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及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价值比较分析

2018-01-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5期
关键词:征象椎间盘腰椎间盘

踪 寒

(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CT室,江苏 沛县 221600)

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患者腰间盘处髓核突出后压迫周围神经,进而导致一系列腰痛、坐骨神经刺痛症状发生,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外力作用、退行性椎间盘变化以及腰椎间盘解剖[1]。此病临床表现有腰痛、下肢麻木、步态不稳和腰部钝痛,严重者可直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需及时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才能有效缓解症状表现,减轻患者疾病痛苦[2]。目前,临床常用诊断方法为CT、MR检查,本研究现就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分别采用CT、MR对96例腰椎疾病患者诊断取得的结果做有效分析,并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诊断资料,纳入标准:①脊柱侧弯、椎旁压痛;②腰部外伤、劳损、受寒;③下肢感觉迟钝、膝部反射性差;④X线片显示椎间盘狭窄、骨赘增生。排除标准:①急性炎症;②心血管疾病;③肝肾功能障碍;④幽闭恐惧症;诊断前均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及患者执行同意书。患者男女比例49∶47,年龄23~69岁,平均(46.13±4.39)岁;病程1~7年,平均(3.95±1.26)年;临床症状:腰痛93例、活动受限75例、坐骨神经痛67例。

1.2 方法。CT诊断:选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64排螺旋CT扫描,设置层距1 cm、层厚1 mm、矩阵512 mm×512 mm,机架倾斜角度±300°,并确保检查位置平行扫描层,依次进行L3~L4、L4~L5、L5~S1扫描,检查结果交由工作站后期处理。

MR检查:选用1.5T东芝磁共振扫描,首先定位三平面,依次进行T1、T2及SE矢状位序列及横断位扫描,大部分椎间盘扫描一层,小部分扫描三层,必要时可行冠状位序列扫描,检查结果由工作站处理。

1.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相关征象诊断情况,并计算两组阳性检出率、阳性预测值、特异度、敏感度。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以SPSS 20.0的统计软件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诊断相关征象比较:对照组诊断中各征象检出率均较观察组检出率低(P<0.05),见表1。

2.2 两组诊断阳性检出情况比较:对照组阳性检出率83.33%(80/96)、阳性预测值81.25%(65/80)、特异度76.25%(61/80)、敏感度78.75%(63/80);观察组阳性检出率96.87%(93/96)、阳性预测值97.85%(91/93)、特异度87.11%(81/93)、敏感度89.25%(83/93);对照组诊断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

表1 两组诊断征象情况比较[n(%)]

3 讨 论

椎体连接主要依靠周围韧带和椎间盘支撑,因此腰椎弧度及骶骨弧度向前、向后运动所受外力及劳损程度最大,由而易引发多种锥盘突出、髓核破损、神经压迫及下肢行动障碍问题[3]。腰椎疾病发展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当病情到达一定程度后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疾病痛苦,降低其生活和精神质量,因此需及时进行早期诊断,为临床治疗争取最佳治疗时间[4]。随CT与MR诊断技术发展,其在影像学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临床在此两种技术检查效率和准确度比较上仍存在较大分歧,针对这一情况,本研究现就二者在腰椎疾病患者诊断中取得的疗效做有效分析,以期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上述结果显示,对照组CT在患者相关征象诊断中检出率均较观察组MR检出率低,其阳性检出率、阳性预测值、特异度、敏感度比值较观察组96.87%、97.85%、87.11%、89.25%各比值低;由此证实MR诊断有效率及准确度较CT诊断更加,值得临床诊断大力推广和应用,此结果与吕正旺文献中研究结果相似[5]。MR作为多平面、多角度扫描技术,其具高组织分辨优势,可全面扫描和检查椎间盘处病变部位,减少检查误诊及漏诊情况发生。其次可充分显示游离髓核形态和位置,准确判断脊柱神经、硬膜囊、及椎间狭窄情况,相较CT诊断更具优势[6]。CT是临床常用影像检查技术,正常情况下可通过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诊断结果中硬膜囊、神经压迫、突出物及伴发征象情况进行确诊,且其具有检查快速、结果获得时间短及费用低廉的优势,因此在腰椎间盘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但其在椎间盘游离征象诊断中仍有一定限制,当突出椎间盘碎片较小时,且侧方向移动后可与神经根征象相似,此时便难以鉴别其病变类型,从而无法准确判断患者椎间盘病变具体情况。此外,CT检查是一项放射性检验设备,其相较于MR的无放射性可影响腰椎结构成像效果,降低影像解剖分辨效率,从而限制其诊断效率提高,检出率则较MR低[7]。

MR检查可通过多序列扫描全方位诊断患者椎间盘病情情况,其影像图清晰度高,可明确显示腰椎间盘位置、形态、密度和隐窝狭窄情况,并对其真空象、游离状进行准确判断,具有较高准确度;但此诊断方法扫描时间长、费用昂贵,一般经济家庭难以承受,因此,临床在影像诊断时需根据患者病情、经济条件以及患者自愿情况选择较合适方法检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8]。受例数限制和外界因素影响,该研究尚未对患者在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作详细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综上所述,MR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效率优于CT诊断,但其价格昂贵、诊断时间长,临床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取最合适诊断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数据。

[1] 蔡贤明,吴文学.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 及MR 诊断价值比较[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6(2):139-140.

[2] 杨文兵,孟连英.腰椎间盘突出症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9):75-76.

[3] 雷永彦.腰椎间盘突出MRI 与CT 诊断的应用的价值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0):81.

[4] 程春,陈蕾,梁晓航,等.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的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2(7):91-92.

[5] 吕正旺.MRI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比较[J].医疗装备,2016,29(12):21-22.

[6] 刘宏波.MRI与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8):57-58.

[7] 李燕.CT诊断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9):10-12.

[8] 袁增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及MR诊断价值比较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5):194-195.

猜你喜欢

征象椎间盘腰椎间盘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对邻近椎间盘影响的观察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特征及诊断准确性比较*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HE4与多层螺旋CT征象联合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