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6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红细胞输注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2018-01-15曹艳艳李远淼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5期
关键词:溶血性血站免疫性

曹艳艳 李远淼

(1 山东省枣庄市中心血站,山东 枣庄 277100;2 山东省滕州市龙阳镇卫生院,山东 枣庄 277500)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免疫功能紊乱产生的自身红细胞抗体结合于自身红细胞表面。自身红细胞抗体多为IgG性质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激活补体,使红细胞被破坏过多,临床表现为溶血性贫血[1]。由于自身红细胞上结合了IgG性质抗体,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导致交叉配血次侧不合[2]。发血记录单要求交叉配血主、次侧均不凝集才可以发血,因此,该类患者输血时面临困境。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按目前业界共识次侧凝集可以发血,但发血记录单与2000年版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文书要求向北。因此,2014年1月,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联合发布了《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注红细胞具有指导意义[3]。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历来源:枣庄市医疗机构2014年~2016年36例确诊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病历,患者体质量50~60 kg。患者大便、小便潜血均阴性,无内脏出血症状。

1.2 方法:统计患者输注红细胞前后血红蛋白值,患者输注每1U红细胞后24 h内血红蛋白值-患者输注红细胞前血红蛋白值=△Hb。统计△Hb值>5 g/L,△Hb值3~5 g/L,△Hb值0~3 g/L,△Hb值<0 g/L。

2 结 果

△Hb值>5 g/L 23例,占63.9%;△Hb值3~5 g/L 6例,占16.7%;△Hb值0~3 g/L 5例,占13.8%;△Hb值<0 g/L 2例,占5.6%。见表1。

表1 36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注每U红细胞后血红蛋白提升值

3 讨 论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注红细胞问题,长期困扰输血科人员和临床医师。由于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导致交叉配血次侧不合,输血科发放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将与《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相冲突,输血记录单次侧凝集的文书格式难以处理。从前对于这类患者用血采用输注洗涤红细胞的方式,规避输血记录单次侧凝集的文书格式难题。但是一旦患者出现了大量出血危及生命的情况时,一方面血站洗涤红细胞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离血站很远的基层医院获取洗涤红细胞需要很长时间,对于急诊急救用血缺乏可操作性。所以,一直以来对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注红细胞问题,学术界存在争议,对待该类患者红细胞输注采取消极态度。认为只有在患者血红蛋白低于40 g/L时才给患者输注红细胞,理由是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输注正常供血者红细胞可能被破坏。而国内医疗机构一般情况下将患者血红蛋白低于60 g/L定为危急值,临床医师在患者血红蛋白低于危急值时需要立即为患者输注红细胞制剂,否则可导致患者长期处于缺氧状态[4-8],对患者重要脏器造成损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回顾分析本地区医疗机构36例该类患者红细胞输注情况,加以分析显示,超过60%的患者,红细胞输注后达到理想的效果,平均每输注1U红细胞,血红蛋白提升>5 g/L。16.7%的患者,血红蛋白提升在3~5 g/L,尽管疗效较差,也有一定的效果。13.8%的患者血红蛋白提升在0~3 g/L,考虑到仪器设备检测误差因素,不能认定为有效。5.6%的患者红细胞输注后血红蛋白不反降升,考虑为输血(不良)反应。

总体上分析,80%以上的AIHA患者红细胞输注后,是可以达到血红蛋白提升目的的。因此,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注红细胞问题应权衡利弊,不可一概而论,以患者血红蛋白是否低于40 g/L为输注标准。特别是2014年1月份以来,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联合发布了《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红细胞输注已有章可循,尤其是对于抢救大出血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本文的回顾分析结果也彰显了《推荐方案》积极的指导意义。

[1] 邵宗鸿,郑萌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进展[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6,29(11):855-860.

[2] 中国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分会,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1-3.

[3] 陈志哲,陈君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的临床问题[J].中华内科杂志,1998,37(10):654-655.

[4] 王立新,陈春霞,魏曾珍,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治疗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7,30(1):45-47.

[5] 王姣杰,李建斌,单泓.两种红细胞制品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效果比较[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5):555-556.

[6] 王明慧,方春燕,梁萍,等.洗涤红细胞输注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24):2101-2103.

[7] 董祥翠,高元元.洗涤红细胞与去白红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随机对照研究[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17(5):437-441.

[8] 高晶晶,朱雄鹏,王明泉.输注两种不同红细胞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实验室指标及疗效影响的对比[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7,25(3):921-925.

猜你喜欢

溶血性血站免疫性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探讨
信息化下血站消防安保建议
注射用头孢替坦二钠的安全性再评价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