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半丁书法略论

2018-01-14闫继翔

中华书画家 2018年1期
关键词:题款任伯年吴昌硕

□ 闫继翔

长期以来,陈半丁的书名一直为画名所掩。实际上,半丁老人一生经历清末、民国及新中国初期,这一阶段正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解体和新旧文化激烈碰撞的时期,陈半丁是这个时期的优秀书画家。研究分析他的书法风貌,对加深我们认识清末、民国乃至新中国成立后书法发展的实际情况,都很有价值。检阅近年来关于陈半丁的文章,大部分聚焦于他的绘画,对其书法则缺乏深入的讨论。笔者不揣拙陋,试论陈半丁的书法如下,乞方家指正。

一、早年经历及与吴昌硕的交往

陈半丁祖上世代为医,幼年生活极度凄惨,他6岁丧母,兄妹三人由外祖母抚养;9岁父逝,同年端午外祖母又逝,转由叔婶抚养,14岁时被叔婶赶出家门,后经姑父介绍来到兰溪一家钱庄当学徒。陈半丁在兰溪的生活并无好转,他甚至曾有过轻生的念头,所幸在这里开始有机会接触笔墨,自言“嗜书画入骨,饥饿犹不顾也”①。19岁时返回故里,在舅婆家寄住,后决计再赴兰溪学画,因与舅婆孙女王槐英(慕端)订婚而留下。不久,表叔吴隐自上海返乡②,遂荐半丁前往上海严信厚家做帮工③。

陈半丁在上海为严信厚小长庐馆刻石、汇刻尺牍楹联及拓制印谱等,其时严信厚家聘请了蒲华、任伯年、吴昌硕等海上名家,陈半丁在此过程中得与这些书画家交往,并深得缶翁喜爱。陈半丁自述“十九岁在上海得蒲竹(作)英先生之助,介往同里任伯年先生指示。不久又遇吴昌硕先生之同情,旦夕得同室深研,有十年之久,获益匪浅。”④吴昌硕还常带领陈半丁前往任伯年处学习翎毛、人物,陈半丁又得任氏喜爱,收为弟子,只是不到一年光景,任伯年便与世长辞。1898年,吴昌硕为陈半丁篆写“陈年”“半丁”二印,半丁刻成。1904年,吴昌硕派人持手札请陈半丁去苏州家中为其先考妣作画像,陈半丁应约在苏州雍睦堂居住了一年有余,并正式拜吴昌硕为师。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得与缶翁朝夕相处,所获良多。陈半丁画像之暇,缶翁亲授其印画书法,并为之篆刻印面,嘱授刀法。陈半丁所绘吴昌硕父亲和其夫人、继室夫人像,神态安然,面容如生,可见他的确精通肖像画的写真传神技法,并从任伯年那里继承了不少精华。

《吴昌硕先考妣影图》款题“丙午三月半丁陈年敬绘”,丙午年为1906年,其后半丁又返回上海,应严信厚之子严子均邀请,至上海宁波会馆临摹修补残破的任伯年绘画。适逢金城到上海⑤,看到陈半丁在临摹任伯年的《梧桐白凤图》,金城十分敬佩陈半丁的笔墨功夫,力邀其前往北京发展。陈半丁初至北京,寄居在金城家,生活过得比较艰难,后经金城推荐,入住肃王府为吴柳堂侍御画像,画像完成后,陈半丁迁出肃王府,靠卖画生活,颇不如意,自云“三十岁来北京卖画,颇感吃力”⑥。

吴昌硕 为陈半丁撰润例

陈半丁 花卉册之《芙蓉》(题款部分) 1960年 中国美术馆藏

1910年,67岁的吴昌硕应邀亲临京华,以自己的名望向各界名流推荐陈半丁的绘画,介绍他和画店老板认识。吴昌硕在琉璃厂南纸店亲自为陈半丁书写了润格,曰:“整张:四尺四两,五尺六两,六尺八两,八尺十二两。条幅:视整张减半。册页、纨折扇:每件一两。刻印:每字一两。砚铭另议。”并称其“性嗜古,能刻画,写花卉人物,直追宋元。近写罗汉,变幻百出,在佛法中可称无上妙谛,求者履盈户外……”在京期间,吴昌硕还为陈半丁治了不少印,其中有相当部分为吴篆陈刻,以示对弟子的器重。此后,陈半丁的书画印为京华士人接纳,局面逐步打开。陈半丁在北平文艺界的地位也日渐提升,与余绍宋、陈师曾、鲁迅等文化名人过从甚密,并曾提携张大千、齐白石等画家,收了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等一代名伶为徒。

二、陈半丁对吴昌硕书法的继承与出新

陈半丁为吴昌硕的入室弟子,他的书法篆刻受乃师影响很深。从其书法风格来看,陈半丁的篆书面貌受吴昌硕影响最大,有些作品风格几乎与吴昌硕一致,如1923年所书八言对联“出得随珠,人获和璧;左援钩带,右抚剑风”,这幅作品单字字势左倾,行笔果敢有力,如不看落款,从风格上很难与吴昌硕的篆书作品区分开来。陈半丁的篆书还涉及金文大篆,他曾用扇面的形式临写金文并送给友人。从他临写的痕迹来看,用笔秀润,金石气稍淡而透露出浓重的文人气息,这是其篆书与乃师的不同之处。

在行草书方面,与吴昌硕相比,陈半丁行草书的帖学因素有所增加,他除了能作缶翁一路的行草书外,还能作“二王”、孙过庭、米芾及黄庭坚一路的行草书。如陈半丁1960年所绘花卉册页之八《芙蓉》题款部分,其用笔、结体、章法皆与缶翁相似,而类似的题款在陈半丁的绘画作品中占有一部分比例,显示出他的行草书尤其是绘画题款深得吴昌硕精髓,二者稍不同的是,陈半丁的题款线质较为秀润,不似缶老苍劲老辣。陈半丁的行草书风格也更为广泛,如其1936所书的行书扇面《寂寂空山里》,线条秀润,结体平正,透露出一种儒雅中和的气息,这是他长期学习“二王”行草书的结果;小草扇面《节临孙过庭〈书谱〉》是一幅临作,作者对《书谱》单字字形和字组之间的关系理解深刻,显示出陈半丁对《书谱》的把握相当娴熟;行书扇面《秋宵殊为老人长》则是一幅仿米芾行书风格的作品,通篇用淡墨写成,单字用笔、结体笔笔出自米芾,是一幅相当成功的仿书作品;再如1965年所书的行书《五言诗长卷》,此作长267厘米,宽28厘米,每行五个字,字形较大,该卷仿黄庭坚行草书风格书写,前后一气呵成,无一丝懈笔,通篇长横、长撇、长捺如长枪大戟,纵横自如,墨色变化亦自然流畅,老到天成,显示出他对黄庭坚行书的把握也相当熟稔。以上四种风格,陈半丁对米芾风格的行书最为钟情,在他绘画题款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米芾风格的行草书写成,如其1955年为梅兰芳所绘的《红梅兰花》题款部分,虽仅有四行,但米书跳跃的姿态跃然纸上。陈半丁自家风格的本色书作也多流露出帖学的气息,而吴昌硕的行草书从碑学化出,以线条苍辣见胜,这是陈半丁与吴昌硕的个性差异所致,也是陈半丁转师古人的具体表现。遣驱古人笔法为我所用,是陈半丁学书的高明之处。然而,陈半丁的行草书也是有一定局限的,他有些绘画的题款和书法作品,虽用米芾行书的风格为之,但线条伤于恬软。

陈半丁 临石涛山水 47.5×32cm 纸本设色 1910年陈半丁《临石涛山水》款识

在隶书方面,陈半丁规模清代画家石涛的隶书。他有一个习惯,每当他临摹古人的画作,往往也忠实地临摹其题款内容。陈半丁临摹石涛的绘画很多,并因此自号“敬涤堂”。如他1910年《临石涛山水册页之二》的题款部分,字形、章法皆忠实于原作,把清人受碑学影响以隶书入行楷的特点临摹得很到位;再如其《临石涛山水册页之三》的题款部分,笔笔石涛,气息与原作非常接近。陈半丁创作的绘画题款中也有一部分是用这种隶书书写的,如1946年所作的《牡丹八哥》题款部分即是用这种风格的隶书为之。

陈半丁的小楷也与其师吴昌硕有较大不同,缶翁的小楷气息凌厉,而半丁的小楷透着儒雅。吴昌硕的小楷如《元盖寓庐诗稿》,通篇字势向右上倾斜,长横较多且中间部分呈向上突出状,用笔亦粗头乱服,不计工拙。陈半丁1921所作的《山树茅屋》题款,气息沉稳雅致,用笔、结体讲究,颇有八大山人小楷的影子,而八大的绘画,陈半丁也有临摹作品传世。

综合来看,吴昌硕的书法较为粗犷奔放,率然杂陈,佳作如龙蟠铁屈,差者多有横斜习气,粗率而乏韵味,缶翁惯使才气,个人风格明显,而陈半丁则相对理性,他的作品技法稳定,风格也相对中和一些。从艺术成就上来讲,前者利于出新,后者便于传承。陈传席曾批评陈半丁的绘画“具有多家特色,但缺少一种强烈鲜明的个性”⑦。陈氏书法也是如此,虽然转益多师,并皆小有成就,但未能在风格上有所树立。

注释:

①④⑥《陈半丁自述》,北京画院编《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陈半丁》,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第381页。

②吴隐(1867-1922),名金培,字石泉、石潜,号潜泉,斋称“松竹堂”,浙江绍兴人,为近代篆刻家、文化企业家,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善制印泥,精心研制“潜泉印泥”。

③严信厚(1828-?),字小舫,浙江慈溪人,工书画,善仿边寿民芦雁,蓄碑版、书、画甚多,有“小长庐馆”。

⑤金城(1878-1926),字巩北,一字拱北,原名绍城,号北楼、藕湖,祖籍浙江省吴兴县,生于北京。曾与陈师曾等人创办中国画学研究会,并担任会长。

⑦陈传席《评现代名家与大家·续——陈半丁》,《国画家》,2006年3月。

陈半丁 “地郁真人气”诗 纸本 陈半丁纪念馆藏释文:地郁真人气,霄临使者星。阴崖明生树,危磴挂云亭。岩瀑晴为雨,天门夜不扃。遥闻笙鹤下,五老柏空青。陈年。钤印:陈年印(白)

陈半丁 “赤鲤辞山涧”诗 纸本 陈半丁纪念馆藏释文:赤鲤辞山涧,为君落镜湖。新来春溗泊,回望水云孤。避钓依青藻,跳波动绿蒲。濠泽庄惠乐,岂羡季鹰鲈。陈年。钤印:陈年印(白)

陈半丁 “寂寂空山里”诗 纸本 1936年 陈半丁纪念馆藏释文:寂寂空山里,春和草自芳。隔溪人不见,髣髴唤刘郎。秋气著林麓,萧条门户闲。儿童拾松子,日暮不知还。丙子夏五月,肇文仁道兄。弟陈年。钤印:半丁老人(白)

陈半丁 守默知止八言联 145×34cm×2 纸本 1936年 陈半丁纪念馆藏释文:守默省事,韬光不拙;知止颐性,索居葆真。体仁我兄出句令书,幸正之。弟陈年。钤印:山阴陈年章(白) 莫自鸣馆(朱)

猜你喜欢

题款任伯年吴昌硕
宋徽宗:“天下第一”还是“斜杠青年”
“在神不在貌
——从任伯年到徐悲鸿”展
浅谈中国画题款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图说书法
花卉的宠儿——吴昌硕
卖假画获良机
一代绘画大师吴昌硕
任伯年
用劲刻
浅谈中国画题款之提升画作审美价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