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肩负使命前行

2018-01-15晨光

时代报告 2017年12期
关键词:文学院刊物座谈会

晨光

自1957年1月河南省文联将《河南文艺》改出《奔流》至今,过去了60年。60年,不是简单数字的增添,也包含一个刊物在时世、际遇、挫折、生活以及知识的更迭中,追寻扎实前进路程的涵义。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复刊《奔流》,尤其是在纸媒不断走下坡路的当下?也有不少人认为,《奔流》会成为我越来越沉重的负担,甚至,压垮我。

是的,我的的确确感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举步维艰。但同时,我也看到了有越来越多热爱文学的人团聚在《奔流》的周围,并且,人潮还在继续涌来。

很多年前,《奔流》副主编王大海曾经说,为什么《奔流》能受到这么多青年作者的关注,就因为我们重视青年作者!

事实证明,有许许多多的新人仍然需要像《奔流》这样的文学阵地。这也是我复刊《奔流》的初衷之一。

初衷之二,是我心中的文学梦想,它像圣火一样在不断燃烧,它像黄河一样奔流不息。

至今我还记得,中学时代的我和一个同样爱好文学写作的同学不顾危险、扒火车赶往郑州,就是为了能在《奔流》杂志上发表一篇小文。不巧的是我们要寻的编辑出差在外,没见着。

那是我的遗憾,也成为我文学记忆中最为永恒的元素。年少的心被《奔流》牵动,再也无法放下。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新时期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

彼时,我正在为筹备《奔流》复刊仪式忙碌着。新文艺座谈会的召开,让我更加坚定了人生的抉择。总书记的讲话,也让我最终相信,《奔流》复刊是顺应时势的,也是大有可为的!

五天之后的10月20日,《奔流》复刊仪式在河南省文学院举办,名家云集,邵丽、李佩甫、田中禾、刘学林、郑彦英、南豫见……他们中的不少人就是从《奔流》走出来的。

我心里清楚,复刊《奔流》,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让它在新形势下得以可持续的生存。当时我就说过,《奔流》复刊不是简单的重新印刷出版,如果还采用传统文学刊物的运营模式,《奔流》还会断流。

河南省文学院院长何弘也说,单靠一本《奔流》解决纯文学期刊的生存现状是不现实的。他在《奔流》复刊仪式上提及,好作品是永远的王牌,但也需要政府对纯文学刊物进行适当扶持,并提供保護性政策。

自《奔流》复刊至今,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许多关怀,得到了文艺界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关心支持这本刊物的人们的精心培育和灌溉。作为这份刊物的擎旗者,我感谢大家!

自《奔流》复刊至今,“奔流作家研修班”和“奔流作家丛书”两大主体工程愈加完善,上至微电影产业园,下至奔流小作家,都在我们的精心孕育中。作为这份刊物的重塑者,我期望越来越好!

自《奔流》复刊至今,我们仍然维持着它一以贯之的办刊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发现新人,培养新人!作为这份刊物的使命者,我肩负着让《奔流》永远奔流的重任,愿文学同仁与《奔流》一路同行!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学院刊物座谈会
刊物贺词
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education
师范院校本科生导师制运行模式与实践评估
总书记回信引发的热议
风去哪儿了
邵鸿出席纪念黄国璋诞辰120周年座谈会
召开行业、系统座谈会
读者论坛等
编后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