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模式对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探讨

2018-01-14秦立朝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1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养高职学生

【摘要】在产教融合模式推广下,高职人才培养越来越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由此形成了多种产教融合模式,对推动高职教育改革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对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内涵进行分析,并探讨在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下的产教融合模式,包括“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模式”、“订单模式”和“工学交替模式”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具体的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以期进一步提升高职教学质量。

【关键词】产教融合模式  高职学生  核心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1-0005-02

前言

自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提出以来,高职教育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展开积极探索,构建多种新型教育模式,使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了产教融合模式的地位,提出要坚持“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在此情况下,应加快推进产教融合改革进程,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发展,通过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融入,实现育人和成才的双重目标。

一、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内涵

教育部于2016年9月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明确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容,将其具体划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并详细制定包含科学精神、人文底蕴、健康生活、学会学习、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在内的六大素养,以及细化的18个基本点。在该框架指导下,“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可以得到更好的落实,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创新高职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并使其具备适应社会、适应个人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1]。

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总体要求下,高职教育必须改变以往“闭门造车”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在教育过程中渗透行业知识技能、引进企业参与,使高职教育与行业发展、企业岗位需求实现有效对接,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毕业后的“就业难”问题。而且在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也可以帮助企业解决新型人才紧缺的问题,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培养人才,推动教育事业和具体行业的共同發展。以此为出发点,国内高职院校与企业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在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对现有模式进行分析,找到产教融合模式的创新方向[2]。

二、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产教融合模式探索

(一)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模式

产教融合模式是教育机构与其他非教育组织机构之间开展的合作教学模式,同时满足双方发展需求,实现育人和盈利的双重目的。双方合作以人才培养为纽带,对于教育机构而言,人才培养是其本职功能,对于企业而言,人力资源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产教融合模式具有充分的合作基础。其中,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模式是产教融合的基本模式,以企业实训的方式进行实践课程教学,向学生提供技术服务和项目参与机会,并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出来的合格人才可以直接在企业就业,解决高职教育的根本问题。

(二)订单模式

订单模式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对双方在师资、技术、办学等方面的投入和具体合作模式进行商定,以此为依据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可以为企业量身定制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可以在企业提供的实训机会中,明确岗位需求,有针对性的锻炼实践技能,从而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缩短或消除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岗位适应期。订单模式是一种以就业为指导的产教结合模式,主要以定向人才培养为目标。因此,该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发展方向,完全根据“订单”内容,“生产”人才。

(三)工学交替模式

工学交替模式是目前较为成熟的一种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可以将其看作传统“2+1”模式的升级和转型。在传统“2+1”模式下,前两个学年学生在高职学校内完成课程学习,最后一个学年到企业中进行定岗实习,以这种方式开展校企合作,确保理论知识教学与职业技能培养的全面性和均衡性。在实践探索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其改变为“1.5+1.5”模式等。工学交替模式则是对“2+1”模式的进一步改变。可以根据学校教学和企业培训需要,灵活制定双方教学时间和计划,人才培养手段更加灵活,有助于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3]。

三、在产教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融入到人才培养计划中

从上述几种产教融合模式来看,开展产教融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实践教学,并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但对核心素养培养的渗透和融合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产教深度融合的探索过程中,应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融入到联合人才培养计划中。应根据行业发展规律,合理设定专业岗位群,在“订单”制定过程中,确保其内容能够涵盖核心素养培养的各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内容与高职专业课程往往不存在一对一关系,而是具有较为复杂的联系性,应根据这一特点,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强化个人核心素养培养,提升学生未来岗位竞争力。

(二)促进校企深度联合,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模式也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由于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实训基地建设较为缓慢。为解决产教融合模式推广和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需要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入合作,同时发挥双方作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岗位主导、双线推进、多向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内建立实训基地,在企业在建立“厂中校基地”,实现双方师资力量的整合与利用,从而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在该模式下,学生具有“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对应的通过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全面满足学生核心素养成长的需求。

(三)转变产教融合思想,提高社会服务意识

在确定产教深度融合模式后,还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校企联合办学思想,树立社会服务意识,强化市场观念,正确认识产教融合模式对于高职学校、企业、学生的意义,通过深入开展合作,实现三方共赢。在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为学生的自我提升提供支持。同时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及时向学生渗透行业最新的理念,引导学生关注行业发展与核心技术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只有切实将人才作为教育目标,为人才成长提供服务,才能实现产教融合教学目的。

(四)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在产教深度融合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还要及时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及时反馈融合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质量,关注于人才成长,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引导,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生存素养、精神素养的共同发展。通过建立全面的指标评价体系,对产教融合模式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把握好实践过程,及时反映出存在的问题,并对产教融合模式进行调整和完善,促进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的不断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模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核心素养培养在产教融合模式中的融入,能够平衡育人与成才教育的关系,实现立德树人目标。让学生在更加灵活的产教融合模式下,扎实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技能、培养职业素养,从而成为一名对国家有用、适应企业岗位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邱雪林.浅论“123456”创新驱动模式下高职产教融合现状与对策——基于重庆市高职院校财经商贸类专业的实证研究[J].经贸实践,2018(08):352-353.

[2]游明伦.新时代高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创新[J].铜仁学院学报,2018(02):57-67.

[3]牛士华.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20):253-256.

作者简介:

秦立朝(1978.01-),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学位:在读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土木工程。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培养高职学生
育核心素养 促语法技能
探讨在数学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