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实施探究
2018-01-14张海燕
张海燕
【摘要】口语交际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方式,作为交际语它不等同于书面语交际。针对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目标定位模糊、把握深度不够,及教学认识存在偏差的问题分析;提出新课程标准下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实施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生活化情境、活用教学环节的策略。
【关键词】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提高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1-0043-02
一、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内涵与要义
1.口语交际不等于“书面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普遍认为口语交际是要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则达到了口语交际的目的,其实不然,重注学生能够勇于表达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口语表达的“口语化”而非“书面语”的表达。
以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我们做朋友》这一口语交际课为例,应对该主题,学生自己展开口语表达时,通常可能会有多种表达概述,例如:“同学们好!我喜欢交朋友,因为朋友就像春天的花朵,给我们的世界增添了美丽”。再例如另一种口语交际的课堂模式,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提前布置了任务,让同学们带糖果以及准备几个有趣的话题,课堂组织形式编排了学生坐位点,学生围桌而坐自成若干个圆圈,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与其他同学进行口语交流。
同样的口语交际课内容不同的教学实施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前例課堂由学生组织语言并表达,相比后者呈现出了典型的书面语色彩,这不完全符合口语交际课教学目标旨向。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特别强调口语交际与书面表达的区别,明晰口语和书面语的界限,是新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实施的着重要求。
2.口语交际核心是“交际话”语言
新课程标准针对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指明“双方互动”是口语交际的主要特点。核心是“交际”,它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是听和说的叠加。以往语言信息呈单一传递状态,思想交流、碰撞较少,听说训练多是一说多听。新课程标准口语交际教学则强调信息的往来与交互,参与交际的人,要认真倾听,适时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学生间、师生间的口语交际多是互相启发、补充、促进,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
二、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实施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模糊
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定位模糊,教师在对教学内容多数只停留在话题表述层面,乎视交际目标的实现。其结果是在课堂上空有口语交际的机会,没有真正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这也是导致一部分教师不重视口语交际教学、认为口语交际课可有可无的原因之一。
2.教学目标欠缺深度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及应对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文明、和谐人际交往的素养。这使得教学目标对言语综合素养的要求提高了,这就需要一种动态把握的能力,教学目标要把握一定的深度,要在思维对流中使学生具备更好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教师更应重视的是学生在口语交际能力方面有哪些实际性的发展,锻炼了哪些交际技巧和交际策略。
3.口语教学认识存有偏差
口语交际关于真正要教什么的问题,事实上,很多教师对此的认识是很模糊的。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教材中有“长大以后做什么”的交际话题。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学生的回答可能只停留在我长大以后要做什么,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样较浅显的回答中。
教学目标不仅让学生知道“长大以后做什么”,而且要求学生能够认真思考“我长大以后要做什么”在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当中,该做出什么实际的行动,是否有周祥的计划,预计什么时候能够实现,最为重要的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意义何在等,实际上这就是学习的过程。是我们教师需要教给学生的交际策略。
三、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实施策略研究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氛围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充分的体现出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善于循循善诱的“挖掘”出学生更多的表达欲望,教师应尊重和关爱学生,平等待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部分有“表达障碍”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应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每次的口语交际课上给他们定下一个基于他们现有的能力可达到的目标,从学生的“内因”去激发学生的表达欲,使学生能够勇敢的克服在众人面前的“表达障碍”。老师的指导要适时、适度,要放手让孩子自己主讲,自己主持。
2.营造生活化情境,激发口语交际兴趣
口语交际教学中,应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心理氛围,这样学生才会敢于表达,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课件的展示、情境表演等等,但却应该根据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而适当地加以选择。
如一年级下册《春天来啦》时,老师可以头戴太阳帽,脚穿旅游鞋,一身休闲打扮,微笑地走进教室。在孩子们好奇的目光下,老师问学生:“同学们,春天来了,你们最想干什么呀?”孩子们肯定会回答:“春游!”春天是最美的,紧接着就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眼里的春天。学生说的不够具体,这时老师就可以激发学生:“你们想不想亲身感受一下春天呢?”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春天景色的画面。
3.活用教学环节,实时拓展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1)在朗读中丰富学生情感体会。新课程标准第三部分的实施评价建议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强调加强朗读。通过开展多形式的朗读,从阅读获得感悟和语感培养。在教学环节上,为学生创设一定的交际情景,让朗读有一种身临其境,让学生的感觉有感而发,同时积累词汇,丰富语言,使学生变得有话可说了,学生口语表达的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从而去作进一步的体验,也使口语交际的初步目标——能说话,会说话得到了训练。
(2)在阅读教学中挖掘文本的语言要点。《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中就有:“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教材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需要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例如,学了《桂林山水》课后,引导学生分别扮演“导游”与“游客”进行对话等多种形式的对文本的解读,既加强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也能对文本进行进一步的解读。
加强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视,对学生真正的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不单能加强语文的学习,同时也有助于其他学科学习的加强,为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俊玲,刘万顺.《口语交际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年.
[2]谢平.日常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8(0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