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奔流》,我的良师益友

2018-01-15周清怀

时代报告 2017年12期
关键词:田中研修班作家

周清怀

读中学的时候,我就对文学女神缪斯钟情。很喜欢阅读欣赏书本里那些深邃优美的语句,很喜欢嗅闻报刊上散发出的淡淡墨香,在有书可读的日子里,虽然日子清贫艰苦,但我的心却惬意得像菊花一样绽放。就这样,怀揣着对文学热爱的梦想,我一路走来了,读了大学,走上了工作岗位。至今仍像一个虔诚的教徒,对文学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少,在对文学追寻的几十年里,也有发表了处女作品彻夜不眠的兴奋,也有为了寻找灵感苦苦思索的痛苦,也有写作究竟为了什么的彷徨和迷惘。期间我曾几度放弃梦想,可心里却又不甘心。就在我沮丧和徘徊之时,有缘结识了《奔流》,我就像干涸的土地遇到了甘霖,重新看到了文学梦想的春天。

《奔流》是河南的纯文学期刊,在我读中学的时候就经常听爱好文学的老师谈起《奔流》,谈起他们在《奔流》上发表作品的感受,我便对它膜拜和神往,但却无缘结识它。大学毕业后,就在我准备订阅《奔流》,想让它成为我无声的老师,指导我文学创作的时候,《奔流》却停刊了,这让我非常沮丧。我想此生可能与《奔流》永远失之交臂了。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出于心中的那份热爱,我对文学的追求从未中断,冥冥之中,我一直感觉《奔流》离我并不遥远,无数个梦里,它像一个和蔼可亲的师长向我走来,向我伸出了温暖的手。

那是2016年10月中旬的一天,我接到了在县发改委工作的刘铭的电话,刘铭是我们开封地区小有名气的作家,诗歌写得很有乡土味儿。他经常关注文艺资讯,对文学情有独钟。他在电话里兴奋地告诉我:“《奔流》复刊了,现在《奔流》作家第三期研修班正在招生,你想参加学习吗?”听说《奔流》复刊的消息,我一时激动万分,百感交集,当时手握电话的我情不自禁的流下了莫名的眼泪,这里面包含着兴奋、委屈等许多复杂的成分。因为《奔流》作为河南的一个纯文学期刊,曾圆了多少文学青年的梦,引导他们一步步走上文坛,这里面有全国著名的作家李佩甫、田中禾等。它在我心里一直是一座文学圣坛,让我对它无限崇敬和神往,而当我想一步步向它靠近的时候,它却停刊了,这对怀揣着文学梦想的青年该是怎样的打击。现在复刊,又为多少热爱文学的青年提供了梦想的舞台,又该让多少文学青年为之泪奔。

那么,参加不参加《奔流》作家第三期研修班学习呢?我着实犹豫了一番。这是因为我已经凭着多年坚持不懈的写作,在文学上略有建树。当时的我已经是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过两本专著,写的历史散文在开封地区很有名气,再参加这样的作家研修班对我能有什么帮助和提高?但经不住刘铭的软磨硬缠,再则我也有想充充电,开开眼界的想法,便报名参加了《奔流》作家第三期研修班的学习。

在河南登封鹿鸣山庄《奔流》作家第三期研修班上,我大开了眼界,受益匪浅。来之前我还非常自信,认为自己是一名作家,来到之后,听了田中禾、王剑冰、郑旺盛等老师对文学的讲解,我才愰然醒悟,对自己进行了彻底地否定。在这里我才真正地知道了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大师,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在研修班上,我认识了在幕后一直默默无闻甘为他人做嫁衣的奔流人,他们像一颗颗星星照亮了研修班相处的时光。他们是《奔流》的社长、总编辑张富领老师,副主编郑旺盛、魏惠玲、游磊、郇岩等老师,以及编辑白银花、柴静雯、张可、董海燕等。他们都像和蔼可亲的师长,以极具涵养的人格魅力把我们这些学员团聚在一起,让我们这些初来咋到、诚惶诚恐的学员们,一下子好像感觉在家里,一点也不陌生。尤其是社长、总编辑张富领老师更是平易近人,像一位敦厚的长者,和我们这些学员们融在了一起,在研修班上,他娓娓道来的《我的文学情缘》,讲述了一个文学追求者所遭遇的酸甜苦辣,让我们如沐春风、感受很多,一下拉近了我们和《奔流》以及编辑老师的距离。在闲暇的时间里,他与我们这些学员漫步鹿鸣山庄,谈文学,谈文学的繁荣和复兴,谈梦想的破灭与的坚持;让我们陡增了对文学追求的希望。副总编辑郑旺盛老师幽默恢趣,他每次的主持都别具风格,带我们走进诗一般的语言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文学语言的曼妙。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文学是语言的学科,写不好语言,就不能谈及文学作品。 游磊、郇岩、魏惠玲等副主编像老大姐、老大哥那样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下了课后还经常到我们所住的房间嘘寒问暖,指导我们写作。

在研修班上,我还聆听了当代著名作家、诗人、評论家单占生、李春雷、王剑冰、乔叶、田中禾等老师在文学创作上的体会。尤其是单占生老师的对人性分析的原罪理论,李春雷老师的文学的神性,王剑冰老师的《水墨周庄》、《寻找红衣女》的创作体会,以及田中禾老师的一生对文学一波三折、历经劫难、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都让我深受启发和感悟。在小组研修会,我与编辑张可零距离的接触,张可对我们诗歌组的诗歌一一进行了点评,虽不直接说作品差在哪里,但她轻轻的一点,便让我们心领神会,便知道了自己作品的差距在哪,以及以后的努力方向。

研修班结束后,我收获得盆满钵溢,我开始对以前写作的作品进行审视,虽说这些作品也相也在一些刊物上露了脸,也有一定的影响,但目前在我看来还仅仅是基础的写作,离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语言上不够生动,不够空灵,缺乏诗意,不能够对人的心灵产生震撼,不具备让寻常的生活升华为童话般的美等等。有了这样的定位,我便仔细的研读研修班上赠阅的《奔流》,研究《奔流》栏目设置特点、语言风格。《奔流》也像一个默默无语的老师无声指导着我,滋润着我文学的心灵。在《奔流》的指导下,我的文学素养得到了的滋养,写作风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文笔也变得空灵优美。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短短的一年里,我创作的诗歌、散文、小说达三百余篇,诗歌相继在《奔流》《中国诗歌学会平台》《河南文学平台》《汴梁晚报》《中国诗歌报》《大观·诗歌》等刊物上发表,小说《低保风险》在《河南日报》发表并荣获“中原清风杯”廉政小说大赛二等奖,诗歌《中秋,我遥望那一轮明月》荣获“醴丰杯”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并应邀出席“沪州老窖杯”国际诗歌大赛颁奖晚会,诗集《弦月,像一把银镰》也即将出版问世。

感谢《奔流》,它是我的良师益友,给了我一双飞翔的翅膀,让我飞得更高更远;感谢《奔流》,让我再次与文学有了一次美丽的邂逅;感谢《奔流》,感谢人生路上有它相伴。endprint

猜你喜欢

田中研修班作家
作家谈写作
远山犬虎子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天津市举办中小学校首席信息官(CIO)高级研修班
小小的世界
萌次元
我和我的“作家梦”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研修班“自拍自评”部分作品
浅谈日语授受动词的使用方法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