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何在

2018-01-15陶玉胡钧

人民论坛 2017年36期
关键词:产能过剩宏观调控供给侧改革

陶玉++++胡钧

【摘要】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我国需积极把握历史机遇,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自觉性,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优化经济结构,以实现经济均衡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产能过剩 宏观调控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以钢铁、水泥为代表的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去除过剩产能的政策和措施。但在一定时期内,这些行业的过剩问题不但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而且还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这使得正确认识和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变得更为重要和紧迫。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深化供給侧结构性改革。这就需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积极引导市场向着实现经济结构优化的目标努力,实现政府和市场的有机结合。

当前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性质是局部的结构性过剩

目前,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当前的产能过剩在性质上是全面的生产过剩,甚至认为我国也发生了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这一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错误看法。这种观点没有意识到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及二者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持有这种看法的人也没有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全面生产过剩的危机理论和关于局部的结构性过剩理论。马克思在批判大卫·李嘉图等人否定资本主义存在全面过剩危机的错误观点时,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全面生产过剩危机如何从抽象形式上的可能性转化为具体内容上的现实危机的过程和条件,揭示了全面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特有的周期性经济现象,是资本主义积累规律作用下必然发生的结果。

市场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和手段,不是孤立存在,更不是抽象的经济形态,而是建立在不同的具体经济制度之上并为之服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制度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就从根本制度上避免了我国市场经济出现全面生产过剩的危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认为,符合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要求的根本调节方式是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的盲目调节,而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要求的根本调节方式则是社会预见即经济规划和计划的指导作用。对此恩格斯也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必然要求社会生产要遵循“社会的有计划的调节”。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上,依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客观发展规律,政府及其制定的经济规划和计划是社会主义经济资源配置的根本方式。

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有机结合,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能发挥好政府经济规划和计划的作用以及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同时又能有效避免由市场盲目性造成的生产过剩危机。我国之所以能够成功应对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是因为我们积极发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发挥了政府宏观调节作用,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世界金融经济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

此外,我们也要看到,由于人们对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不够,经济资源在不同生产领域配置中也会产生比例失调的结构性矛盾。马克思认为“这种比例失调的一个一般形式可能是固定资本的生产过剩,或者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流动资本的生产过剩”。同时,马克思也指出这种生产比例失调产生的原因是社会花费在某一生产领域内的劳动时间超出了社会需要的范围,从而造成了生产比例失调,这是一种局部的结构性危机。当前我国社会劳动和经济资源在钢铁、水泥等行业投入较多,已超出国内市场需求。化解这种局部的结构性危机,要通过深入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客观规律,不断加强政府科学配置宏观资源来加以解决。

更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市场机制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具有固有缺陷。这个缺陷在200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中暴露无遗。导致发生这场危机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达国家金融部门发展严重脱离了实体经济部门,而资本主义市场机制无法有效调节经济资源在这两个经济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从而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失衡。又比如,我国经济当前存在的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也是由于市场化行为的盲目性带来的宏观比例失衡。具体来说,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本地区发展利益,不顾这些行业整体上已经过剩的经济事实,不顾社会经济宏观整体利益,仍然利用地区公共资源和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加大对已经过剩部门的资本投资,从而加重了总体产能过剩的现状。

因此,在关系到经济结构调整等宏观资源配置方面,不能依靠市场的自发性和分散性决策,而必须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通过其经济规划和计划,统筹协调宏观经济资源的结构安排,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产业政策,引导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同时,政府还要积极引导市场向着实现经济结构优化的预定目标和方向努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实现政府和市场的有机结合

当前,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结构不断优化的历史时期,主要发达国家都致力于各自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再调整,纷纷出台各种国家发展战略来促进生产供给结构的优化升级,如德国工业4.0战略和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等。发达国家政府通过这些新工业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我国必须积极把握这一难得的赶超发达国家的历史机遇,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自觉性,注重发挥政府及其经济规划在宏观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根本性作用,为我国经济在未来世界经济新格局中争取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动力。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是,我国大多数生产力只能满足中低端的市场需求,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落后,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低端生产和高端消费的结构性矛盾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而这一主要矛盾的重点又在于供给侧方面。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坚决杜绝政府的市场化行为,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市场化行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要真正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代表,要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并实施指导经济发展的规划和计划,真正发挥在宏观资源配置中的根本性作用,增强社会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其次,市场要在微观领域的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政府要减少对企业的不当干预。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尊重并利用市场规律,鼓励公平竞争、技术进步和优胜劣汰。最后,要注重运用创新性理论思维来认识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构建立足我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来指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建立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上的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特殊关系以及二者的特殊结合机制。为此,我们要不断探索实现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将政府制定的经济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有效传导到微观市场主体。政府通过各种激励和引导机制将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引导到实现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的方向上来,引导到国家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方向上来,从而使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建立在结构优化和效率提高的基础上。

(作者分别为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述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

责编/刘芋艺 贾娜 美编/于珊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能过剩宏观调控供给侧改革
宏观调控法的一般原理
解决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着力点
解决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着力点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研究
煤炭行业的现状、挑战与机遇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
宏观调控程序法治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