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山区小学大班额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结题报告
2018-01-13赖国勇柯于莲
赖国勇?柯于莲
摘 要: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基于广东省河源市第二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大班额下教师对全体学生平均关注程度下降、学生接受教师指导和自我展示的机会减少的情况下,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解决大班额与高效教学之间矛盾的方法,使新课程背景下大班额课堂教学中人人有参与的机会,人人有被教师、同学关注或展示个性的机会,实现有效教学到高效教学的跨越,引领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长的幸福,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即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山区小学;大班额;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1-05
我们将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决下列问题:如何打造一支适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师团队;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内驱力;如何构建学生学习型团队或小组建设;如何把握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要素,基于山区小学大班额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对大班额课堂教学的学生课前导学与课后辅导相关机制的研究;等等。为此,我们的研究与取得成果如下: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校地处粤东北经济欠发达山区广东省河源市市区中心,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外来打工人员子女、进城务工子女的增多,加之我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迅速提高,导致生源剧增。目前,我校最小的班额就有62人,最大的班额已达到75人。这样的大班额,影响教师对全体学生的关注深度,学生接受教师指导和自我展示的机会相对减少。这种超大班额现象已经严重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制约了教育教學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由此可见,克服大班额的制约,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会更有利于课改实验的推进与发展。因此,我校提出“基于山区小学大班额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这一课题。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相关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解决大班额与高效教学之间矛盾的方法,使新课程背景下大班额课堂教学中人人有参与的机会,人人有被教师、同学关注或展示个性的机会,实现有效教学到高效教学的跨越。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大班额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等。
2.研究内容
在实践过程中,根据课题实施方案,我们有所侧重地研究了以下几点内容:
(1)对教师团队整体素质打造的研究——这是大班额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使中老年教师二次成长。
(2)对学生学习型团队或小组建设的研究——这是大班额高效课堂的教学基础。以四人合作小组为龙头,全面规划来推动小组学习型团队建设与培训:让学生在学习中分享,分享中探索,探索中创新,创新中挑战,挑战中反思,反思中践行,践行中突破,突破中发展。
(3)把握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要素——这是大班额高效课堂教学的重点。高效课堂的要素有哪些?如何在过程中把握实施这些要素,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使课堂真正实现从有效到高效?
(4)对教学模式实践尝试探索与研究——这是大班额高效课堂教学的难点。探索与研究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形成操作性较强的、可供参考的模式是本课题的难点,也是重点。
(5)对大班额课堂教学的学生课前导学与课后辅导相关机制的研究——这是大班额高效课堂教学的辅助措施。课前导学和课后辅导有相关的机制,形成可操作的策略与方法,从而为高效的课堂提供帮助。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项课题研究采取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反思、纵向对比法等的研究方法。总体采用行动研究法,课内课外有力结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注重理论、实践双管齐下。结合本校特点,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研究,在研究中推动。资料收集时,将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相结合。资料整理与前后测量分析时,采用相应的测量法和统计法。教师和学生在研究中重点记录既往行为和表现,为当前和以后的行为改进提供重要参考。
四、课题的研究思路
1.调查硏究与文献查阅
具体说来,通过调研与文献查阅,确定本课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2.全面制订硏究计划
3.学习交流研讨
定期提供学习资料,提升教师理论认识;鼓励教师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我的教育教学”。包括“我”遇到什么问题,“我”怎样想方设法解决,在解决中“我”遇到的分歧问题或困惑,交流得失,资源共享;定期举办交流研讨会,推广教育教学经验和教科研成果;请专家讲座,提升教师的理念,提高专业发展;走出去,开阔眼界,学习借鉴,提升课题研究质量。
4.开展教学行动研究或实验硏究
以“小课题”研究为抓手,推动以大班额高效课堂教学的全方位的校本教研或实证研究。
5.确定研究成果类型
6.科研成果推广平台
教师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创造性的科研活动。优质的课案、优秀的教学设计、试卷和试卷分析、录像课例、教育教学故事和论文、课题研究报告等都将是宝贵的课题科研资料。学校要利用各种平台推广教师高效教学的成果。endprint
五、课题的研究措施
(一)加强组织管理,强化研究意识
1.组建研究小组,形成研究网络
课题申报以后,我们就积极组建实验队伍,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由赖国勇校长担任总课题组长,赵莉副校长负责研究计划的制订、过程的管理、研究质量的考核;学校工作部主任、备课组长、年级信息员为课题组成员,负责落实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提供研究信息,总结研究经验;校长、主任为课题组指导老师,对课题组开展实验,给予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提供有效的保障。
2.确立实验班级,明确研究内容
我们选择了一些班级作为实验班,根据学科特点、班级的状况、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通过分析调查,确立研究内容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凸显新课程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能得到有效改变,变学生接受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长的幸福,肯学、乐学、会学、学会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即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
3.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教学研究
为了开展好课题研究,给课题组老师提供研究支撑,课题组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撰写了课题方案、教育理论、各学科与课题整合、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等大量资料,提供理论指导。二是搜集兄弟学校开展相关研究的经验以及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研究资源等,提供研究借鉴。三是发掘我校已有课题“有效运用网络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研究的成果,提供研究经验。
(二)营造研究环境,做好实验保障
1.借助校本研究,进行课题培训
(1)對教师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学校课题组的相关领导分期分批对教师进行了培训,给大家开讲座。2013年12月16日,我们学习了“大班额高效课堂教学的难点”;2014年3月12日,我们分学科学习了“高效课堂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呈现”;2014年9月25日,我们学习了“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等内容,开展教学行动研究或实验研究。
(2)我们以“小课题”研究为抓手,推动以大班额高效课堂教学的全方位的校本教研或实证研究。学校还经常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师充分利用了远程教育《信息技术》资源中的办公软件培训、网页制作工具培训、课件制作技能培训、常用工具软件下载等方面的培训教材,对全校教师进行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培训,提高了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为高效课堂各学科中教学资源在课堂中的优化与应用提供了技术条件。
(3)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课题开题后,学校经常不定期组织有关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考察,开阔视野,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最新的教育发展趋势和教育科研动态。通过学习,教师们对一些新兴的教学理论有了全面而系统的学习和思考,教师本身的教学科研能力也提升了不少,为课题的实施做了强有力的铺垫。
(4)鼓励教师多思考、多探索、多写论文。开题后,我们要求每位教师经常写教育论文,尤其是实验班的老师,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个月写出实验反思,每个学期写出一份实验总结,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师优秀论文评比,并给予表扬奖励。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励大家勤于反思、善于总结。
2.提供设备支持,搭建研究平台
(1)为了保障课题的正常开展,学校将每个电脑室的微机配置改造成几个网络下的Windows95、Windows98操作系统,达到中档以上配置水平,建成网络教室,学生能上Internet,使其具备开设信息课条件。
(2)学校给每位教师配备了一部笔记本电脑,并在多媒体教室配备光驱和声卡,强化功能,为教师备课、上网学习、制作课件提供了支持条件。
(3)建立校园网站,开发多媒体平台。我们建设了一个以主控室为控制中心的综合应用型校园网。到目前为止,学校的每个电脑室、办公室及教室的电脑都全部连入了校园局域网。利用交互式多媒体电视教学系统和校园局域网,我们建立了一个通畅、高速、性能强,能同时传输资料、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号的传输系统。所有信息点均可通过主控室服务器ADSL宽带接入国际互联网。现在全校160名教师都加入了校园网,基本实现了校园资源共享。这个校园宽带网络环境为我校的高效课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除此以外,学校还添置了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数码摄像机、照相机等设备,这些设备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备课和学习,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互动空间和平台,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三)着眼教学实验,落实研究过程
1.开展教学研究,提高研究能力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为此,我们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落实研究,通过对不同课堂教学的研究,探索出适合山区小学大班额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大班额下高效课堂模式,我们不求同、不求异,但求活、求新。在新课改中追求科学发展、高效发展一直是我们全体师生共同的目标。
2.抓好以点带面,撬动校本教研
每个学科组每学期举行一次课题教学研讨会,授课教师是课题“点”上的实验班教师,参与听课及教研互动的是校本教研“面”上的全体同科组教师,以课题教学研讨来拉动校本教研。
全校各学科均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全面铺开“六个一”校本教研活动,并形成一种常态。“六个一”校本教研活动为:每个课题实验教师每学期上一节公开的研讨课、每周写一篇教学案例反思、每学期写一篇教学研究论文、每周提一个有价值的教研问题、每月写一篇评课稿、每学期做一个小课题研究并总结提升(这一项主要是教学行动研究,研究问题是课题实践中的小问题)。在“六个一”校本教研活动中,要求参与课题的实验班教师做出表率,同时要求“六个一”校本教研活动紧绕“大班额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这一中心,在教学实践中做好这方面的研究。如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反思要对高效课堂模式进行常态性反思研究。又如,撰写教学研究论文要从探索高效课堂的一般规律、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进行总结与提升。endprint
(四)丰富研究资料,推广实验成果
1.加强常规管理,积极评价考核
学校把教学科研实验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中,并与绩效挂钩,与教师职评、晋升挂钩,以此激励教师搞好课题实验工作。
(1)开题后,各实验教师要拟定实验方案,制订实验计划、实验跟踪表等,以利于科研工作正常开展。
(2)每次参加完业务培训后,课题组成员要填写好《参与课题研究记录表》。
(3)每月的28日,我们定为课题研究例会日。在会上,实验老师要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并上交实验反思材料。
(4)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围绕承担的课题上好一节实验课,上交有关教案及自我评价表。
(5)期末写好课题阶段性总结和论文。
2.抓住过程研究,搜集整理资料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老师非常重视研究资料的搜集。一是学习资料的搜集,如“学科教学与课程整合”、教学改革与实践、兄弟学校相关课题研究的经验等。二是教师研究活动资料的保存,如研究会议记录、课题研究大事记、公开课、教研课材料(优秀教案、课件、课堂教学实录)等。三是涉及学生的资料,如各种调查问卷、测试评价分析、学生学习体会等。四是研究成果资料,如课题研究月报表、研究阶段小结、研究论文、师生获奖的证书等。课题研究中,教师们每走一步都尽量留下研究的足迹。
六、课题的研究成果
(一)建构了一条适合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师,离不开教师的文化修养、艺术能力、人文阅历、教育品质等,因此,要使课堂高效,進行师资队伍建设是前提、是关键。结合我校打造山区小学大班额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效途径:
1.形成“制度”系列,保障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为了引领我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我校出台了系列制度,汇集成《制度汇编》一书,其中的《教科研队伍管理制度》《教学观摩活动制度》《政治、业务学习制度》《课题管理制度》《教师听课评课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制度》《科组教研活动制度》等制度,保障和规范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引导着教学科研的发展方向。
2.打造“阳光教师”,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结合我校“阳光教育”的理念与课改,我校开展了打造“阳光教师”、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系列活动。自课题开展研究以来,我校启动了“七个一”阳光教学工程,即要求每一位教师每月读一篇教育论文,每月写一篇教育随笔,每周写一个课后反思,每月写一个评课记录,每月写一个课堂实录,每学期完成一篇高质量论文,每月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
3.建设“五种教师”队伍,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为了打造一支适合课改的阳光优秀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自课题开展研究以来,我校致力“五种教师”队伍建设,既引领教师有梯次的发展,又让优秀教师引领全体教师的发展。至今,我们已培养了40多位各层次的“五种教师”。五种教师分别为:教坛新秀、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这样的梯次培训,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中老年教师二次成长,从而构建了一支能够适应高效课堂的专业教师队伍(构造图如图1所示)。
4.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带动教师队伍发展
自课题开展研究以来,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我校大力推动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工作,以“名师”来带动、影响、辐射校内外教师的专业成长。其中省级名师工作室“赵莉工作室”和市级名师工作室“柯于莲工作室”在这期间都积极开展了工作室的学员跟岗工作、课题研究工作及其他常规工作。而2016年,我校的“五种教师”柯于莲、刘敏、宋日玲、李素敏四位教师又被河源市教育局聘为河源市首批首席教师,她们正在全市各学科内发挥自己的名师引领作用。这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既培养了我校的“名师”,又带动了我校教师队伍的发展。
(二)建构了大班额下合作学习小组的运作策略
我们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由主体的学习质量与效益决定的,而质量与效益和学法、策略有关,因此,抓“学”的策略十分重要。为此,我们重点建构了大班额下合作学习小组的运作策略。大班额环境下如何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协调各小组之间的实力,提高各小组的凝聚力,激发各小组之间的竞争力是课题研究的内容,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建构了大班额环境下合作学习小组的运作策略(如图2所示)。
1.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可以通过谈话、问卷、测验、看成长记录袋等调查了解的方法,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信息技术水平以及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合作学习方法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分组。首先,各小组人数要适宜,可以是传统做法的四人小组或六人小组,也可以是适合大班额的新型子母组形式(全班分为若干个大组,大组长带领若干个小组)。其次,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协调和谐”的原则,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混合编组,便于每个小组内学生充分交流和展示,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带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第三,要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选好“主持人”“记录员”“材料员”“汇报员”等。为了避免优秀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的不均衡状况,消除合作活动中部分学生盲目自信或过度自卑的不良心理,可以定期进行角色轮换或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中交换角色。
2.培养团队意识
当一个小组组建成功后,严格意义上讲,这还只是形式上的一个小组,不是实际上的一个合作小组。培养小组的团队意识至关重要。为此,在合作小组建立之后,要马上开展小组的团队意识培养。这时,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各合作小组建设自己的网络空间。学生在网络空间设置组名、组徽、组号等标志性的东西,激发学生的团队归属感。同时,给各个小组一个汇报展示的机会,再次强化小组的团队意识。endprint
3.形成凝聚合力
当一个个合作小组初步有了团队意识之后,教师需要通过活动来培养团队的凝聚力。活动的设计可根据班级的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来定,或是在趣味游戏中,或是在小组集训中,或是在信息化的任务驱动下,引导学生感知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以及团队凝聚力给自己带来的温暖和成就感。
4.引入竞争机制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竞争更能激发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所以,教师要引入竞争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的即时反馈性,对小组的合作学习效果进行即时评价,促进各小组提高合作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5.进行多元评价
小组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自评,自评主要是小组长根据小组的情况,给予自我评价。二是互评,互评主要有子母组中的母组长组织子组长,对各子组进行网络投票的互评。三是家长评,家长对孩子在家的合作学习能力进行评价,给予不同级别的星级评价。四是教师评,教师的评价主要是一个综合的评定,每周一评。信息化环境下,对小组的评价可以借助网络的评价保存功能,充分运用数据来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指标去评价:小组空间的建设情况、组员的表现情况、小组的合作能力、小组的成绩等。
这些策略构思精妙、操作要点明确、整体性与实效性强。大班额环境下,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改善并提升大班额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建构了大班额下高效课堂的实施要素
我们认识到要实施高效课堂,就要对高效课堂的生态有正面的高水平认知,其中对高效课堂的结构要素的认知十分重要。大班额下,如何落实课堂的高效性?在实施过程中哪些要素是必须把握好的?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与研究,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从课堂教学流程要素、教师的行为要素、学生的行为要素、师生的课堂表现要素几个方面建构了基于山区小学大班额下高效课堂的实施的要素:
1.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第一,要始终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上、中、下三类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能得到持续不断的发展,发展的重点是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终身学习能力。
第二,要深度把控文本并灵活处理教材。即要把学科教材研究透彻,并能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
第三,要切实拟定可行的课时三维目标。一是知识与技能目标,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之符合学情、教情,并能在课堂运作的过程中得以落实。
第四,要科学组建适合的课堂教学流程。即要认真组织与实施“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流程或其他突出主体性的学科课堂教学流程。
第五,要灵活选择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即要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与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等策略,突出主体与主导的原则,主导要将主体推到主动建构知识的位置上。
第六,要以学科的思想方法去统领教与学。即要把学科的思想方法放在重要的位置,去统领学科的建设及教与学。
第七,要注重思维与思维品质的培养与训练。在学科教学的全程中,要重视培养与训练学生形式逻辑思维能力与辩证逻辑思维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独立性、求异性、灵活性、有序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思维品质。
第八,要精心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练习。即要有再现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发展性练习,去满足上、中、下三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要注意练习的多样性、趣味性、针对性与思考性。
第九,要采用激励性、即时性的评价。即学科课堂教学全程要依据学生的层次水平,采用不同的激励评价手段,特别要加大对后进生的评价力度,以促使他们有进取心、自信心与成功感。在信息化的今天,我们引入信息技术,利用电子书包的互动功能,能即时进行评价和评测,因此能更好地检测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体現了课题的高效。
2.教师的行为要素
第一,科学性。一个教师,无论是哪个学科的教师,都应具有科学的思维和理念,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科学地组织学科课堂教学;要对所任教的学科有系统科学的知识建构和学科思维。
第二,引导性。要实施高效课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从“台前”退到“幕后”,从讲授者彻底转变为引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的主要作用不再是简单地口耳相传式地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去学习、探究、创造,从而达到课堂的有效和高效。课堂具有引导性,这是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
第三,灵活性。灵活性指对教材的运用要灵活。“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要实施高效课堂,教师必须突破对教材的依赖这个瓶颈,在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对学生学科素养和能力培养为核心,灵活运用教材,凸显学科特点和学生素养,联系生活,拓展教材的空间,这是高效课堂的必备要素。
第四,技术性。技术性是信息化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大班额环境下,要实施高效课堂,教师不仅要掌握不同信息技术的使用,还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借助现代科技的翅膀,促进教学从有效到高效的发展。
第五,合作性。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教师与他人之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合作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校级合作、家校合作、师师合作、师生合作、资源共享等。通过合作,可以优化教育资源,整合教育力量,从而通过合力打造高效的课堂。
第六,智慧性。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有个性的自主的个体,在新的环境下,更要求教师智慧地备课、智慧地教学。智慧来自学习,因此,教师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智慧来自实践,因此,教师要在自己的岗位开展各种有益的实践;智慧来自反思,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总结提升、形成智慧。
3.学生的行为要素
第一,主动性。高效课堂环境下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凸显生本。传统的课堂环境下,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重视,大多数是教师讲授或者是问答式的牵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或者是被动式地学习,或者是被主动性地学习,课堂的学习效率不高。只有真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课堂才是属于学生的,课堂才是高效的。endprint
第二,自主性。自主,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在主动性的基础上,学生能自主地学习知识和技能,能自主地运用合作策略,能自主地选择学习方法,能自主地探究问题。当学生有了这种自主性,学习的行为才真正是“我要学”,高效的课堂才能得以落实。
第三, 合作性。由于山区大班额的环境,要实现高效课堂,合作必不可少。教师要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协调各小组之间的实力,提高各小组的凝聚力,激发各小组之间的竞争力,在合作的环境下,在生生的互动中,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碰撞出思维火花,产生智慧成果,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从而达到课堂的高效。
第四,分享性。通过自主性、合作性的学习,学生会取得一定的学习成果,成果的分享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形成集体的智慧,因此,能与他人分享学习的成果,具有分享的品质是高效课堂学生的一种行为要素。
第五,钻研性。教学中,如果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课本和教师提供的知识,没有钻研的精神,课堂的高效性就难以体现。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的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学生要形成学科的思维和品质,要具有钻研性,积极探究学科知识。
第六,实践性。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实践得来的知识,才能沉淀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和能力。在高效课堂中,知识不是讲授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实践得到的。针对不同的学科,学生的实践方式可以各不相同。
第七,探索性。探索性强调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是问题的发现者、探究者,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年龄层次的高低,这种探索能力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第八,坚韧性。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遇到困难,有些学生会半途而废。要打造高效课堂,学生的坚韧性品格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学习中,学生确定了学习目标后,就需要用坚韧的品格去探索、去实践,最终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第九,批判性。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批判性思维是现代社会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在课堂上,学生要具有批判性的思维,对已知知识提出质疑和挑战,从而探索更多的未知知识,提高学习的能力。
第十, 创新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假设我们的课堂只是引导学生去学知识,这样的课堂也算不上是“高效”。在高效课堂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可以是对文本的加工、质疑,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去运用,可以在创设情景中去演绎等,高效的课堂一定有创造的出彩之处。
4.师生课堂表现要素
第一,语言轻松幽默。轻松指课堂的语言不给师生双方的思想施加压力,杜绝语言暴力,轻松的语言是和谐课堂的基础,幽默则需要师生的心灵更好地交融以及师生个人的人格魅力提升。高效课堂下,构建的是一个平等交流、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师不再需要用威严的仪表、厉色的语言来“统治”课堂;学生在语言的表达上不再慑于教师的权威而不敢平等对话。教师要有跨越代沟的能力,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对话,学生要用自身的素养与教师大方交谈。
第二, 实验精彩纷呈。在高效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实验总能表现出各自的精彩,不追求统一形式,不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个学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实验去呈现教材,去演绎自己的理解,去拓展想象的空间,于是,课堂的实验就会精彩纷呈。
第三, 互动才华横溢。互动,是高效课堂的重要表现要素。互动的效率是衡量高效课堂的指标之一,只有激发师生灵感的、体现师生才华的互动,才能促进课堂的高效。师生才华横溢的互动,可以促进课堂的生成,拓展思维的空间,形成智慧。
第四,分享毫无保留。没有分享就没有集体智慧的形成,当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时,应该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感知、认识、理解、收获、疑惑等与大家分享,只有这样的分享,才能引发師生共同思考,激发师生的智慧,最终形成集体的成果,内化为个人的能力。
第五, 思维充满智慧。智慧地教、智慧地学,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体现。没有思维的智慧,就没有课堂的高效。在高效课堂中,师生的思维都充满了智慧,而这种智慧的形成则跟前置性教学以及学科思维素养的培养等有关。
第六, 练习高潮迭起。高效课堂中,练习不是单一的、枯燥无味的。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就要注意练习的趣味性、选择性、梯度性。力求练习充满挑战性、知识性、趣味性、拓展性,能吸引学生。练习高潮迭起,课堂的高效性才得以体现。
第七,评价中肯激励。中肯激励性的评价,是指教师用中肯的、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第八,教学充满激情。充满激情的教学指课堂上师生精神饱满,语言大方丰富,兴趣浓厚,对教学都充满了强烈的情感。充满激情的教学,能激发师生身心的巨大潜力,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四)建构了大班额下高效课堂教学的操作模式
正面认识高效课堂的生态、结构、要素是十分重要的,那么, 依靠怎样的规范行为去落实对高效课堂要素的认识呢?这就要建构高质量的操作模型或模式,在把握了高效课堂的实施要素的前提下,结合山区大班额的实际,经过几年的摸索,我校初步形成了大班额下高效课堂教学“三环六步”的教学模式。
所谓“三环”指的是前置性学习、课堂学习、课后辅学三个环节。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对“高效课堂”进行了重新定义,所谓“高效课堂”,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45分钟教学,而应包含前置性学习和课后辅学,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无处不在,课堂的高效性就更能体现。
1.前置性学习
(1)前置性学习内容:前置性学习内容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文本的特点、学生的需要来定。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前置性学习内容的设计:其一, 为新知成长的旧知、经验;其二,新知基本内容、呈现程序、再现性的基本练习、学习中不解的问题。endprint
(2)前置性学习形式:预习提纲加练习题、导学案、教学案等。
(3)在课前导学环节,第一,要求教师备好导学内容,设计好学习内容。第二,充分运用云平台,共享导学案,学生进入空间根据导学案自学。第三,课堂环节对前置性学习效果要有检测,再进行二次备课。
2.课堂学习
“六步”教学即目标导引—问题导入—合作互助—交流提高—当堂测评—拓展延伸六个基本的步骤(如图3所示)。
“三环六步”教学法是基于山区小学大班额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其中课堂教学环节是重点,课前导学是前置性学习,课后辅学是后续性学习。
(1)目标导引。对于教学目标,一是教的目标,二是学的目标,教的目标,要求教师心中有数,学的目标既要求教师心中有数,也要求学生明确。高效课堂下,学习目标起着导引的作用,没有了学习目标的课堂,对于教师来说,多少有些盲目和随性,这种教学往往基于个人的经验而出发,导致课堂的效率大打折扣。有了教的目标,教师对课堂最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有个初步的预设;有了学的目标,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目的更清晰和明确,于是才有接下来的有效学习。当然,高效课堂下的目标导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标不再是文本的单纯再现,而是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学生年龄实际、文本特点等进行设计,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等去达成课时的三维目标。这里的教与学的目标从本质上来说是融为一体的,只是角色不同、说法不同而已。
(2)问题导学。为了使课堂达到高效的目的,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改变课堂的“一言堂”或问答式教学,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精心设计导学任务单。通过导学任务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根据任务单的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导学时,对任务单的设计有严格的要求。第一,任务单界面要清晰。因小学生年龄较小,所以要求任务单整体设计清晰。第二,任务指示要明确。任务单是给小学生任务的指示,所以,在指示时切忌模棱两可,明确告诉学生干什么、怎么干等。第三,任务单中的问题设计要切中要点。任务单中的问题也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根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的需要来设计。第四,任务单的问题设计尽可能做到层层推进。也就是说,在设计任务单的问题时尽量不要重复啰唆地设计问题,而要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而引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达到课堂的高效。
(3)互助合作。为了实现课堂的高效,教师引导学生在合作互助中进行学习,通过生生的互动交流激发问题思考,产生思维火花,形成智慧成果。高效课堂环境下,合作学习也具有鲜明的特点:①合作学习的领域更广;②合作学习的同伴更多;③合作学习的方法更活。
问题导学后,引导学生在小组的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评价,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的效率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
(4)交流提高。由于各合作小组的人数基本以4~6人为主,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范围内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但鉴于各小组的差异性以及学生选择的多样性,所以,在全班范围内的交流必不可少。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全体性的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形成学科语言;可以引导学生取长补短,提高水平;可以达成共识,巩固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创造智慧;可以在求异中质疑,形成批判性思维。在这个过程中,交流就代替了过去教师的讲解,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掌握概念,探究出规律,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5)当堂测评。通过课堂前几个环节的学习,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何?还存在哪些疑问……这时候,课堂的测评就很重要了。基于山区大班额的实际,传统的测评方法很难达到效果,而信息技术环境下,由于电子书包的引入,利用电子书包云学堂的交互功能及即时性,能较好地实现这一目的。通过评测能较好地反馈课堂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6)拓展延伸。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而课堂应该是“无限”的。所谓“无限”,是指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情境,延伸课堂,营造处处是课堂的环境,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讓学生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从而达到课堂的高效性。
3.课后辅学
教师在设计辅学任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知识的巩固性。设计的辅学内容可以在测评的基础上,根据情况进行再次巩固。
第二,知识的衔接性。设计的辅学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联、有知识衔接。
第三,思维的拓展性。设计的辅学内容要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
第四,能力的培养性。设计的辅学内容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如语言输出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五,课后辅导到位。其一,错题思路教师及时辅导到位;其二,对作业典型问题教师及时纠错到位;其三,对作业个别问题教师及时当面指导到位;其四,各种错误类型教师归纳总结改错到位。
七、研究成果推广的范围
本研究成果推广的范围主要有:
(1)校内推广。在部分实验老师研究出初步的成果之后,我们在全校范围内通过讲座、研讨课等形式进行了推广。
(2)在河源市市直小学进行推广。借河源市教育督学来学校督学的机会以及河源市小学语文市直教研组在我校开展活动的机会,向他们推荐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他们再把成果推广至市直的其他学校。
(3)在河源市范围内进行推广。2016年6月,我校的刘巧燕和丘子珊两位老师在河源市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上推广了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两位教师都荣获了特等奖。2016年12月,河源市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在我校召开,我校十一位教师从不同的类型去展示高效课堂,以实际行动向河源市范围内分管教育的领导及各学校的校长们推荐了本课题的教学模式。
八、研究成果取得的社会效益
自开展本研究以来,我校教师的培养方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而且涌现了一批省、市级名师,其中赵莉老师作为广东省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在广东省有一定的影响;柯于莲老师先后荣获“河源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第九批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称号;刘敏老师代表河源市在全国小学语文教研会授课并获得一致好评,被评为“真语文之星”;2016年7月,我校的柯于莲、刘敏、宋日玲、李素敏四位教师被聘为河源市“首席教师”。我校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endprint
2015年,我校16位教师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荣获市级优秀课例。
2016年1月,柯于莲、刘敏老师等11位老师在市直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评比中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2016年6月,我校的刘巧燕和丘子珊老师参加了河源市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教学大赛均获得了特等奖。
2016年10月,我校5位教师参加河源市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录像课,三位获得一等奖。
2016年11月,我校6位教师参加全国信息技术融合课大赛,4位获得一等奖。
2016年11月,我校26位教师课例获“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市级优课,2个课例获省级优课。
2016年11月,朱惠爱老师、宋日玲老师获河源市2016年小学英语语音和会话教学优秀案例评选一等奖。
2016年12月,河源市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上,我校的11节高效课堂展示课获得一致好评。
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及实验班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篇,从理论上提升了高效课的研究,并辐射了研究的成果。
九、分析和讨论
(1)通过“基于山区小学大班额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的课题研究,提高了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我校通过多种途径对教师进行了系列培训,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是邀请高校专家教授来学校为教师们做高效课堂的培训;二是通过校本研讨课进行培训,每学期都开展课题的研讨课,在研讨中提高教师的水平;三是通过校本研究来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每学期的教研活动都安排了课题讲座和科组研讨活动;四是走进发达地区的学校参观学习,学习他们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不断的研究学习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我校的教师队伍正以“阳光教师”的形象展示着自己的风采,近年来我校教师获得的诸多荣誉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
(2)通过“基于山区小学大班额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的课题研究,把握了高效课堂的实施要素,为今后如何更好地实施高效课堂提供了理论依据。在这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最终形成了高效课堂的六要素。高效课堂要素的提炼为教师们今后如何进一步落实高效课堂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了参考。
(3)通过“基于山区小学大班额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的课题研究,创新了课堂教学的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课题的研究下,我们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最终形成了“三环六步教学法”,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基于山区大班额的实际而形成的,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是基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而得来的。经过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2016年我校的两位教师分别获得了河源市的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教学大赛的特等奖,从这个层面印证了我校课堂教学的效果。
(4)通过“基于山区小学大班额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的课题研究,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素养。
本课题的研究基础是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合作性、探究性,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加强,学生的探究水平得到了提升,综合素养正在逐步形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也是本课题研究的落脚点,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各项比赛中荣获佳绩印证了这点。
十、反思和建议
1.反思
(1)开展“基于山区小学大班额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引领了我校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在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之所以能走得比较快,得益于本课题的研究,2016年河源市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在我校召开,我校11位教师从不同的课型展示了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效课堂,引领课堂教学的发展。
(2)本课题的研究多次与高校合作,邀请高校教授指导课题研究,邀请高校技术人员指导师生的技术运用,使得本课题的研究不偏离轨道,也成为今后课题研究的一种经验。
(3)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并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形成了我校的教师培养机制。
(4)本课题的研究是科学、规范的,从问题到课题,把课题的研究與问题的解决紧密结合在一起,采用了行动研究的方法,边研究边行动,边行动边研究。
(5)本课题的研究策略是有效的,它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课堂效率,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有推广和借鉴的价值。
2.建议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和改进:
(1)课题研究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好,部分教师的积极性还需要进一步调动,应激励教师们更加积极、有兴趣地开展课题研究。
(2)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要更多地引导教师反思、总结,形成文字材料,积累材料。
(3)“以点带面”开展课题研究这方面还做得不够到位,应着重抓好骨干教师和实验班级,再全面铺开开展研究。
(4)在前置性学习和后续学习环节,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从而形成更完善的体系。
参考文献:
[1]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 .
[2]王晓平.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与实现条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2-24 .
[3]张进川.浅谈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5(7).
[4]吉网存.实施自主学习 实现高效课堂[J].新课程(上旬刊),2013(4):46.
[5]张永好.高效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三点感受[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5(9):24.
[6]马玉敏.唤醒学生的内在潜能——打造和谐灵动的高效课堂[J].读与写(上,下旬刊),2016,13(3).
[7]吴佑波,管开全.打造高效课堂的法宝——小组学习及管理[J].课程教育研究,2012(27):18-20.
[8]郭辉立.如何构建小学高效课堂探究[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8).
[9]朱艳峰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管理策略初探[J].新课程(教研版),2010(4):30.
[10]张永进.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J].天津教育,2014(5):51.
[11]赵雯雯.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能动措施研究[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3).
[12]侯晓存.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3):57-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