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研究
2018-01-14夏云鹤
夏云鹤
(松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0)
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而不稳定型心绞痛作为冠心病的一个类型,其临床发病率也不断升高,以胸骨后剧烈疼痛,伴胸闷、气短、焦虑、紧张等症状为主要表现[1]。不稳定型心绞痛多发生于老年人群,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造成巨大的威胁,因此需要积极的治疗和预防,同时应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近年来笔者针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松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61岁~72岁,平均年龄(67.9±4.3)岁,病程8个月~3年,平均(17.3±2.8)个月;对照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62岁~75岁,平均年龄(67.7±4.6)岁,病程10个月~3.5年,平均(17.5±2.7)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
1.2.1 对照组
在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综合治疗的同时配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如注意观察病情,详细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生命体征,观察用药后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等,如有突发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处理;给予用药指导,告知患者按时用药,不可自行更换药物或增加、减少药物使用量等;注意保持病房安静,减少打扰、探视。
1.2.2 观察组
在给予患者综合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再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2.1 心理护理
此类患者由于病程长,疾病发作时症状明显,故易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问题,以紧张、恐惧、焦虑、悲观、忧愁等最常见,需要护士为其做好心理护理工作[2]。护士应积极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和存在的心理问题,以柔和、劝慰的语言与其交流,鼓励患者说出心中的顾虑,减轻心理压力;告知患者本病是可以控制和预防的,不断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可配合一些中医特色情志护理方法,如移情易性法、音乐调理法、顺情从欲法等,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
1.2.2.2 饮食指导
告知患者应调整饮食结构,摄入合理的饮食。如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同时应适度摄入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等[3],保证营养的充分和均衡,有利于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忌食辛辣、油腻、刺激、生冷及海鲜食物,忌烟忌酒;再者,应根据中医辨证施膳原则,给予中医饮食指导,如心阳不足或心气亏虚者,可选择蜂蜜、肉桂、大枣、人参等药物制成药膳服用,若有血瘀、痰浊者,可多摄入一些山楂、薤白等药食同源之物,有利于病情的改善和好转。
1.2.2.3 生活起居指导
告知并指导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注意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同时可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做到劳逸结合,促进机体代谢和血液巡皇;同时告知患者应定时排便,保持大便通畅,且在排便时不可过分用力而诱发心绞痛;注意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适时增添衣物,避免受到寒冷的刺激而诱发心绞痛。
1.3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6.0统计学软件,采用t检验与x2检验,以P<0.05认为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3]
①显效: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发作次数较前减少>80%,心电图正常或基本正常。②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减少50%~80%,心电图提示T波、ST-T段有所改善。③无效:心绞痛、心电图等无改善,或有加重。
2.2 结果
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49%;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非常满意25例,满意15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度为97.56%;对照组非常满意20例,满意14例,不满意7例,总满意度为82.9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 论
综上,针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给予及时综合治疗的同时,配合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病情的改善,同时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效果理想,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