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切除术与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2018-01-15于永才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6期
关键词:阑尾炎治疗效果

于永才

【摘要】 目的 对传统切除术与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探究。方法 80例阑尾炎患者, 随机分为A组与B组, 每组40例。A组行传统切除术, B组行小切口阑尾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拆线天数、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手术用时为(19.55±1.68)min、术中出血量为(11.69±3.70)ml、切口长度为(3.19±0.53)cm、术后排气时间为(20.16±4.51)h、下床活动时间为(9.67±1.30)d、拆线天数为(3.02±0.81)d、住院时间为(4.01±1.28)d, A组分别为(20.36±1.85)min、(21.05±6.78)ml、(6.74±

1.61)cm、(34.45±6.29)h、(18.74±2.62)d、(5.61±1.21)d、(6.37±1.56)d, B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拆线天数、住院时间均优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50%明显低于A组的1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0, P=0.0254<0.05)。结论 阑尾炎经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的效果优于传统切除术, 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阑尾炎;传统切除术;治疗效果;小切口切除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6.045

在临床中, 阑尾炎属于常见的急腹症[1], 其是因细菌入侵、胃肠道疾病以及阑尾管腔阻塞等因素导致的病变, 经查阅临床医学资料得出[2], 阑尾炎的患病率在7%~12%, 患者病发后一旦确诊则需采取阑尾切除手术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 阑尾炎手术治疗的方式已得到了优化, 本次主要探究阑尾炎经传统切除术与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80例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阑尾炎, 在本院的治疗时间为2013年8月~2015年8月, 随机分为A组和B组, 每组40例。A组中女17例, 男23例;平均年龄(42.52±3.19)岁。B组中女18例, 男22例;平均年龄(42.91±3.0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1. 2. 1 A组行传统切除术 选取平卧位, 给予硬膜外麻醉, 其后实施常规的铺巾消毒措施, 选取麦氏切口, 于患者压痛最强烈部位行一6~8 cm的斜形切口, 分别将皮肤、皮下组织以及腹外斜肌腱膜切开, 并将腹横肌与腹内斜肌分离直至腹膜, 将腹膜切开于铺巾上固定, 对患者的盲肠与升结肠进行辨认, 顺着结肠带至下找寻阑尾, 若术中视野暴露不佳可将小肠隔开。尽可能将阑尾提出切口, 于系膜的近端贯穿缝扎, 阑尾结扎时选取阑尾的根部, 距离结扎线约0.5 cm部位切除阑尾, 最后“三棒”处理残端, 通过荷包缝合于盲肠内包埋, 应用0号肠线外翻缝合腹膜, 将切口消毒之后依层缝合。

1. 2. 2 B组行小切口阑尾术 实施硬膜外麻醉, 通过常规消毒铺巾选取麦氏点最明显压痛部位行一斜切口, 长度大约在1.5~2.5 cm, 其后将患者的皮肤切开, 接着依次切开患者皮下组织与腹外斜肌腱膜, 钝性分离腹内斜肌与腹横肌, 将患者腹膜打开, 对腹膜进行外翻并于护皮巾之上固定。若患者腹腔内出现渗液或者脓液, 可应用无菌敷料蘸干, 再将小肠或者腹腔大网膜推开, 顺着结肠找到阑尾之后顺行或逆行切除;腹膜缝合后应用甲硝唑对切口进行冲洗, 最后缝合内皮完成手术。

1. 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手术情况包括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拆线天数、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②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主要内容包括肠梗阻、腹腔脓肿以及切口感染。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B组患者手术用时为(19.55±

1.68)min、术中出血量为(11.69±3.70)ml、切口长度为(3.19±0.53)cm、术后排气时间为(20.16±4.51)h、下床活动时间为(9.67±1.30)d、拆线天数为(3.02±0.81)d、住院时间为(4.01±1.28)d, A组分别为(20.36±1.85)min、(21.05±6.78)ml、

(6.74±1.61)cm、(34.45±6.29)h、(18.74±2.62)d、(5.61±1.21)d、(6.37±1.56)d, B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拆线天数、住院时间均优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兩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50%明显低于A组的1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0, P=0.0254<0.05)。其中A组肠梗阻2例(5.00%)、腹腔脓肿3例(7.50%)、切口感染2例(5.00%), B组肠梗阻0例、腹腔脓肿0例、切口感染1例(2.50%)。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多发病之一, 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右下腹疼痛, 同时伴有腹泻[3, 4]、呕吐等症状, 阑尾炎患病原因复杂, 手术治疗是主要方法, 传统阑尾炎切除术弊端较多, 不仅会形成较大的伤口, 还会延长患者恢复与住院时间, 除此之外, 还会对患者皮肤造成损伤、易留瘢痕等, 因此传统的手术方式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少见。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疗效可观, 由于手术切口小, 因此减小了腹壁血管神经损伤的可能性[5, 6], 不易引起神经肌肉营养障碍与局部血肿, 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并发症与切口感染的几率, 此外, 患者术后可尽早开展下床活动, 恢复用时短, 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与经济压力。endprint

通过分析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 切口长度短于A组, 且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与拆线天数均较A组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小切口切除术用于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不仅能将阑尾有效切除, 同时还可满足患者对美观的相关要求, 在节省医疗资源的同时使患者的经济负担被减轻;此外,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發症发生的情况, B组患者未出现肠梗阻及腹腔脓肿, 且切口感染发生率较低;而A组患者腹腔脓肿发生率为7.50%, 切口感染与肠梗阻分别为5.00%、5.00%,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传统切除术治疗的安全性较低, 患者术后极易出现并发症, 外加手术切口大, 增加患者手术创伤的同时还使患者术后恢复的时间被延长。

总之, 阑尾炎临床治疗中采取小切口切除术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但在应用此种术式是需对患者手术适应证有充分的掌握, 例如发病时间≤3 d、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压痛较浅以及发作不频繁等;并且术前需给予患者CT与B超等检查, 确保能够明确阑尾炎实际解剖的部位, 如果在检查中发现患者存在阑尾异常的情况, 可不予小切口切除术治疗, 尽量采取传统的切除术治疗, 最大程度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小东. 传统切除术与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疗效比较.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 23(19):44.

[2] 毛扬振. 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4(24):219-220.

[3] 秦淮湘. 传统切除术与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医学信息, 2014, 23(24):67-68.

[4] 洪清华. 传统切除术与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4(1):84-85.

[5] 胡世友, 王金亮.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与传统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对比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4(36):170.

[6] 陈崇别, 徐贤绸. 传统切除术与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4, 24(4):2077.

[收稿日期:2017-08-22]endprint

猜你喜欢

阑尾炎治疗效果
心情不好会引发心因性阑尾炎
阑尾炎有哪些分类
阑尾炎能自愈吗?
阑尾炎一定要用手术治疗吗?
你对阑尾炎知多少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