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医多元疗法探讨刁本恕老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经验

2018-01-14王冰冰刁本恕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耳穴小儿患儿

王冰冰,刁本恕

小儿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而长期腹泻可引起消化吸收障碍、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低下等,这些症状会相继反复出现,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临床治疗中,简便、快捷、易于操作、易于被患儿接受的止泻方式十分重要。因小儿无法表达自己所思所想,所以小儿疾患常常由家长代诉,加之小儿易哭闹,中药汤剂味多辛苦,小儿常常厌恶中药辛苦的味道,抵抗家长汤药喂服,因此改变给药方式(外洗、外敷、鼻腔吸入等),寄药于食(糖浆、糕点类)及多种中医治疗方法联合运用,不仅能够减少患儿抵抗情绪,而且避免了药物长期煎熬,便于患儿家长掌握,更易被患儿及家长所接受,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古医籍治疗疾病的方法记载

中医对疾病的治疗并不仅仅以汤药为主,帛书中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对每条脉病的主治方法,都是单纯用灸法,而没提及针法和药物治疗,可见在春秋战国之际或更早,已经有用灸法治疗外科疾病的应用。《黄帝内经》中黄帝在对岐伯问答中提及“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以及“帝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岐伯曰: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镵石针艾治其外也。”宋代的《太平圣惠方》中除了内服方药之外还记载了大量外治方法,如用猪胆煎汤浴儿以达“终身不患疮”之效。北宋的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也强调使用外治方法,如涂囟法治疗百日内小儿发搐,涂足心法治疗口疮等。南宋时期的王叔权在其论著《针灸资生经》中抨击了当时针、灸、药割裂的局面,并提出了“针灸同治、针药同治、灸药同治”的重要学术思想。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录了许多外治方药,可见其对内服外用都相当重视。清代《幼幼集成》中,载有许多内外并治的方法,如食积证,除内汤药外,还有药浴、药熨、糯米熨等外治方法。因此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循序渐进,多种方法联合运用,逐渐扩大临床方法及手段。

2 中医多元疗法的现代阐释

中医多元疗法是由刁本恕老师提出的一种中医临床实用技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辨证论治为指导,将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继承发扬,进行有机结合,以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预访复发,促进健康的一种安全、实用、高效、简便,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案,而非简单的多法综合堆积使用[1]。近代已故著名中医儿科专家王静安对小儿病的治疗常常结合熏鼻法、敷脐法、泡洗敷法、吹鼻法、贴脐法、涂擦法等,收效快捷,易于操作[2]。王雪峰等[3]在对小儿肺炎临床疗效观察时也发现内外合治能够快速消除患儿临床症状,杨玉良等[4]运用耳穴压籽、穴位敷贴、小儿推拿、中药内服、外洗等方法治疗婴幼儿哮喘亦能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且更易于被患儿及家属接受。

刁老师临症认为,随着气候、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小儿的疾病也出现了多元化的现象,单一的处方用药,很难迅速收效,因此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对中医治法进行有效的组合,齐头并进,必能收以良效,正如《黄帝内经》中所提及的“杂合以治”。而且小儿正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年龄、体质、性格、生理和病理等各个方面都各有特点,因此在治疗上,需要针对不同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并不是单纯的随意叠加。多远疗法正是针对小儿发病的不同特点采取适合的治疗方法,既消除了单一治法时小儿抵触的弊端,又促使疾病快速康复。例如高热患儿采用沐足、厌食患儿使用糖浆、腹泻患儿予以穴位敷贴等。

3 多元疗法在小儿腹泻病中的应用

刁老师认为临床小儿腹泻常因小儿形体尚未发育完全,脏腑娇嫩,脾胃虚弱,水津不能上输而下走肠道及宿食停聚,生湿郁热,致使中焦气机阻滞,脾胃运化失常,清者降而浊者留进而成泻。正如《景岳全书·泄泻》所说:“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本病病理变化为脾胃功能失调,水液输布障碍,治疗当不离脾胃二经。在辨证论治上应根据患儿素体情况,腹泻时间的长短,曾用药物的多少和种类,分清虚实,揣摩轻重,以运脾化湿为总原则,治疗中常以中药汤剂为主,配合灸法、膏药敷贴、耳针、简易食疗法、外洗法等。下文简要探析刁老师针对小儿腹泻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汤药、灸法、穴位敷贴、耳穴、食疗等),进一步揭示中医多元疗法治疗疾病的理论依据。

3.1 中药汤剂 患儿内服药贵在气轻味淡,易于患儿接受,因此内服汤药首先以四君子汤为基础加减运用,刁老师认为南沙参体轻而味厚,相比党参具有补而不腻之特征,因此常常以南沙参代替党参,配合楂曲、二芽、鸡内金等有助于腐熟食物的药物,补益中焦同时使积滞得以运化。汤剂药少而力专促使中焦运化功能恢复,同时避免大量药物的运用,徒增脾胃负担,使用时可酌加麦芽糖改善口感,更易于患儿服用。

3.2 灸法 刁老师在前人基础上使用女贞木、杜仲木等材料制作成n形钟型罩灸,既可使艾柱产生持续温和的热刺激并且安全易于控制。《灵枢·官能》中就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提法。《医学入门》也有“药之不入,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的论述。灸上脘、中脘、下脘是历代医书中常常记载的治疗脾胃虚寒、胃脘冷痛、肠鸣泄泻等得常见治疗方法,通过艾灸能够温暖脾阳,促进水湿运化,起到健脾合胃,止泻益中的功能。既往的研究表面,艾在燃烧过程中,艾叶中的化学成分通过均裂产生了大量的活性自由基[5],有较稳定的酚类自由基,较活泼的烷基自由基与烷氧基自由基,正是这些自由基具有更强的生物活性[6]。而这些自由基成分随着艾柱燃烧的烟雾通过皮肤表面进入人体发挥其生物学作用。一些学者的研究也指出艾灸能够提高脾虚腹泻患者CD4值,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CD8和血清sIgA含量进而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7],而热休克蛋白是生物受到环境中各种刺激及温度变化时发生应激反应而合成的蛋白质,热休克蛋白作为分子伴侣对维持细胞稳定性及免疫应答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热源的刺激下,机体细胞内合成的热休克蛋白能够有效的调节自身免疫系统,这也可能是艾灸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8]。对于腹泻患儿刁老师先于其他疗法予以钟罩灸上、中、下脘,既能够快速缓解腹部疼痛,又可缓和家长们的焦虑情绪,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医患矛盾的产生。

3.3 穴位敷贴 清吴师机曾提过“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内治之药,所异者法尔。”将内服之药于桂油调和,借助桂油穿透性进入腧穴中,既可以刺激穴位又可以发挥药物本身的治疗作用。刁老师认为与艾灸相比,药物敷贴则通过其本身的药理作用,通过特定穴位产生生物学放大效应。神阙穴作为元神之门户,神气通行之道路,具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温中行气、健脾止泻的作用,在胚胎的发育过程中,神阙穴是最后闭合的位置,而且表皮角质层最为薄弱易于药物透过,因此神阙穴在古往今来的中药外治疗法中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杨烨等[9]进行膏药透皮吸收的研究时亦发现,膏药中的有效成分能够经皮吸收,且发挥着较长时间的缓效作用。李晓鸿等[10]通过总结发现天灸疗法不单纯起到激发经络腧穴的作用,还有一定量的药物经皮吸收进入体内达到局部和全身的治疗作用,因此穴位贴服神阙穴不仅能起到健脾止泻的作用而且还能够整体调节小儿的身体功能。刁老师将常用中药使用桂油辨证调和成健脾膏、行气膏、止痛膏,针对患儿就诊时的症状不同,分别予以敷贴,既避免了口服药辛苦的气味,又可使患儿欣喜的接受。

3.4 耳穴 《灵枢·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者”,耳与经脉、脏腑有着密切联系。随着近代全息生物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耳郭与整个人体具有生命信息上的对应关系,脏腑组织生理病理变化都可以在耳郭上找到相应的反应点,因此可以借助耳穴来治疗疾病[11]。耳穴的作用机制至今尚未完全被人们揭示,目前多数研究认为耳穴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方式发挥作用,在临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疾病中耳穴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及缩短手术后的康复时间[12],因此耳穴作为传统中医学的一个治疗手段,可以辅助多种疾病的治疗,小儿肌肤薄弱,好奇心较强,对敷贴、压籽更喜欢尝试,因此耳穴压籽不仅能够使患儿易于接受而且还能够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3.5 简易食疗法 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炭药具有吸附毒素、改善胃肠功能、抗炎等作用。受“炒炭存性”炮制法则的影响,炒炭在不同程度上保留了药材原有的性能,如性味、功效等,因此将一些健脾涩肠止泻的中药或者食物经炒炭后不仅能够保留其原有药物效果,而且还能够产生健脾、涩肠、止泻的功效,因此历代有以药物烧灰治疗出血的案例,十灰散作为治疗出血的常用方剂也可能根据于此,碳化后的药物具有收涩特性[13]。刁老师认为碳化后的药物不仅能够止血,而且能够止泻,二者都是取用药物的收涩特性,因此常常使用生姜、糯米、猪骨头烧炭煎服对症治疗腹泻,这三者不仅取材方便而且现代药理也证实了其具有止泻的作用。近年来的一些研究也表明了姜中的一些成分能够起到抗炎,抑制肠道蠕动等作用,例如韩燕全等[14]现代药理试验表明,生姜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消炎、保肝利胆、抑制中枢神经、抗肿瘤等多种功效。王梦等[15]实验研究发现姜的某些乙醇提取物对伤寒及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所引起的家兔炎症发热反应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Mahady等[16]研究发现姜的甲醇提取物具有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作用。蒋苏贞等[17]给实验动物以姜提取物,发现干姜醇提取物对肠道平滑肌运动有双向调节作用,即能增强正常及抑制状态小肠的运动,抑制功能亢奋小肠的运动。一些研究表明谷物在肠道内经消化后缓慢地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等,而这些物质在胃肠道具有介导作用,能促进水分及钠离子的吸收,进而减少肠道水分聚集[18]。另外,腹泻患者小肠中水解米类的特异性酶活性并不明显降低,加之其渗透压偏低,大米烧炭后吸附能力进一步增强,因此进一步的降低水分渗透入肠道进而达到止泻作用[19]。骨头因其独特的骨松质、骨密质结构,烧炭后外层骨密质碳化较骨松质程度高,骨松质中大量骨小梁相互交织呈海绵状,烧炭后空间接触面积增大,进一步增加了肠道有害物质的接触吸附能力[20]。既往的研究也表明药物炒炭后其表面形成炭素(活性炭),炭素质松多孔,具较强的吸附作用,可用于吸附止血亦可吸附毒性物质。因为炭素表面粗糙,接触面积较大,因此在胃肠道中具有广泛的吸附作用,而且活性炭本身具有收敛之功,使炭药的收敛性能更为加强,有利于发挥药物的吸附作用,进而减轻某些物质对胃肠道的刺激,达到止泻的目的,并且可以在胃肠道内迅速吸附肌酐,尿酸等有毒物质,容纳于其孔隙之中顺肠道排出体外[21]。杨小秀等[22]既往单独使用三炭散治疗腹泻亦取得十分满意的效果,史艳莉等[13]在对大黄炭的研究中发现大黄炭不仅能够减少肠道水分聚集还能够改善肠道微环境。因此炭药在治疗泄泻类疾病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疗效。

3.6 外洗法 小儿腹泻时,中焦不能运化水谷输布精微,导致卫气不足,肺卫亏虚,更易外感伤风,因此刁老师常运用玉屏风散加减,配合排风藤、荠菜、糯米草、鸡屎藤、隔山撬等,既能益气固表,又能够使处于蒸汽状态的药物随口鼻肌肤进入人体,进而起到相应治疗作用。与内服药物相比,外洗药计量较大,使用木盆盛放,使患儿即在嬉戏中,又在治疗中。

4 典型案例分析

刘某某,女,6岁,体型偏瘦,家长代述患儿腹泻,曾住院输液抗感染治疗无效,实验室指标未见异常,现症见腹泻,一日3~4次,纳眠差,舌质红,苔薄白,脉数。辨证:脾胃亏虚;治法:益气健脾,消食和胃。中药汤剂:南沙参、白术、苏梗、楂曲各15 g,茯苓、二芽各30 g,甘草、白豆蔻各6 g,藿香、鸡内金各10 g,陈皮3 g,2剂,水煎服。中医外治:钟罩灸上脘、中脘、下脘;膏药贴服:苏梗、藿香、茯苓、陈皮、党参、糯米草、鸡屎藤、隔山撬等各取若干等分桂油调匀外敷穴位神阙、中脘;耳针:肝胆脾胃心肾;简易食疗法:骨炭、米炭、姜炭各等分,水煎服;二诊时患者腹泻消失,胃纳改善,继续予以健脾和胃之剂,健运中焦调补而愈。

按:四诊合参,此患儿以脾胃虚弱为主,故内服汤药以四君子汤为基础加减运用,白术健脾燥湿止泻,加强益气之力;茯苓甘淡,健脾渗湿,陈皮辛温,燥湿健脾,陈苓术相配,顺应脾之喜燥恶湿生理特性,苏梗、藿香宣达中上二焦通路,使脾输水津于上焦肺脉,肺脉宣达,则水液布散,避免水液下行肠道,楂曲、二芽、鸡内金助胃府受纳腐熟,少量白豆蔻温运中焦,使中焦气机如枢而转,方中各药治疗方向不同,故加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同时配合灸法温阳健脾化湿,穴位敷贴健脾益气,耳穴辅助调节,简易食疗法固涩止泻,共同收功。

5 讨论

刁本恕主任医师中医多元疗法的提出不仅继承了典籍中“杂合以治”的思想,而且能够快速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旨在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预访复发,促进健康的创新型中医疗法,同时针对小儿患者,刁老师常常抓住其性情特点(喜好奇、喜嬉戏)因势利导进行治疗,这也体现了中医学三因制宜的观点。

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综合多种手段治疗疾病是中医发展的方式之一,多元疗法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能够快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多多推广应用。

[1] 刁灿阳,刁本恕.试论刁本恕中医儿科多元疗法[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3):194-196.

[2] 刁本恕.王静安老师小儿外治八法[J].中医外治杂志,1999,8(4): 42-43.

[3] 王雪峰,刘芳,董丹,等.内外合治法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6):536-539.

[4] 杨玉良,刁本恕.内外合治法治疗婴幼儿哮喘[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6,8(1):107-109.

[5] 窦传字,吴焕淦,洪宗国,等.不同储存年份的艾条燃烧生成自由基的ESR波谱研究[J].世界中医药,2008,8(8):852-855.

[6] 郭金云,洪宗国,张令令,等.半醌自由基的抑菌活性初步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1):3427-3431.

[7] 王文莉,黄迪君,王再谟.麦粒灸为主对脾虚泄泻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1998,17(3):22-23.

[8] 蒲力群,王逢会,霍满鹏.热休克蛋白的研究进展[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1):72-75.

[9] 杨烨,詹贵成,易红,等.黄连膏药透皮吸收的研究[J].中草药,1995,26(7):366-367.

[10]李晓鸿,田阳春,李学武.天灸研究概述[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6):74.

[11]郑丽维,周宁,林瑜,等.耳穴贴压应用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1020-1022.

[12]张阳德,林伶,陈紫煜.耳穴按压对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内镜杂志, 2011, 17(10): 1014-1018.

[13]史艳莉,颜巧元,周威,等.大黄炭的抗腹泻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1): 996-1000.

[14]韩燕全, 洪燕, 姜蕾,等.姜的炮制、质控和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 2011, 13(4): 48-51.

[15]王梦,钱红美,苏简单.干姜乙醇提取物解热镇痛及体外抑菌作用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3,14(5): 299-301.

[16]Mahady GB, Pendland SL, Yun GS, et al.Ginger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 and the gingerols inhibit the growth of Cag A+ strains of Helicobacter pylori[J].Anticancer Res,2003,23(5A):3699-3702.

[17]蒋苏贞,陈玉珊.干姜醇提取物对肠道平滑肌运动的影响[J].医药导报,2011,30(1): 11-14.

[18]李天慧,朱阿谨,王雪.胡萝卜小米粥配合补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8例[J].国医论坛,1994,48(6):23.

[19]刘政,于海共.炭药功用探微[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10):54-55.

[20]王永泉,于冰露.中药制炭品作用原理浅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17(7):46.

[21]杨桂红,赵桂珍,徐晓芹,等.思密达加药用炭粉保留灌肠治疗急性婴幼儿腹泻病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107.

[22]杨小秀,邸晓红.三炭散治疗婴幼儿腹泻6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9,7(1):51.

猜你喜欢

耳穴小儿患儿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夜盗小儿(下)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