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以广东培正学院为例
2018-01-14谭浩洁
谭浩洁
(广东培正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州 510830)
近年来,国内外语界专家学者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来探讨大学英语的改革方向。绝大多数的研究是针对国内重点高校或是港台高校,而针对民办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的研究较为缺乏。因此,本文选取广东培正学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教师访谈的形式对此类民办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进行探讨。
一、针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调查
针对大学英语教学问题,2017年3月份课题组对广东培正学院的大一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500份,有效问卷500份。问卷内容涉及:大学英语分级强化、大学英语学习目标、专业用途英语、大学英语教学方式,以及英语强化学习的收获等方面。针对大学英语分级强化训练方面,“基本满意”或“满意”者高达89%;大学英语学习目标方面,54%的学生选择是“为了将来工作”,25%的学生是“为了出国留学”,12% 的学生是“为了提高素质”,9%的学生是“为了过英语四六级”;对于将专业用途英语设为公共必修课方面,持有“赞同”或“基本赞同”意见的学生高达92%;对于课堂教学方式方面,57%的学生选择“情境教学法”,25%的学生选择了“任务(案例型)”,18%的学生选择“教师讲授式”;对于“大一期间英语强化学习的收获”方面,25%的学生认为“口语得到了提高”,15%的学生认为“口语和听力得到提高”,10%的学生认为“读写能力增加了,巩固了基础知识”,其他学生则没有给出相应的意见反馈。
二、现行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1]。但是具体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因而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多借助大学英语四、六级来进行衡量,教师主要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
广东培正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是:听力方面“能够基本听懂日常生活题材的街头采访”“对四级水平的长对话和短文听完两遍后理解的正确率初级组学生达到60%,中级组达到70%,高级组要达到80%”;在英语阅读方面“能理解并掌握篇章重点词汇的意义与实际应用”;在写作方面“达到大学英语四级写作的要求”。可见,现行的广东培正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就是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为教学目标,听力和英语写作都以四级水平作为标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广东培正学院办学特色是实施“英语强化教学”, 即通过小班授课(每班不超过40人)对全校大一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英语强化训练。以大学英语四、六级为指挥棒,大学英语课程分为了大学英语听力、读写、口语和自主学习四门独立的课程。根据大一新生的英语高考成绩将学生分成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级别。每一级别的大学英语教学都对应上述的四门课程,每一门课程均占2个学分,这些课程设置符合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要求。培正学院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是实行分级教学,但是每一级别的教学在教学目标方面却没有明显的差别,导致学生在经过一年的英语强化训练后,没有太多的收获,学习效果很不理想。2017年6月份大学英语部大一学生四级通过率,高级组学生为70.94%,中级组45.17%,初级组仅为17.7%。这就说明,高级组绝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好,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相对轻松,因而单纯以通过四级为英语学习目的的教学内容根本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课堂上的教学大部分都是在重复学生们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导致课堂内容缺乏吸引力,学生们没有进一步提高英语能力的渠道和动力;而初级组绝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对于这一部分学生,要求他们备考英语四级,就会导致学生要么为了过四级而苦苦挣扎,最后丧失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勇气,要么干脆直接放弃英语学习,根本没有课堂效率。
在问卷调查中只有9%的受访学生是“为了过英语四六级”而学习英语。因此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发生了严重偏离,导致大学英语课堂变成了四级培训班,学生普遍缺少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在问卷调查中,对于大学英语学习目标,54%的学生选择是“为了将来工作”,25%的学生是 “为了出国留学”,实际情况却是广东培正学院学生只有在大一期间才系统学习大学英语,并且把大学英语作为一门普通的通识课,在接下来的三年大学学习中,只有英语口语选修课,所以想要继续学习英语来进一步提升英语交际能力的学生就没有学习渠道了。“现在学生这点基础英语除了能进行一般的日常生活交际,根本无法应对专业学习或今后工作上的英语需求”[2]613,更不用说出国留学了。
三、调整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进行课程设置改革
(一)调整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会极大地影响教学效率。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学习有方向感,必然会刻苦努力。由于各个高校的学校定位、学生水平、专业需求、学生需求等各不相同,因此高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来制定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使大学英语教学具有人文性,成为拓宽学生知识的素质教育课程,同时又具有工具性,帮助学生在今后更好地学习与工作,而不是简单统一以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作为教学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的民办本科高校应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也应明确为“专业学习和今后工作服务”[2]615。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分级,并且要把英语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相结合,让学生的英语学习与专业挂钩,与企业需求契合,突出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通过英语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以适应未来的工作和专业学习,而不是“一刀切”地备考四级。只有明确了这样的教学目标,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有所学,基础差的同学才能想学能学。
(二)实施课程设置改革
1.采用分级+EGP+ESP授课模式
大学英语课程属于公共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基础性、通用性特征。但学生和用人单位对英语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英语课程设置和社会接轨,充分体现英语的应用和沟通特色”[3]。因此,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必须多样化、多层次且具有持续性才能满足学生与社会的需求。
2016年广东培正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共计2687名,其中艺术系学生为287名,非艺术系公外学生2400名。在非艺术系公外学生中,高考英语成绩最高分数为138分,最低分数为28分,具体成绩分布见表1。
由此表可见,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相差悬殊,因此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课程进度以及教学目标,采取分级教学的方式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切实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操作中,广东培正学院对大一新生的大学英语实行分级、分课程进行教学的课程设置虽然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但是教学效果却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在于虽然大学英语采取了分级形式,但是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却没有做到真正分级。
因此,可以按照学生的高考入学成绩或者按照学生入学英语摸底考试将学生分为提高班、普通班和艺术班。第一学年,提高班学生英语基础较好,这一阶段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完成全面培养英语能力的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课程,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提升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能力,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训练其使用英语的能力,同时还要学习和专业、职业相关的ESPI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 I)课程。第二学年,该级别学生继续学习必修课ESPII课程,为今后进入职场做好语言准备,增强职场竞争力。广东培正学院为应用型财经类院校,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干学科,兼有文、法、艺术、工、理等学科,因此ESP课程可包括:English for Finance,English for Business,English for Computer Science,English for Law,English for Art 等。
普通班和艺术班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且对英语普遍缺少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这部分学生第一学年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学习Basic English课程,重点是进行语法、语音、以及词汇学等英语基础知识的输入,从根本上解决英语基础薄弱的问题,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提升英语学习兴趣。同时,普通班和艺术班学生还要学习Workplace English课程,掌握职场英语基本语言知识,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场景中体验英语学习,为今后的ESP课程学习做好准备。在第二学年里,学生将学习ESPI课程,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实践是提高英语能力的重要手段,ESP课程给学生提供了“专业学习所需的学术英语知识、职场英语知识及相关语言技能”[4],使学生获得了把英语作为应用语言来获取专业知识的实践训练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针对学生不同专业、不同层次设计的ESP课程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多层次性和多用性,为增强职场竞争力做好了语言准备。
2.丰富网络自主学习课程
“在普遍认同自主学习模式可以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与风格,有效地拓展课堂学习及增强学习者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大多数国内高校的外语自主学习情况尚不容乐观”[5]。广东培正学院现有的网络自主学习课程是基于蓝鸽平台设置的自主学习课程,学习内容陈旧,音质效果不佳,导致学生和老师都对自主学习课程很不满意, 自主学习沦为跟风的“空心”课程。因此,要积极开发网络自主学习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英语学习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学习,以保证网络自主学习的效果。学习内容可以涵盖语言学、文学、职业英语、语言技能等方面,可开设“英语语音学”“英语新闻”“进阶职场英语”“英文听讲影片”等课程,这些网络自主学习课程可以从各个不同方面增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升英语能力,是对课堂英语教学的有益补充。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模式使课堂告别了教师一言堂的单一授课模式。大学英语课堂不应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老一套教学方式,而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前,教师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整合教学资源,补充、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英语文化背景知识,还可以将英语知识与专业内容进行融合,提高英语课堂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交叉使用图、文、声、像等多媒体材料,使学生很容易就能明确教学难点和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课后,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全覆盖功能,鼓励学生使用众多交互式学习平台,构建开放式的网络学习环境。例如,借助移动通讯设备、APP、微信群以及QQ群等微媒体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英语学习。明晰的教学目标、分级的课程设置以及新型的教学手段都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给大学英语教师创造更多培训、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跨专业进修学习,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的能力。
(四)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以试卷考试为主要形式,是面向学生过去表现的一种评价手段。终结性评价注重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关注学生成绩排序,评价手段较为单一。随着教学目标的转变以及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大学英语课程的考核方式不应简单地以终结性评价作为评判学生英语学习的唯一标准,而应该引入形成性评价体系,充分注重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采用形成性评价体系,为每一位学生建立英语学习成长档案,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有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调整学习方法,注重平时学习与积累,努力达到课程目标所提出的要求,同时教师也可以得到改进教学的客观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评价对教学的正面导向作用。因此,要根据大学英语改革后的教学目标制定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并逐步加大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比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在大学英语学习中获得不同层面的进步。
四、结束语
民办本科高校在设定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不同基础、不同专业性质、用人单位的不同需求等因素。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紧紧围绕“四化”展开,即:教学目标明朗化、课程设置细化、教学效果量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大学英语教师应积极探索英语教学改革路径,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分级、分课程大学英语教学,在课后要构建开放的、丰富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避免耗时低效的英语学习,为学生今后步入职场做好充分的语言准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谭程标准[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蔡基刚.关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兼考香港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
[3]杜宇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刍议:香港高校英语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10(1):118.
[4]朱金兰. 我国港台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比较与启示[J].外语界,2015(4):72.
[5]刘媛.体验式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