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轨并行 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

2018-01-13雷丽珠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雷丽珠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要保证这门课程常态实施,学校可以通过实践、摸索,实行双轨并行,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即构建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体系,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开发独树一帜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课程”,走独具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之路。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双轨并行 常态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194-02

1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教师及学生对于此课程的认识和态度,探寻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之路,达到课程开足、开齐、开好的目的,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2013年笔者面向所处城区一所学校三至六年级40名学生及20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1.1 问卷调查结果

从问卷调查的内容反映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了十年之久,本应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和热点,但似乎有“亮点不亮” “热点成难点” 的趋势。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约有82%的教师觉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好上”“难教”“怕教”,有75%的学生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兴趣一般,甚至觉得没意思,不大感兴趣。大部分教师仅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学习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资源包”的内容,老师是在“教”学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以上这些问题值得关注与思考。

1.2 分析与反思

1.2.1 课程认识不清晰

许多老师偏面的认为“活动”中有动手,有动手的活动就是“实践活动”;也有教师认为“综合”就是所有学科的综合,是一门大杂烩的课程。这些认识上的误区让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变成了一个大箩筐,白菜、萝卜都往里装。认为开展相应的少先队活动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认为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甚至有的教师将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也理解为是综合实践活动。

1.2.2 师资力量不到位

从调查问卷的情况分析,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很少,许多年级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这些教师对自任学科的理念和教学方法根深蒂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很难接受,所以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倾向于学科化的选题,容易忽视课程本身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同时,专职教师的匮乏和专业知识的缺失也造成了师资培训方面的诸多问题,在市教师进修学校没有专家引领,教师学习培训的机会和幅射面就窄了。

1.2.3 资源开发力度小

综合实践活动专兼职教师过度地依赖“资源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似乎是教师在“讲”在“教”综合实践活动。师生坐在教室里闭门造车,学生像个知识的容器,等待教师将知识塞进容器里。学校没有高度重视资源开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利用当地的社区资源、共建单位、工厂企业及家长的人力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1.2.4 学校没有探寻出一条有效实施课程之路

学校管理层是课程实施的领头雁,对课程实施没有明确的实施方案,没有探寻出一条有效课程实施之路,以致于教师犹如瞎子点灯,在低效的实践中自己边做边摸索,对课程实施的力度也有就没有多大的积极性。

从本次师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困难重重,很有必要在针对课程制度的建立;课程内容(主题活动系列)的选定;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课程实施的创新策略,课程实施效果的提升上进行研究,才能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

2 实行双轨并行,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策略

该校为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首先对三至六年级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教材进行全面梳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主题式的活动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主要形式,做到不照本宣科,不面面俱到,让专兼职教师易于操作,充分利用课程表安排的时间开展活动,使综合实践活动呈完整的主题形式,深入有效地开展,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质”上寻求突破。其次,为弥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少,内容单一,师资力量薄弱等不足,创造性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课程”,充分挖掘教师的自身特长及引荐校外人才,集中时间,面向全体学生,创新性地开展学生乐衷的丰富多彩的实践类课程。学校实行双轨并行,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

2.1 构建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体系,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

如:三年级开展“亲近自然”主题实践活动,重点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观察的对象可以是小动物、植物,也可是自然现象。在观察前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观察计划、观察方法和观察步骤。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维的习惯,并从中得到启发获取知识;四年级开展了“走近生活,创意手工”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重点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创造能力”,如折纸、剪纸、泥塑、利用废旧物品重新组装等,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如“神奇的蛋壳”“有趣的瓶盖作画”“趣味剪纸”等一个个小主题活动在孩子的高度的热情中产生了。五年级主要是以“走进家乡 品味文化”为主题,重点培养孩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多种渠道收集材料、整理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如:开展家乡的美食、家乡的古建筑、民俗风情、北苑茶韵、美丽的建瓯风光等一系列的的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以“走向社会、开拓创新”为主题,开展了“走进利树集团、相拥环保”、“走进消防、共筑平安”、“建瓯早餐小调查”、“建瓯的房地产调查”等综合实践主题活动。通过讓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中参与实践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和利用网络搜集并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样体现课程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等特点,更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该课程的价值。

在实践活动中,三至六年级学生分别从“亲近自然” “美化生活” “关注家乡” “走向社会”四大主题中获得亲身参与探索活动的体验,学生每一学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主题活动开展的全过程,逐步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学生积极投入到完整的主题活动的全过程,用独特的视角和方式了解自然、感知社会,增强了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养成了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促进了学生个性健康和谐地发展。endprint

2.2 开发独树一帜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课程” ,走独具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之路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课程”是该校常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改革举措,学校确定每周四下午为课程开展时间,组织全体教师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开辟特色课程,同时充分利用社区优势和家长资源,让有特长的社会人士和家长义务为学校开设特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课程”这一新生的模式和实施,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打破年龄和年级约束,自由选上校本课程特长课,充分弥补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少,内容单一,师资力量薄弱的不足。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有艺术教育类课程,如校园舞蹈、古筝、合唱、板画、水粉画、邮票设计等;有社会实践类课程,如生活DIY、让废品闪光、折纸、剪纸、板画、围棋、小主持人、神奇的叶脉、摄影、串珠、插花、拼盘等;有传统文化类课程,如软笔书法、硬笔书法、唐诗鉴赏、宋词鉴赏、三字经诵读、弟子规诵读、文言文鉴赏等;有信息技术类课程,如小记者摄影、动画鉴赏、flash制作、多彩PPT等;有体育运动类课程,如篮球、足球、田径、乒乓球、羽毛球等;还有学科拓展类课程,如趣味数学、名著阅读等。同时引进外援,聘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特长教师和有特色才艺的家长进校任课,开设了拉丁舞、跆拳道、魔术气球、古琴、架子鼓、围棋等特色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课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同时还锻炼学生的意志,拓展学生的视野,把快乐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创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

2017年笔者仍以这所学校三至六年级的40名学生和20名任课教师为问卷对象,前后对比,反映出师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管理和运作策略的实施后的态度。调查结果表明:(1)学生很喜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别期待上这门课程;(2)教师能发挥自身优势,弹性地实施课程;(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普遍规范实施,有实实在在的效果;(4)學校开发独树一帜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课程”,构建特色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体系,能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

总而言之,实施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课程”双轨并行完善了课程体系,既贴近、适应、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学生学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又促进学生能力形成的梯度结构,培养了学生的个性,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和诣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同时还锻炼学生的意志,拓展学生的视野,把快乐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有效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

参考文献:

[1] 邹开煌.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指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6.

[2] 郭元祥,沈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培训资源库.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7.endprint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洞悉榜样的力量
初中英语的实践活动课程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让语文插上综合实践的翅膀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综述
为学生的阳光人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