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2018-01-15孙凯孙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6期
关键词:诊断价值

孙凯 孙强

【摘要】 目的 分析头颈部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诊断, 实验组采用头颈部动脉CTA检查诊断, 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 实验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7.5%(39/40), 对照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82.5%(33/40), 实验组临床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颈部血管疾病采用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有利于临床选择后续治疗方案和准确评估预后, 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 头颈部血管疾病;头颈部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6.024

头颈部血管疾病属于临床十分常见的疾病类型, 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脑部发生出血性或缺血性改变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 如果治疗不及时或选择的治疗方法不适宜, 患者的生命安全就会受到直接威胁。早发现、早诊断和尽早开展积极有效的对症治疗, 对显著降低该病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1]。本文选取2013年6月~

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3例, 女37例;年龄46~84岁, 平均年龄(67.5±7.8)岁;以第5版《神经病学》[2]的诊断标准作为依据, 其中大片脑梗死3例, 腔隙性脑梗死18例,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8例, 高脂血症30例, 冠心病病史6例, 糖尿病病史25例, 颈椎病史7例, 高血压病史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40例。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MRA检查诊断, 实验组采用头颈部动脉CTA检查诊断, 选择西门子128层螺旋CT扫描机为患者进行检查, 具体扫描条件为:管电压、管电流分别为120 kV、435 mA, 层厚、螺距、扫描速度分别为1.0 mm、0.969∶1、0.5 s/圈, 采用碘普罗胺(3.5 ml/s)做对比剂进行增强扫描, 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 经肘静脉先将60~70 ml碘普罗胺注射液(优维显370)注入, 再将40 ml盐水连续注入, 注药同时监测阈值, 达到阈值后进行扫描。扫描得到的数据上传CT工作站, 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漫游(VR)、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 对患者颅底动脉血管形态和颈部动脉血管形态特征进行观察。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判定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 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7.5%(39/40), 对照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82.5%(33/40), 实验组临床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头颈部血管疾病在临床中并不少见, 其显著性特点为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 尽快做出明确诊断, 全面掌握和了解病情, 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确保患者生命健康[3]。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7.5%

(39/40), 对照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82.5%(33/40), 实验组临床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证明, 头颈部动脉CTA对头颈部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可真正实现早期诊断和尽早治疗, 降低病死率。

头颈部动脉CTA属于非创伤性的新型血管成像技术之一, 其主要通过对数据进行快速采集和专业图像处理, 形成相应的血管影像, 其主要特点为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等, 选择头颈部动脉CTA检查, 可显著缩短检查时间, 且不会增加动脉损伤其他危险情况的发生率, 安全性高, 科学有效[4]。除此之外, 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可将患者血管壁有无钙化充分反映出来, 并可从不同角度对血管形态学改变情况进行观察, 诊断效果良好, 将其应用于头颈部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工作中, 准确率较高, 且具有无创、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等优势, 检查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 可使其检出的准确率得到进一步保障, 方便临床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法。

相关研究发现, 头颈部血管疾病选择头颈部动脉CTA的方法进行检查, 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进一步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5-7]。相比于MRA检查, 在检测颈部动脉病变中, 头颈部动脉CTA检查时间比较短, 价格低廉, 有利于弥补MRA检查的缺陷和不足, 虽然头颈部动脉CTA的优势比较突出, 但其自身依然存在一定的缺点, 例如, 斑块内发生钙化后, 会导致血管腔内造影剂和钙化斑块之间出现较小的密度差, 采用头颈部动脉CTA对动脉狭窄进行观察时, 在部分容积效应的不良影响下, 内膜片没有被充分显示出来, 操作医师很容易将其误诊为正常管腔, 误诊、漏诊率较高。此外, 重建方法不合理或使用不正确时, 误诊率也比较高[8-10]。

綜上所述, 头颈部血管疾病采用头颈部动脉CTA检查, 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有利于临床选择后续治疗方案和准确评估预后, 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考虑到本组研究选择的病例样本比较少, 研究时间亦比较短, 头颈部动脉CTA的临床诊断作用和缺点还需要临床方面和相关学者的深入探讨和分析。

参考文献

[1] 杨平. 头颈部动脉CTA检查用于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养生保健指南, 2016, 14(26):59.

[2] 许定虎. 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分析. 饮食保健, 2016, 3(7):211-212.

[3] 孟善进. 探讨CTA血管成像扫描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及价值. 临床研究, 2016, 24(12):200-201.

[4] 李全, 曾祥军, 李金龙, 等. 头颈部联合CT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 实用医技杂志, 2016, 23(9):925-928.

[5] 孙超, 赵俊武. 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22):106-107.

[6] 齐旭红, 齐建国, 郭惠萍, 等. 128层螺旋CT颈动脉CTA影像表现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30):7385-7386.

[7] 彭磊, 崔巍, 王玉东, 等. 64层螺旋CTA评价颅颈部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0, 8(1):17-21.

[8] 朱斌炜, 何翱, 王辰果. 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2, 12(2):154-156.

[9] 郭光照, 尹长山. 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19(12):5.

[10] 姜召福, 苏万芬, 姜舒, 等. CTA在头颈部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4, 12(1):66-68.

[收稿日期:2017-08-14]endprint

猜你喜欢

诊断价值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研究
探讨阴道超声与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在肘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骨转移瘤X线和CT诊断临床价值分析
超声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腹部超声对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