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分级与临床证候分析

2018-01-15,,,,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24期
关键词:颈动脉多普勒硬化

,,,,

有资料显示,70%的脑卒中是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其主要病理基础是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形成[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超声、CT血管造影(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核磁共振成像(MRI)等是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影像学方法[2]。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程度检测的敏感性、准确性较高,易于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能准确反映动脉硬化病变程度。本研究基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探讨其临床证候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神经内科、老年医学科住院脑梗死病人156例,年龄56岁~78岁,平均65.9岁。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并经颅脑CT或MRI证实;符合颈动脉粥样硬化标准,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1.0 mm。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严重心、肝、肾疾病等。病人临床资料见表1。

表1病人临床资料(n=156)

项目例数性别 男80 女76病程 初发94 复发62亚型 脑血栓形成66 腔隙性脑梗死90梗死灶 单发74 多发82梗死部位 皮层34 基底节98 脑干、小脑24

1.2 方法

1.2.1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购自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探头频率5 MHz~12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统一由专人操作,检测病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情况,探查病人左右两侧颈总动脉分叉处(BIF)、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颅外段、颈外动脉(ECA)。IMT<1.0 mm 为正常,1.0 mm~1.2 mm为内膜增厚,>1.2 mm 为粥样硬化斑块形成[3]。根据斑块回声情况将斑块分为稳定性斑块(硬斑、扁平斑)和不稳定性斑块(软斑、溃疡斑)。

1.2.2 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级标准[3]0级:IMT<1.0 mm;1级:IMT 1.0 mm~1.2 mm;2级:IMT>1.2 mm,未发现动脉狭窄;3级:IMT>1.2 mm,血管狭窄20%~50%;4级:IMT>1.2 mm,血管狭窄51%~99%。

1.2.3 中医证候要素辨证 根据文献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主要证候为痰浊证、肝肾阴虚证、血瘀证[4]。本研究中医证候要素采用虚实辨证,虚证分肝肾阴虚,实证分为血瘀、痰浊。辨证参照高等医药院校《中医诊断学》第5 版。本研究所选病例均由两名本专业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且结论一致。

1.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分析。

2 结 果

2.1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 本研究显示,156例脑梗死病人经颈动脉超声检查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34例(85.9%),其中硬斑22例,软斑56例,扁平斑10例,溃疡斑46例。斑块检出情况见表2,斑块发生部位见表3。

表2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n=156) 例(%)

表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部位(n=288) 块

2.2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证候要素分布及粥样硬化程度分级 本研究显示, 1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证候要素分布:痰浊证70例,肝肾阴虚证55例,血瘀证31例,提示临床证候常见肝肾阴虚、痰浊、瘀血,以痰浊证为主;1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级1级30例(19.2%),2级47例(30.1%),3级55例(35.3%),4级24例(15.4%),痰浊证的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分级程度最高。详见表4。1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超声检出斑块288块,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主干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斑块易发部位,不同证候要素病人斑块发生部位分布见表4。

表4 不同证候要素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级 例(%)

2.3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部位 1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超声检出斑块288块,颈总动脉分叉处检出斑块164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斑块易发部位,不同证候要素病人斑块发生部位分布见表5。

表5不同证候要素病人斑块发生部位分布块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是主要累及大、中动脉的慢性病理过程,颈动脉是最容易受累的大血管之一。颈动脉硬化是脑梗死等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由于颈动脉位置表浅,易于暴露、易于观察,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很好地观察血管内血流以及管壁情况,是检测、评估颈动脉血管情况的有效手段之一。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狭窄程度的评估与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相当[5],目前认为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无创检查的最佳方法。在颅外段颈动脉检查中敏感性较高,可清晰观察颈动脉斑块范围、性质以及内中膜情况。临床上,一般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斑块(易损斑块),稳定性斑块包括硬斑、扁平斑,不稳定性斑块包括软斑、溃疡斑。血管分叉处血流缓慢,加之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流产生涡流,使脂质沉积,损害血管壁,有利于附壁血栓、斑块形成。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血管壁结构发生病理改变,超声表现也发生相应改变,表现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血管狭窄等[6]。硬斑表面钙化,不易破裂、脱落,较稳定,相对发生脑梗死的机会少,且症状轻,软斑易破裂、出血及血栓形成,是脑梗死的重要栓子来源,常反复发生脑梗死。本研究显示,1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超声检出斑块288块,颈总动脉分叉处检出斑块164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斑块易发部位。

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学属于“头晕”“头痛”范畴。本研究显示,1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痰浊证70例,肝肾阴虚证55例,血瘀证31例。目前研究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证候常见肝肾阴虚、痰浊、瘀血,以痰浊证为主;痰瘀证与颈动脉中内膜厚度有关,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瘀证呈正相关性。本病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病位在血脉,病根在肾,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根本是肾虚[7-9]。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肝肾阴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因此治疗应标本兼治,补虚泄实。本研究也显示,1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级1级30例(19.2%),2级47例(30.1%),3级55例(35.3%),4级24例(15.4%),痰浊证的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分级程度最高。

本研究基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以及狭窄程度,分析其临床证候特点,以利于不同证候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及对症治疗。

[1] 中华医学会神经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1):1-7.

[2] 马玉栋,李宝民,王君,等.超声在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8):686- 688.

[3] 沈小平,劳金伟,盛晓杰,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探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6):482- 484.

[4] 陈明荃, 顾耘, 徐辉.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探讨[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6):1394-1396.

[5] 陈慧贞,赵萍. 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进展[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11):763-765.

[6] 蓝家富, 李天资.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诊断研究进展[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23(9):1061-1063.

[7] 易群.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1.

[8] 黄晓明,罗喜鸣.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辨证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TCD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11(29):2459-2461.

[9] 王秋风.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生存质量相关性评价[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1.

猜你喜欢

颈动脉多普勒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