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肌酸钠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和运动耐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2018-01-15郭睿蓉李鹏程任丽丽雷淑芝
郭睿蓉,李鹏程,任丽丽,雷淑芝,李 月,郑 雷,吴 明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磷酸肌酸钠作为外源性高能磷酸物,可以介于患者心肌细胞有效的保护,优化患者的心脏功能[1]。笔者选择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抗心衰治疗、抗心衰+磷酸肌酸钠的效果进行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取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58~80岁,平均(67.34±7.67)岁;观察组男3 1例,女1 7例,年龄5 9~8 2岁,平均(68.21±7.01)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抗心衰治疗:患者入院后,叮嘱患者卧床休息,给予吸氧护理,叮嘱患者日常饮食严格遵照低脂低盐原则,同时以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强心剂等对患者行药物治疗。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血糖等体征。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接受磷酸肌酸钠治疗:选择海口奇力生产的规格为0.5 g/支的唯嘉能给予患者进行治疗,单次治疗剂量为2支,以10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混合,对患者行静脉滴注,单次滴注时间控制在30 min~45 min左右,每天静脉滴注1次,持续14 d[2]。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内经(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BNP,运动耐量参考6 min步行试验结果(6MWT)。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LVEDD为(56.34±4.78)mm,LVESD为(41.01±6.67)mm,LVEF为(52.43±5.32)%,血清BNP(309.77±104.44)pg/mL,6MWT为(389.32±70.32)m;对照组的LVEDD为(58.54±3.98)mm,LVESD为(46.32±4.01)mm,LVEF为(45.78±4.78)%,血清BNP(695.33±321.34)pg/mL,6MWT为(312.45±72.12)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现阶段,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的主要措施便是抗心衰,以此减少患者出现心血管危象的风险,提高患者的存活率。细胞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帮助人们进一步明确了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诱发因素,即心肌能量代谢异常。健康人心肌代谢能量为葡萄糖、脂肪酸生物氧化产生的三磷酸腺苷,而慢性心衰患者心肌长期血氧不足,代谢较差,纠正临床症状,必须保证心肌代谢能量充足。磷酸肌酸钠经人体可以向三磷酸腺苷转化,补充患者心肌代谢能量[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运动耐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磷酸肌酸钠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为病情抑制奠定较好的基础条件。
综上,磷酸肌酸钠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价值较好,可以优化患者心肌代谢能量,改善心功能与运动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