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对于学校立德树人的特殊要求
2018-01-13苟临云
苟临云
摘 要:学校作为德育主阵地,应采取积极的教育方式,适应当前先进的教育网络传媒,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弘扬传统文化中德育精髓,关注少年儿童心理成长的特点,肩负责任,把儿童的健康成长与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
关键词:德育;素质;身教;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03-01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立德树人是传承中华民族灵魂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德育则是中华民族精神凝聚的体现。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进一步加强小学德育工作。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精髓才能继续延续下去,从而培养出国家的栋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支撑良好素质的形成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给予多方面的培养及多种教育活动的总称。小学阶段的德育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奠定基础,但面临着新科技革命的挑战和少年儿童身心发展新特点的挑战,因此,抓好德育工作是新时代教师势在必行的任务。例如,在开学初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教室,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评比栏,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不比智力比毅力,不比起步比进步。”又如,表扬学生个性的绘画、剪贴版面等,每周利用班会,总结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对有点滴进步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表扬,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同时对自己有了信心。
二、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是现代传播工具以最快的速度向少年儿童传播最新的消息,以最大限度的知识拓展少年儿童的视野,以强大的感染力熏陶着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二是现代传播工具对少年儿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顾及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他们思想品德发展的轨迹,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工作。例如,我所带的一个班,在一、二、三年级时,全班学生整体素质都比较高,但到了四年级后,这个班学生各方面有了变化,有的学习有了松懈,有的纪律性不强了,还有的由内向变得外向……通过了解后,我抓住问题的实质,通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的态度。由于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要求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行为当中,必须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因此,不能一味地要求学校去进行教育,我们必须联合家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栋梁之才。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家长与学校的培养目标达成共识。
三、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
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我们积极应用互联网手段进行德育。一是从传统单调的书本中,解放小学生的思想;二是通过动漫影视手段疏导与吸引学生;三是为小学生更加深入地解析关于德育的每一个辅助性材料。例如,通过“卧冰求鲤”的故事,学生懂得为人孝道;通过“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尊老爱幼。如果通过书本单调地向学生灌输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他们会很难读懂其中的精华,但是通过现代化网络教育手段,就能够形象生动地将传统文化典籍(如《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中的精华让学生继承。
四、彰显言传身教的作用
小学生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犹如一张白纸,好奇心强且极具有模仿能力。因此,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行为在学生潜意识中会形成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模仿对象。所以,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素质,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以便适应各种不同的教育对象。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发挥榜样的示范动作,身体力行,通过自己的行为积极引导学生。教师需要树立榜样人物,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榜样疏导。
五、克服心理不健康的弊端
现代的家庭生活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学生心理受到严重的伤害,例如,父母的离异可能导致学生性格孤僻,使其社會适应能力降低。若他们受不到良好的德育,长此以往会对未来有着严重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德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阳光开朗的性格,为其未来发展夯实基础。德育的缺乏,会导致一些学生自制能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极强等坏毛病。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其个体素质能力的培养,而且影响着未来我国学生的总体精神面貌和素质水平。所以说,开展小学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德育建设作为一项关乎国家、关乎社会未来的事业,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赵喜成.谈学生德育建设的重要性[J].教育革新,2013(8).
[2]刘秀芳.简论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生活教育,201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