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经典打造经典
——从《经典咏流传》探析未来经典歌曲创作与社会传播

2018-01-15

中州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经典歌曲音乐艺术

谷 一

(贵州民族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 贵阳 550025)

伴随着电视文化节目2.0时代的到来,视觉文化已经渗透到公众生活的各个角落。高品质、精制作、新形式的文化综艺类电视节目,不仅传承着中华优秀文化,还传递出了大众审美趣味与流行风尚。音乐以其特有的感染力、丰富的表现力,成为此类文化节目中不可或缺的角色,繁荣综艺类电视文化节目的同时,也为未来经典歌曲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许多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经典咏流传》由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和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联合推出,于2018年初开始在央视一套周末黄金时间播出的大型诗词文化音乐类节目,节目以诗词加歌曲传唱的创新方式,造就了一系列优秀的歌曲,经典诗词也因音乐旋律容光焕发,在影视作品评分平台豆瓣上获得9.3的高分,一度引起轰动效应。然而如何将这火爆节目的影响力转化成经典歌曲再造的持续动力,还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探索。

一、嫁接文学,提升歌曲的文化内涵

(一)诗歌同源

“诗歌” 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全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分别收录周代地方歌谣、周人雅乐、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唐诗声出于言,以诗入乐;宋词言出有声,在《蝶恋花》《点绛唇》《浣溪沙》等词牌下,以声填词。“熟读诗词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即是描述诗与歌如影随形的特性。然而随着时代的更迭,诗词与音乐渐成独立的艺术体系,但许多曲谱却未能流传至今,成为了现代人的一种缺憾。

(二)和诗以歌

《经典咏流传》节目内容以“诗词+歌曲”的形式,筛选出富有时代精神的诗词进行歌曲创作,利用古诗文语言对杖、押韵、平仄的独有美感,以音乐特有的表现手段和组织形式来重塑经典作品,让人能感受到中国诗词与音乐艺术结合产生的音律美、形态美、意境美。如由霍尊传唱的《山居秋暝》,整体旋律轻松明快,曲风自然纯朴,加上霍尊空灵而纯净的声音,十分契合王维田园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表达。其前奏由厦门第六中学合唱团采用多声部、无伴奏的拉卡贝拉的形式将音乐所创造的意境徐徐展开。豆蔻年华的女子声音明亮清爽,将聆听者一下带进“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诗情画意中,傍晚时分,秋雨初晴,山村迤逦的自然风光动静相宜,明快的音乐烘托出轻松的气氛。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松林、潺潺流水等自然意象,清逸雅致,与传唱者空灵的声音相互交融,寄情山水,通禅自然,悠然自得。音乐用其极强的表现力精确阐释诗词意境内涵之美,同时《山居秋暝》的诗意为音乐插上腾飞的翅膀,二者融合使音乐美和诗词美达到全新的高度。

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推进,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们的民族认同与文化自信不断增强,音乐审美层次不断提升,对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有了新的认识与要求。从歌曲《青花瓷》开始,流行音乐的主流语境中“文学音乐”等类型的音乐形式受到追捧,《青花瓷》由周杰伦作曲方文山填词,音乐动人、唱腔婉转韵味十足,歌词用“水墨画”“青花”等系列意象词汇描摹了传世青花瓷的风采。词藻优美而朴实,细腻的情感描写奠定了全篇清韵雅致的基调,是音乐与文学融合较成功的案例。

以往音乐选秀节目多是一种快餐音乐文化,具有创作快、传播快、消散快的特点,因缺乏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无法传递诗词般悠远的音乐意境而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更耐不住欣赏者的反复咀嚼。所以新时代的音乐创新,不仅仅要借助文学细腻的表达方式,更应该注入哲学的思考、美学的情怀、史学的底蕴,才能使音乐艺术更富有文化内涵。

二、传承创新,丰富歌曲的创作来源

(一)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中华音乐体系内容十分丰富,包含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多种类型。从9000年前的华夏初音“贾湖骨笛”,到夏代乐舞《大夏》、商代乐舞《大濩》,到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再到兴盛的汉唐乐府和元代开始的戏曲艺术,中国音乐从古至今一直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西周人所尊崇的“黄钟之声”与民间音乐融合发展出“清商乐”;在盛唐时期出现音乐创新的高潮,经济的高度繁荣和频繁的对外音乐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国音乐诗歌繁荣发展;宋元时期民间音乐发展非常活跃,涌现出多种多样的说唱音乐和以元曲、昆曲等为代表的民俗音乐,以及近代国乐改革先驱者刘天华在传统的基础上借鉴西洋音乐技巧、创作的《光明行》等乐曲,这些都是经典歌曲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经典咏流传》电视节目中由谭维维传唱的《墨梅》大胆加入戏曲元素,配合琵琶、二胡、古筝等不同的音色特点,展现出传统音乐的无穷魅力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中国文人的风骨,通过加入流行元素的再创作,赋予了《墨梅》新的时代内涵,使音乐作品更具吸引力与活力。诸如此类的改革不胜枚举,如李玉刚演唱的流行歌曲《新贵妃醉酒》将传统戏曲的流行元素提炼出来加以创造,使其契合大众艺术审美、情感表达、价值观念与文化认同,成为家喻户晓的戏歌,拥有极高的传唱度。优美的音乐刺激大众对其追本溯源,同时普及推广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版本的《贵妃醉酒》,形成流行与经典相伴而生、二者携手共进的良好态势。青年昆曲名家张军也曾把昆曲中的水磨调和摇滚、爵士、新世纪等曲风元素加以融合,推出了《水磨新调》。由十三月公司创立厂牌“新乐府”,对中国优秀传统戏曲和音乐进行深度挖掘,将昆曲、川剧、安徽黄梅戏、越剧、京剧与现代音乐元素相融合,进行重新改造和包装,使其更加符合现代音乐审美。此外,新乐府利用音乐产业中的平台孵化器,将中国音乐的DNA与国际水准音乐进行结合孵化,创作出许多不可复制的音乐作品。

而笔者认为音乐的发展应该分为“传承”与“创新”两条主线,双轨并行,齐头并进。“传承线”要不遗余力地将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进行传承,尽可能的保留原始的形态,再现其原汁原味;“创新线”可以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创作具有生命力的歌曲。

(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音乐是一种包容性极强的艺术门类,与不同形式的艺术碰撞总能使音乐获得新的生命力,焕发出新的生机。相比传统的音乐类选秀节目,《经典咏流传》轻赛制、重传承,使节目少了些浮华喧嚣,多了些文化的沉淀,用前所未有的方式将歌曲进行大胆的变革,极大丰富了歌曲的表达形式。如中英文版的歌曲《登鹳雀楼》抒发一种登高望远、向上进取、高瞻远瞩的情怀。该曲由四位世界顶级音乐家组成的“果敢duplessy疯马乐队”传唱,前奏是蒙古马头琴空旷、沧桑的声音,渲染出“白日依山尽”的悠远意境;果敢大师的二胡演奏,丝丝缕缕、哀怨苍凉、欲断又续、婉约清丽,音乐之美使“黄河入海流”的画面感十足,如身临其境;有着天然治愈音被称为印度小提琴的萨朗吉加入,更好地诠释出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哀而不伤的心境;法国古典吉他节奏感强,简单的旋律反复演奏,音调不断升高,激励着听者涌出“更上一层楼”决心。英文版《登鹳雀楼》歌词应用了著名翻译家徐渊冲的译本,中文与国际英语在互译过程中产生了化学反应,使这一音乐作品不仅让国人动容,而且具备了国际传播的语言基础和艺术魅力。《登鹳雀楼》的大胆创新再次证明音乐是没有国别限制的,当代中国音乐的创新应该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充分借鉴各国各民族音乐的优秀成分,吸纳各种艺术形式,为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做出大胆探索。

三、多元媒介,拓展大众传播方式

音乐艺术作为一种抽象性表情艺术,无法实现形式上的具体物化,传播媒介则是连接音乐从“艺术创作”到“听众接收”全过程的途径。音乐传播需要跨越时间、空间的障碍,因此传播媒介的选择尤其重要。

《经典咏流传》充分利用了各大视频网站的便捷性,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传播的时效性,制造热门话题,引起广泛的关注度,相比以往的音乐传播仅仅只有音频或视频的单一形式,《经典咏流传》特为每首歌曲量身定制H5、分享链接、微信文章、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在传递声音的同时,力求讲好歌曲背后的故事,将每一首歌曲背后的故事进行深度挖掘,丰富歌曲的内涵。

《经典咏流传》节目还与酷狗音乐软件合作,利用电视节目的带动效应,借助互联网平台对社会影响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筛选出优质的歌曲更新同步到酷狗音乐平台,将传播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进而使优秀的音乐掌握更多的网络文化阵地和话语权,使习惯于在视频网站、音乐网站进行交流沟通的青年群体也能通过酷狗平台了解到此类歌曲。优秀的文化因子全方位、无死角的覆盖于网络,有利于净化社会网络环境,提升网络审美水平的整体上升。

此外,音乐的IP跨界经营模式,成为经典歌曲传播的另一途径,音乐IP作为一种可重复利用的资源,被广泛应用到文学、戏剧艺术、影视艺术、动漫产业、游戏行业、主题公园等领域,能够使音乐IP价值实现又一次的增值。

从2014年高晓松将同名歌曲《同桌的你》改编成电影版《同桌的你》开始,根据音乐IP进行电影创作,助推电影营销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近期由刘若英执导的电影《后来的我们》,借用成名歌曲《后来》的影响力,收获了十分可观的票房。此类经典歌曲往往在传播过程中能够打下广泛的听众基础,是听者发泄情绪、表达情感寄托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以经典歌曲作为电影内容的牵引线,让电影这一大众化产品引爆音乐IP的价值,使情绪化的观影者角色自觉转换为歌曲的传播者。然而,我国大多音乐IP电影如《栀子花开》《一生有你》《为你写诗》等只是单纯地将剧情变为歌词续写,或只是将歌曲生搬硬套,毫无新意,加入电影后使之沦为一种加长版MV,靠着情怀营销等模式赢取市场。经典歌曲改编的影视作品鲜有佳作,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创作者将音乐IP当成摇钱树,老套的噱头、滥俗的剧情、粗糙的制作,使改编的电影作品带来的影响力远远低于音乐作品,虽利用经典歌曲的品牌效应赢得较高票房,却难以得到好的口碑。

但是同样是音乐主题的美国电影作品《爱乐之城》却别具特色、创意十足。音乐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叙事语言,影片运用大量的爵士乐风格的曲调,较之传统的爵士乐,少了些低沉与严肃之感,多了些阳光、轻快的曲调旋律。开场乐《Another day of sun》轻松、愉悦,为男女主人公初次相遇时滑稽喜剧冲突烘托气氛。《City of Stars》由主人公在剧中合唱,清脆透亮的女声与低沉浑厚的男声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共鸣,音乐旋律的变化,表现爱情曲折以及现实与梦想之间的挣扎等主题,令人动容。《Mia &Sebastians Theme》则是女主角单人演唱,歌曲对二人的认识过程展开回忆,歌词凄凉,曲风忧伤,音乐对于整体剧情发展和关联起到推动作用。《爱乐之城》也因具有极高的音乐造诣并获得了第74届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影片奖。

四、立足受众,增强歌曲传播效果

歌曲传播活动会受媒介、作品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传播效果却主要是通过受众群体心理层面、传播时效层面、传播范围层面得到体现,因此歌曲传播路径必须要在三个层面下足功夫。

首先要紧扣大众审美心理。在多元文化不断融合、发展、繁荣的今天,大众的审美心理发生了转变,单一的艺术形式已很难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例如传统的音乐会形式,单一的传递音乐内容,模式固化,缺乏娱乐性,难以获得广泛受众。而单纯的娱乐性综艺节目又缺少艺术价值和审美意蕴,难以取得很强烈的社会反响。

大众对内涵丰富、形式新颖多样的音乐节目有着强烈的需求,《经典咏流传》紧扣大众审美心理,节目综合了影视艺术、舞台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突出了音乐艺术的主导模式,注入了经典文化的内涵,给人以高级的精神享受,体现了音乐艺术独特的审美特性和艺术价值,符合大众欣赏主流。同时借助经典文学来催生经典音乐,使经典文学与音乐达到和谐共鸣的效应,引起大众的心理认同,获得广泛的受众,达到了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其次是要注重传播范围。歌曲的传播不能仅限于某一群体,而要打破传播壁垒,实现歌曲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民族、不同社会阶层中的广泛流通。《经典咏流传》选取了明星、素人、专家、学者等不同的社会群体作为歌曲传唱者,以其不同的影响力创造出不同的传播效果,作用于受众群体。明星往往牵动着大规模的流量,是时尚符号的载体和象征,由明星牵头传唱,能引领风尚潮流,带动粉丝经济。有康震等知名学者专家的坐阵,深层次、多角度解读诗歌中的主流价值表达,赢得了文化界的广泛认同。素人身份的乡村老师梁俊传唱的音乐小诗《苔》,讲述着平凡人的故事与经历,赢得大众文化心理认同感,引导全民参与,激发大众自觉成为传播者的欲望,解决了以往纯音乐类节目是短暂艺术行为而缺乏大众传播性的难题。音乐艺术向来不是曲高和寡、孤立发展的,“曲高而和众”才是经典歌曲要走的路,赢得不同群体对经典歌曲的热衷,音乐的传播才具备广泛性。

最后要重视传播的时效层面。时效层面体现在即时性与持久性两个方面,分别以“快餐音乐”与“经典音乐”为代表。歌曲的传播效果不光要追求即时性,更应该注重其持久性。《经典咏流传》中由叶炫清传唱的音乐作品《金缕衣》表达了“莫负好时光”这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金缕衣》通过音乐优美的旋律、重复回环的咏叹、节奏缓急的微妙变化来呈现主题,艺术的表现力强,形象思维生动,极富艺术感染力,作品情感单纯而强烈,耐人寻味。只有创作出具有永恒主题、传递普世价值的歌曲作品,才能穿越时空的界限,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五、培育人才, 保证歌曲创作的不竭动力

(一)培养复合型人才

人才是经典歌曲创作的源动力,将音乐教育放在音乐发展的首要地位,大力培育新型音乐人才势在必行。《经典咏流传》融多元艺术于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已经表明现代音乐艺术已经不可能孤立发展,传统单一的音乐人才培育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因此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实现由“单一专业式人才”向“创新复合式人才”的转变。新型的音乐人才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对吹拉弹唱的熟练掌握,而是既具备专业音乐技能,又能适应现代舞台艺术丰富而多变的表现形式,并且有着丰富音乐产业学的知识储备,能够整体把控音乐的运营管理,打通音乐链条的上下端,同时对艺术管理学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紧扣大众审美心理,合理灵活的借用不同的媒介将优秀的音乐作品进行传播。大量培养具备此类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保障音乐创新发展的持久动力。

(二)提升文学素养

《经典咏流传》节目中的歌曲改编,将中华优秀传统诗词作为直接创作内容,文学与音乐紧密结合,达到了二者的和谐共鸣。所以在新型人才培育过程中,要提升音乐人才的文学素养,通过长期持续的文学熏陶、感染、浸润,净化其心灵,提高音乐人才的艺术审美层次,使其对艺术真、善、美的探知有着极高的敏锐度。只有不断激发优秀人才对传统文化的渴求,调动其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经典文化的灵魂注入到他们的歌曲创作中,才能使歌曲作品更富有文化内涵,焕发勃勃生机。新型音乐人才只有具备文学的细腻、哲学的思考、美学的情怀、史学的底蕴,才能创作出更多属于这个时代的经典歌曲,才能承大国之学、扬大国之韵、育大国之器、强大国之音。

猜你喜欢

经典歌曲音乐艺术
纸的艺术
红色经典歌曲在民族管弦乐队中运用的重要性
音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让经典歌曲做客写作课堂
爆笑街头艺术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