休克情况进行有效治疗, 纳洛酮能极大程度的改善患者休克状况, 缩短患者治疗所需的时间, 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死亡率。②急性出血与脑梗死的治疗:患者因疾病出现出血反应时, 下丘脑受到刺激产生大量β-内啡肽, 纳洛酮因其具有竞争性能充分与受体结合, 从而抑制β-内啡肽的产生, 降低疾病病理作用, 缓解因失血过多对患者神经元产生损伤[7-10]。③急性酒精、农药中毒的治疗:患者因急性酒精、农药中毒大多都会出现明显的昏迷与呼吸抑制临床症状, 纳洛酮可对神经中枢进行一定程度的刺激, 神经中枢将兴奋的感受传递患者呼吸系统, 能有效促进患者呼吸频率增加, 同时还能使神经细胞的细胞膜保持稳定, 有助于治疗。

综上所述, 纳洛酮作为阿片受体抗结剂的一类, 在临床中可作为急救药物参与对患者的治疗, 同时对不同原因致使病情危重的患者有不同的治疗药理与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薇, 刘祖雄, 覃贝, 等. 2008年国内纳洛酮临床应用概况. 中国药业, 2010, 19(6):63-64.

[2] 李曉光. 纳洛酮临床应用浅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4, 14(17):118, 120.

[3] 孙燕. 纳洛酮药理探析及其临床应用. 中国社区医师, 2015(23):10, 12.

[4] 白艳. 盐酸纳洛酮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医学信息, 2015, 28(52):41-42.

[5] 罗骞, 涂星, 熊芬, 等.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经济学分析. 西北药学杂志, 2015(6):747-750.

[6] 万亚巍, 郭晓红. 分析中药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6, 8(3):143-144.

[7] 彭霜霜.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临床观察. 新中医, 2015(11):87-89.

[8] 周红勤. 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效果观察与护理配合.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5, 31(11):57-58.

[9] 王少明. 59例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16):109-110.

[10] 刘风珍. 纳洛酮临床应用浅析. 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10): 366.

[收稿日期:2017-08-21]endprint

猜你喜欢

酒精中毒临床应用价值纳洛酮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急性酒精中毒的内科急诊治疗分析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PaO2、pH、PaCO2水平的影响
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锥形束CT在口腔科的临床应用价值
纳洛酮:不仅仅是“解酒药”
研究纳洛酮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
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意义
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姑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