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禅武医的起源、传承与当代价值(一)
2018-01-15郭玉江高翔
文/郭玉江 图/高翔
少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原文化的重要元素。禅、武、医被称为“少林三宝”,是少林文化的精髓。少林禅武医近年来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受到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深入研究和挖掘整理少林禅武医养生文化的内涵和实践价值,对少林文化品牌的构建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提高我国的文化实力;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将有利于促进人们身心和谐和社会和谐,推进“健康中国”的战略部署。
一、少林禅武医的起源
嵩山少林寺作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孝文帝为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所建,因其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的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达摩祖师“一苇渡江”西来后,在嵩山五乳峰面壁九年创立了佛教禅宗,因而少林寺又被誉为“禅宗祖庭”。后又在隋唐时期,在著名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事件后,少林寺名声大振,在当时被誉为“天下第一寺”。由此少林文化便被历代高僧从日常农耕及参禅、打坐中逐步总结推演出来,同时加以融合中国本土的儒、道两家精髓,慢慢地形成了特有的少林文化体系,并在多年的不断传承与发展中延续佛法、代代相传。而其中的少林武术文化、少林医学文化与少林养生文化体系成为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少林寺在建寺之初,为了宣扬顿悟等佛教精粹,参禅打坐则成为了少林寺僧人最主要的事务,少林僧人通过打坐调息排除外界干扰,外息诸缘,内心不乱,心静无念,从而达到忘我的境地。高僧在打坐中放掉一切杂念,通过运气、走气打通全身筋络,由内到外地贴近自然,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使自己达到“顿悟”,这即是“少林禅”。佛教认为静坐敛心,专注一境,久之可达身心轻松、观照明净的状态,即是禅定。参禅注重以内在的体悟来发现自己的本性,追求心灵的解放和人性的回归,从而不断完善和升华人的生命本质,实现生命的内在价值和自我超越。
但是由于僧人打坐的时间较长,又长年累月地讲佛法,造成僧人血流不畅、肌肉酸胀等症状经常发生,这不但有损僧人体质的健康,也会影响到僧人的参禅、传法。再加上当时皇帝的赏赐使少林寺拥有大量的田地和财产,使得少林寺成为当时山贼、土匪抢掠的对象。为了增强体质、护身卫寺,僧人在参禅的同时开始习练武术,僧人在武术的练习中秉承“增强体质、动静结合”的理念,使武术锻炼与参禅打坐融于一体,使少林功夫与佛法真谛融于一体,使身体健康与身心和谐融于一体,进而达到了“禅武合一”的境界;使得参禅与武术加以结合,提升了禅悟的效果和少林功夫的品质,使得身心协调统一,因而少林武术又被称为“武术禅”。
由于常年习武,身体的跌打损伤是必不可少的,少林僧人在总结治疗伤病的同时也在民间收集一些治疗的“偏方”,在日常的打坐发现了“气”对人体有莫大的好处,于是慢慢总结推演出了推拿、通窍、素疗、坐禅等具有少林特色的医疗手段。同时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和用药经验,并且利用嵩山丰富的药材资源,进而总结出一套少林特有的养生医学文化,它不仅包括了“推拿疗法、气功疗法、点穴疗法”等医治手段,也包含了少林药局、少林医馆等药物手段。
随着少林禅学、少林武学与少林医学的产生,三者便在少林寺这个特殊的环境下,被历代高僧加以融合,使三者融合统一起来。少林禅学作为佛教的经典,能够使人们放下业障、解决烦恼、破除障碍。少林武术作为身体运动的手段,能够起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锻炼体质的作用。少林医学作为医治疾病的手段,其针灸、推拿、医药等方式能够起到医治疾病、缓解伤痛的作用。三者相互融合统一、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作为少林文化的精髓逐渐发展成了“少林禅武医养生文化”,并且代代相传,千年不衰。少林禅武医是少林弟子修行的智慧和在艰难岁月持之以恒的坚持,可以使之正品德、修心性、生慈悲。少林僧人通过修炼禅武,一动一静,一阴一阳,使自己气血通畅、身心和谐。
二、少林禅武医的传承
明朝时期,少林曹洞宗师无言正道被皇帝封为当时少林寺住持,并创立了少林寺永化堂。无言正道大师将少林禅、武、医具体化,形式化,由此形成了具体且完整的少林禅武医养生文化。其弟子有海发、湛谟、寂勤(吴古轮)等,皆成为少林寺禅武医的重要传人。寂勤(吴古轮)大师传于吴山林,是为第二代近代的禅武医传人;接着吴山林又将少林禅武医传于行性法师(吴古轮第三代传人);行性法师传于释德建禅师;德建禅师是目前少林禅武医的代表和唯一的传人,是少林禅武医文化的重要传播者,隐居于嵩山少室山南麓的“三皇寨”。
少林禅武医的发展是曲折的,也可说是坎坷的。因为近代中国政治动荡,导致少林寺多次遭摧毁,少林僧人被迫离开少林寺还俗,这些真正的少林高僧,带着他们多年的禅修、功夫、医术,隐居民间,而少林寺却变为一个残存的寺院。因为这段坎坷的历史,少林寺的传统修行方法便流散在民间,并在民间保存。清代的寂勤大师奉师命打出山门还俗以保存少林精髓,近代的行性禅师因不愿争斗而离开了少林寺。这都是历代的大德为了保存少林传统的修行方法而牺牲自己的慈悲行为,为了保存少林传统而离开少林寺,为了做一个真正的僧人而还俗隐居。由于魔道障碍,慈悲修道者只好随缘退隐,独善其身,专心把功夫修炼到炉火纯青,以自身的修炼来传承少林传统。德建禅师也是一位为保存少林传统的禅武医修行方法而奉献献了一生的僧人,他传承了禅宗的传统修行方法——少林禅武医。德建师父奉其师命于一九九四年离开少林寺隐居三皇寨至今,潜心修炼少林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