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浆D-二聚体检验对急性白血病病情判断及疗效的价值

2018-01-15王晓芬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5期
关键词:纤溶二聚体白血病

王晓芬

(辽宁省东港市中心医院检验科,辽宁 丹东 118300)

急性白血病(AL)是血液系统中恶性肿瘤之一,AL患者的凝血功能差,机体时常处于出血或倾向出血的状态,且呈高凝状态,是患者病死主要因素。临床评估AL的病情发展、疗效,以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为主,但该检查技术对患者具创伤性,易增加患者痛苦。现在,临床医学越发关注AL的纤溶、凝血功能变化,原因在于患者化疗后白血病细胞产生诸多促凝因子,从而妨碍纤溶、凝血功能。纤维蛋白降解后产生血浆D-二聚体,该物质的水平含量可反映纤溶、凝血系统双重激活状态,被用作表达机体继发纤溶亢进、高凝血状态的分子检测物[1]。因此,在众多恶性肿瘤疾病中,通常以血浆D-二聚体检验结果用作疾病诊断依据。本研究先以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诊治的19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对象,旨在探究血浆D-二聚体检验判断AL病情、疗效的作用,并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接收的19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取我院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均自愿参与研究,签订知情认同书。观察组男女比例114∶84,年龄21~70岁,平均(54.36±6.24)岁,病程6~14个月,平均(8.14±2.11)个月,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5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7例,均是初治期。对照组男女比例55∶45,年龄22~73岁,平均(55.32±9.14)岁。组间性别、年龄基数资料对比无统计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1.2.1 治疗及预后:ANLL患者行DA方案化疗:30 mg/m2柔红霉素,150 mg/m2阿糖胞苷;予以M3期患者全反式亚坤酸、维甲酸化疗。ALL患者行VDLP方案化疗:长春新碱2 mg、柔红霉素60 mg/m2、左旋门冬酰胺酶1万U、强的松60 mg。两种均化疗1~2个疗程,临床疗效以检验骨髓细胞形态学结果评估,经化疗后,132例属缓解期,47例属复发期。

1.2.2 血液检测:取两组肘静脉血3 mL,血浆分离后予以枸橼酸钠对血清抗凝处理,存于-20 ℃冰箱内,采取免疫比浊法、STA-R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血浆D-二聚体,以0~0.5 µg/mL作参考值。

1.3 观察指标:将观察组各期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对照组对比,并比较观察组中ANLL、ALL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

1.4 统计学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以(±s)表示正态计量资料,以χ2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以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以t检验两组间比,P<0.05为差异具统计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血浆D-二聚体对比:经检测显示,各组血浆D-二聚体为:对照组(101.86±112.08)mg/L,观察组[初治期(186.00±109.24)mg/L、缓解期(92.29±107.10)mg/L、复发期(309.76±131.56)mg/L]。可知,复发期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比对照组、初治期、缓解期高(均P<0.05);初治期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对照组、缓解期高(P<0.05);缓解期与对照组无对比差异(P>0.05)。

2.2 观察组ANLL、ALL血浆D-二聚体对比:在观察组中,初治期ANLL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ALL患者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与ALL患者对比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ANLL、ALL患者血浆D-二聚体对比(±s,µg/mL)

表1 观察组ANLL、ALL患者血浆D-二聚体对比(±s,µg/mL)

注:与ALL患者比,aP<0.05

组别 初治期 复发期ANLL患者(n=151) 18.15±3.47a 0.39±0.33 ALL患者(n=47) 3.61±1.23 0.47±0.31 t 28.1392 1.4718 aP <0.05 >0.05

3 讨 论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肝细胞中的一种克隆性恶性病,出血是AL患者最常见病症,其机制是由于血管壁受白血病细胞侵袭、血小板含量过少或功能障碍,以及过量的促凝因子被白血病细胞分泌,从而增加血液凝固程度,导致出血或高凝。白血病患者因其凝血功能异常,对肿瘤细胞的活性、表型产生干扰,易于肿瘤发生局部浸润、增殖、转移,且患者自身纤溶亢进效果可决定肿瘤细胞浸润程度[2]。

传统凝血功能各项检测指标在检测AL患者的出血、高凝状态方面的准确性较低。在早期的弥散性血管凝血状态,检验显示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血小板及各类凝血因子均呈正常状态,血小板偶尔会呈现代偿性增高。纤维蛋白原代谢、代偿能力均较强,且多于急性期时含量较高,所以,在弥散性血管凝血的急性早期、亚急性及慢性时,FIB水平值接近于正常范围。交联纤维蛋白通过特异性降解后产生血浆D-二聚体,抗D-二聚体的单克隆抗体对D-二聚体的连接键具特异性,故而可提高检验特异性[3]。同时,D-二聚体能表达纤溶酶活性、凝血酶的合成过程,故被用于高凝、纤溶亢进检测的分子物。

在本研究中,结果显示:初治期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对照组、缓解期高,提示AL患者初期表现为纤溶亢进、高凝状态,经化疗后得到显著改善;复发期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比对照组、初治期、缓解期高,且缓解期与对照组无对比差异;这与李夏平[4]研究报道结果相似,提示AL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再次发生障碍,血浆D-二聚体含量可反映AL患者病情进展程度。基于结果,现做如下解释:AL患者通过药物化疗后,促凝因子被分泌囤积于血液内,刺激凝血、纤溶系统发生活化;加之白血病细胞异常增多,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系统被激活,促使受损内皮细胞过量分泌刺激纤溶酶原的物质,诱发纤溶系统发生继发性亢进。另外,白血病细胞可生成炎性介质及具弹性的蛋白酶,以减少抑制纤溶系统物质的水平,且白血病患者易被感染,促使血管内皮再次被破坏,进一步增强纤溶亢进[5]。所以,AL患者在以上提及的各种因素干扰下,破坏其凝血、纤溶功能。D-二聚体作为特异性标志物,由纤维蛋白发生纤溶降解而来,若其含量增加,说明纤溶活性上升,且凝血酶含量提高,以此表示人体呈现为纤溶亢进、高凝状态。因此,机体是否形成血栓,可以血浆D-二聚体含量作为评估依据,帮助诊断区分原发性与继发性的纤溶。

同时,研究结果显示:初治期ANLL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ALL患者高,缓解期与ALL患者对比无差异;提示ANLL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异常高,更易并发出血症状。分析原因如下:ANLL患者经化疗后,细胞内嗜苯胺蓝颗粒大量流失,渗入至血激活纤溶凝血系统中;ANLL细胞内癌性物质、组织因子均能刺激凝血因子活化,从而导致纤溶凝血机制发生;ANLL细胞外层膜联蛋白可转变纤溶酶原,引发纤溶亢进,故而引诱血管内凝血途径被开通,导致血浆C-二聚体增加。

总结上文,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及临床疗效的动态监测,可通过检验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作为评估依据。

[1] 王晓军,朱卫民,田培军,等.急性白血病患者AT-Ⅲ、vWF、DD及VEGF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4,28(2):115-118.

[2] 唐晓钰.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凝血指标异常状况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3):460-462.

[3] 李军,陈芳.急性白血病患者并发感染及DIC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4):430-431.

[4] 李夏平,张克波.血浆D-二聚体检验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及疗效评估的临床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10):1163-1164.

[5] 王小亚.急性白血病患者并发感染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88-90.

猜你喜欢

纤溶二聚体白血病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地鳖纤溶蛋白口服时间/pH依赖结肠靶向微囊的开发及评价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后继发纤溶亢进1例并文献复习
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及纤溶功能对术后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