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例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2018-01-15肖东英
肖东英
摘 要 目的:分析探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0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因抗菌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的有76例(占50.67%),其中主要以喹诺酮类及β-内酰胺类药物为主。药物不良反应累及部位主要为皮肤及软组织和消化系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在给药时间过长、滴速过快、药物浓度过高及剂量过大4个方面,且均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临床不合理使用,因此应加强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 抗菌药物 不合理使用 药物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78; R969.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23-0049-03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r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150 cases
XIAO Dongyi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Zhenping County, Nanyang 47425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unreasonable use of antibacterial agents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from 1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dverse drug reaction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correlation was deduced. Results: There were 76 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50.67%) and the majority was caused by quinolones (43.42%) and β-lactam antibiotics (30.26%). The main parts involved by ADR were skin and soft tissue and digestive system.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for the unreasonable use of antibacterial agents were over long transfusion time, over fast dripping, high drug concentration and overdose and they all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Conclusion: The major reason for adverse drug reaction is unreasonable use of antibacterial agents. Therefore, the reasonable use of antibacterial agent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so a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R.
KEY WORDS antibacterial agents; unreasonable us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感染性疾病多因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所致,常广泛分布于临床各科室,因此,抗菌药物的应用范围不言而喻,临床上抗菌药物主要分为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林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硝基咪唑类及磺胺类等[1]。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药物滥用及不合理使用现象也随之增多,不仅增加了细菌的耐药性,降低了药物的应用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出现各种药物不良反应,直接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给医院造成负面影响[2]。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物在正常使用下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据临床资料显示,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及药害事件的发生率[3]。为了降低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的治疗质量,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保障抗菌药物临床用药安全、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话题[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150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探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150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68例,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年龄(42.63±3.46)岁;治疗时间5~32 d,平均(17.32±2.68)d;儿科22例,妇产科27例,普外科32例,心胸外科25例,消化内科26例,泌尿外科18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发热、胸闷、口角麻木等症状。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等资料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
1.3 临床用药原则
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应遵循是否符合使用指征,给药途径、剂量、种类是否合理,杜绝抗菌药物滥用,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基本准则,保证药物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 Person 相关性分析法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种类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在150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其中因抗菌药物所致的有76例(占50.67%),其中主要以喹诺酮类及β-内酰胺类药物为主,发生次数占所有抗菌药物的43.42%(表1)。
2.2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表现形式分析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在给药时间过长、滴速过快、药物浓度过高及剂量过大4个方面(表2),其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皮肤及软组织占55.26%(42/76),消化系统占28.95%(22/76)、心血管系统占10.53%(8/76),中枢神经系统占3.95%(3/76)及其他部位占1.32%(1/76)。
2.3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抗菌药物使用时给药时间过长、滴速过快、药物浓度过高及剂量过大均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表3)。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使得药物不合理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在逐年增长。抗菌药物使用量及使用频率位居各临床用药首位,在治愈并挽救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因其使用不合理使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广受临床各科室医生的关注[5]。在本研究中,150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因抗菌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的有76例(占50.67%),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及频率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其中主要以喹诺酮类及β-内酰胺类药物为主,均占所有抗菌药物的43.42%,这可能与这两种类型品种的多样性及应用的广泛性有关,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抗菌作用显著,毒性低,β-内酰胺类杀菌活性强、抗菌谱及适应证广、不良反应小,两种药物临床使用频率高,但喹诺酮类药物不适合治疗时间长、剂量应用大的治疗,β-内酰胺类不适用于机体功能较弱的儿童及老人,另外静脉滴注给药时也易发生不良反应[6]。药物不良反应累及部位主要为皮肤及软组织和消化系统,其原因主要为这两部位临床表现较为典型,而对于肾脏、肝脏及血液系统等部位的损伤则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不易被临床发觉,因此临床上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反应,加强对心血管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降低不良反应漏诊率。本研究还发现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在给药时间过长、滴速过快、药物浓度过高及剂量过大4个方面,且均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表明在抗菌药物应用时应对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剂量、浓度及输注速度进行仔细评估,并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应用原则,尽可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7]。综上所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临床不合理使用,因此应加强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楊枫. 探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J]. 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4): 133-134.
[2] 杨文珍.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11): 21-22.
[3] 唐培仙.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回顾分析[J]. 中国处方药, 2015, 13(6): 48-49.
[4] 完晓建, 杜洪玲.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 11(5): 24-25.
[5] 乐可佳, 钟晗, 施芳红, 等. 112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 医药导报, 2016, 35(S1): 169-171.
[6] 潘海燕.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原因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6): 811-812.
[7] 井华, 刘俊. 某二甲医院2010-2012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 安徽医药, 2014, 18(2): 393-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