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司匹林、替格瑞洛联合应用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效果探讨

2018-01-15邢冉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6期
关键词:替格瑞洛不稳定型心绞痛阿司匹林

邢冉

【摘要】 目的 分析阿司匹林、替格瑞洛联合应用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7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及观察组(38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 观察组应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 高于对照组的79.4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61, P=0.047<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 与对照组的5.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3, P=0.622>0.05)。随访6个月, 观察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26%, 低于对照组的23.0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88, P=0.026<0.05)。结论 联合应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 且能够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阿司匹林;替格瑞洛;不稳定型心绞痛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6.060

Discussion on effect of aspirin combined with ticagrelor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XING Ran. Beijing Changping District Hospital, Beijing 102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aspirin combined with ticagrelor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Methods A total of 77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into control group (39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38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spirin + clopidogrel,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spirin + ticagrelor.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4.74% than 79.49%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3.961, P=0.047<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s 7.89%, comparing with 5.13% in the control group (χ2=0.243, P=0.622>0.05). After 6 months of folllow-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s 5.26% than 23.08%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988, P=0.026<0.05).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aspirin and ticagrelor has certain efficacy and safety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an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t has a positive clinical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Key words】 Aspirin; Ticagrelor;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不穩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冠心病, 其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等特征, 患者若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极易引发心脏猝死。目前在临床上, 该病已有标准化的治疗方案, 其中抗血小板治疗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措施。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是临床最常见的抗血小板凝集药物, 可通过不同的机制阻止血小板凝集, 进而抑制血栓形成。本研究为进一步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于2015年3月~2016年10月选择7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分组研究以探析阿司匹林、替格瑞洛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 其具体过程和结果见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7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均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诊断标准相吻合, 凝血功能正常, 且未达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治疗标准, 患者和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 签订同意书;排除伴有出血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肝肾脏器疾病, 或不耐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及观察组(38例)。其中, 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3∶16, 年龄41~82岁, 平均年龄(58.94±7.72)岁;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4∶14, 年龄42~84岁, 平均年龄(59.10±8.4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 嘱其卧床休息2~3 d, 对于存在呼吸困难者予以低流量吸氧, 并常规性给予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供血的药物治疗, 同时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 适当给予调脂、硝酸酯类、β受体抑制剂、Ca2+拮抗剂等药物。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30078, 规格:100 mg/片), 第1~3天服用0.3 g/d, 随后改为0.1 g/次, 1次/d;氯吡格雷( 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23115 , 规格:25 mg/片), 首次负荷剂量为300 mg/次, 1次/d, 次日改为75 mg/次, 1次/d。观察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其中阿司匹林用量用法与对照组相同;替格瑞洛(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30020, 规格:90 mg/片), 负荷剂量为180 mg/次, 第2天改为90 mg/次, 2次/d。两组均持续用药6个月, 治疗期间, 密切监测两组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状况。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标准[1]:显效:心绞痛症状基本消失, 或心绞痛发作频率较治疗前降低>80%, 心电图检查无异常;有效:心绞痛发作频率降低50%~80%, 且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 心电图ST段回升>0.05 mV, 但尚未达到正常水准, 倒置T波变浅>50%;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未明显减少, 心电图无显著改善, 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用药期间, 记录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牙龈出血、上腹部不适、上消化道出血、轻度皮肤紫癜)发生情况。③随访6个月, 记录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严重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发生状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統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 高于对照组的79.4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61, P=0.047<0.05)。

2. 2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用药期间,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 与对照组的5.13%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3, P=0.622>0.05)。

2. 3 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随访6个月, 观察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26%, 低于对照组的23.0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88, P=0.026<0.05)。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为心内科的常见病, 其发病机制多为患者机体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 导致血管内血小板粘附凝集, 分泌血小板因子, 进而促进血栓形成, 致使心肌缺血、缺氧[2-4]。因此, 及时有效地抗血小板凝集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阿司匹林是临床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 能够有效抑制环氧化酶-1(COX-1)的活性, 将四烯酸转变为血栓素A2、前列腺素, 从而起到了收缩血管、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5-7]。替格瑞洛为新型的一种血小板凝集抑制剂, 其作用机制与氯吡格雷类似, 可选择性的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血小板受体结合, 避免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与凝集。但替格瑞洛是非前体药物, 不经过肝脏代谢, 直接作用于血小板P2Y12受体, 使药物服用后迅速吸收, 起效较快[3]。且有研究指出[4], 与氯吡格雷相比, 替格瑞洛能够减少因血管因素所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8-10]。

本研究研究显示,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 高于对照组的79.4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61, P=0.047<0.05)。用药期间,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 与对照组的5.13%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3, P=0.622>0.05)。随访6个月, 观察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26%, 低于对照组的23.0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88, P=0.026<0.05)。与叶兴等[4]的研究结果相类似, 提示阿司匹林、替格瑞洛联合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能够显著提高抗血小板聚集效果, 降低心绞痛恶化的风险。

综上所述, 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 且能够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娜.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评析.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 1(3):200-201.

[2] 李淑玲, 朱成朔, 刘国安.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8(2):210-212.

[3] 丁永丽, 李凌, 陶海龙, 等. 替格瑞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5):36-38.

[4] 叶兴, 卞辰, 田一鸣, 等.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徐州医学院学报, 2016, 36(11):747-749.

[5] 赵立岩. 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病人炎症因子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 15(16):2002-2005.

[6] 刘恒东.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中国处方药, 2017, 15(4):95-96.

[7] 刘倩. 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20):146-147.

[8] 林伟.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17):29-30.

[9] 曾育辉, 张凡, 杨贞文, 等. 替格瑞洛和辛伐他汀早期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29):79-81.

[10] 张洪, 薛蕾, 王付川. 不稳定型心绞痛经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效果评价.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 4(4):50-51.

[收稿日期:2017-11-09]endprint

猜你喜欢

替格瑞洛不稳定型心绞痛阿司匹林
餐前还是餐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服用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能治病的“阿司匹林树”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
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分析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替格瑞洛导致房室传导阻滞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