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关爱制度的建立

2018-01-13王余幸曾丽萍

文教资料 2017年27期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关爱留守儿童

王余幸+曾丽萍

摘 要: 留守儿童在农村幼儿园占比相对城市幼儿园要高,工作难度和力度更大。幼儿园园长应从幼儿园整体保教质量角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建立起常规的教育管理制度和相关的保障机制,以爱心和责任心确保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 农村幼儿园 留守儿童 关爱 教育管理制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批未成年孩子被留在家里,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有群体——农村留守儿童。2016年11月,国家民政部发布了全国共摸底排查出农村留守儿童902万人,其中0周岁—5周岁农村留守儿童为250万人,还有少数农村留守儿童辍学或尚未登记户口[1]。如何为这一部分“特殊”的儿童提供有针对性的保教服务,成为当前农村幼儿园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集合概念,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为了生计而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农村生活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不仅农村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某些城市也有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到沿海繁华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打工,这些长期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城市儿童同样属于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这个概念是随着城镇化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发展不足产生的,也将随着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实现,人们生活质量的整体提高而逐渐消失。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和教育问题,构成了我国当下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2]。本文研究的范围仅限于农村幼儿园3岁—6岁的留守儿童。

二、农村留守幼儿教育现状

(一)父母缺位。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和照顾,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的,对其身心健康、人格和智力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在农村,一些年轻家长自孩子一出生就把他们交给父母抚育,迫于经济压力外出打工,无法给予培养和教育子女,某些父母甚至对孩子上幼儿园接受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知。

(二)监护缺陷。据2016年国家民政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由(外)祖父母监护的805万人,占89.3%;由亲戚朋友监护的30万人,占3.3%;无人监护的36万人,占4%;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31万人,占3.4%(2013年全国妇联曾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全国有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相隔三年数量差额巨大,网络很多质疑的声音,相关部门亦做出了科学合理的解释。这个分歧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另外,近32万名由(外)祖父母或亲朋监护的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情况较差。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都是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年龄在50岁—60岁,他们既要承担繁重的田间耕作,又要承担烦琐的家务活,有时难以顾及孩子,因此,留守儿童安全事故率要高于普通儿童。监护上的不力和缺陷不仅使留守儿童生活存在安全隐患,在教育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农村大部分老人文化水平处于文盲及半文盲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让幼儿耳濡目染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由于生活交往过于简单狭窄,长期缺乏有效的人际沟通,一些留守兒童性格孤僻、内向,不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部分监护人缺乏有意识的家庭教育,难以给予幼儿足够的精神营养,这势必会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3]。

(三)幼教落后。农村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某些是当地人自办的私立幼儿园,多是以生计和谋利为目的,幼儿园管理与设施不完善,压缩硬件资金投入,教具设施质量低下且不足,交通工具不达标,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教师待遇低,教师数量和质量无法保障,游戏和活动少,教育小学化,教育水平低;受人口、交通、资源等条件限制,有些村子有幼儿园,有些村子却没有,不少孩子无法入园。

(四)扶持不足。对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农村全面免除农业税后,在地方政府财政较紧的情况下,对发展幼儿教育往往缺少专门的财政拨款,对于农村幼儿园的创办未能给予有力的监督,没有完善的农村留守儿童福利保障体制,已有的福利保障体系更多地向中小学倾斜,农村留守幼儿往往享受不到政府补贴,造成幼儿教育投入不足,公办幼儿园缺乏,对于民办幼儿园的监管力度不够。某些教育部门没有制订相关的农村留守儿童幼儿教育方案,对幼儿教育的事业缺乏统筹规划[4][5]。

三、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关爱常规制度

幼儿园应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性,结合目前农村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更加关爱留守儿童,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彰显教育的公平性,确保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农村幼儿园应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幼儿园教育常规管理体系,使这项工作目标明确、任务清晰、措施得力、富有成效。

(一)留守儿童情况登记制度。开学初,幼儿园通过对在园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登记,了解和掌握本园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提供方便。幼儿老师要全面了解掌握每个儿童的家庭背景、学习情况、行为表现,密切关注幼儿成长中遇到的生理、心理问题,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簿。

(二)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制度。幼儿园可利用家访、电话、短信、书信等联系方式,共享幼儿学习成长发展信息动态,传授科学教育理念和方法;利用家长会、幼儿园开放活动日等机会双向互动、彼此沟通。尤其可以利用现在的手机微信媒体优势,建立幼儿园班级群、留守儿童群,加强与外出务工父母的联系,让远在千里之外的幼儿父母“目睹”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体会孩子的情绪情感,强化亲子联系,加深亲子理解,让幼儿通过动态的画面感知父母。使这些留守孩子在心理上不孤单,从小就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留守儿童情况报告制度。每个幼儿老师都要及时把握幼儿动态,及时向园长汇报,做出积极策略、措施。譬如针对留守儿童普遍出现的假日郁闷症状,要及时进行有效疏导,开展假日主题活动消除引导幼儿在情绪上的不良体验。

(四)留守儿童主题课程开发制度。在课程设置上,幼儿园应大胆创新,在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的保教服务的同时,更关注留守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某些生活在特殊状态下的儿童,可在课程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情感教育的主题活动,帮助幼儿形成更独立乐观、自尊自信的个性。幼儿园可有目的有意识地为留守儿童搭建展示平台,开展各种综合性的留守儿童表演、展示活动,邀请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回家的父母一起欣赏孩子的才艺表演、能力展示,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五)留守儿童测评制度。幼儿园可根据国家2012年出台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幼儿发展评估方案”,组织教师对幼儿发展状况评价过程采用自然观察、情景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方式,全面了解本园各年龄段留守幼儿的发展情况,并为下学期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四、建立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健康关爱成长保障机制

幼儿园应制定具体化的操作规则,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高度重视,提供责任保障。由于农村幼儿园中留守儿童的比例比城市幼儿园要大,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直接决定了一个幼儿园的整体教育水平,决定了教育工作的成败。因此,幼儿园应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由幼儿园园长负责,定期召开园务会、教务会,切实保证留守儿童教育落到实处。

(二)师生帮带,提供情感保障。发挥幼儿教师在教育阵地上的主力军作用,教师要努力做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把幼儿的精神需要放在心上。幼儿园鼓励教师在节假日和课外时间组织留守儿童开展音乐舞蹈游戏、讲故事等活动,让孩子在师幼互动中排遣寂寞,获得乐趣;鼓励留守儿童与外地父母通话、视频,定期让孩子向父母汇报思想、学习、生活情况。

(三)家园互动,提供专业保障。园长和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定期组织留守儿童监护人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开办留守兒童监护人学习讲座,开展专项家庭教育知识辅导,倡导科学教育;邀请有关教育专家或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利用农忙、节假日等外出创业人员集中返乡之际,对留守儿童家长及其临时监护人进行家教知识尤其是儿童权利义务等方面的义务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监护能力。

(四)整合资源,谋求社会保障。农村幼儿园园长更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与社会各单位、企业、媒体的沟通,谋求社会各界多方面的支持,对家里确有困难的幼儿进行爱心捐助、资助;主动联系当地的志愿者队伍,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

农村留守儿童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决不能忽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关爱制度建设应成为农村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中之重,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切实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902万!中国首次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数据发布[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09/c_ 1119881414.htm,2016.11.9.

[2]宋才发.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法治探讨[J].贵州社会科学,2016(11).

[3]刘红.农村幼儿园学龄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学生之友,2011(02).

[4]王海纳.农村留守儿童的幼儿教育问题研究——以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杨桥镇为例[J].教育观察,2013(34).

[5]郭嘉青.心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保障[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6(9).

猜你喜欢

农村幼儿园关爱留守儿童
农村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论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本土化的开发与利用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农村幼儿园开展本土化区角活动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