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018-01-13聂云

文教资料 2017年27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科学素养语文教学

聂云

摘 要: 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将说明文阅读、写作与实践相结合;配合其他学科教师开展各种活动,并形成文字材料;结合学生家庭养殖情况,指导学生观察动植物,写观察日记;给学生介绍最前卫的科技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科学素养 培养方法

说明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初中教材所选课文照应了方方面面的因素,但是,说明文本身和记叙文等文体相比,读起来较为枯燥,比较抽象,加之还有很多教学任务要完成,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若不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则会造成事倍功半。

如何改变说明文教学的被动状态呢?

笔者在说明文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措施,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又让学生找到了学习说明文的方法技巧。

一、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

(一)充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在教学中,适当地增添科学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如我在教《大自然的语言》一课的时候,当讲到影响物候变化的因素之一——高下的差异的时候,引入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并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山中的桃花比平川的要开得晚呢?学生结合本篇课文的内容,明白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再联系他们学过的地理知识,“山麓到山顶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逐渐下降,平均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5℃~l℃”。学生不但轻松地理解了教学内容,温习了地理知识,而且对物候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再如学《死海不死》一文,探索人一直在海水中一直上浮的现象,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要点。我让学生探讨密度的问题,了解木头为什么能浮在水面,石头等物体都会沉入水底,其都与密度比水的大小有关,借此可以与物理学科产生交叉联系。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大千世界的无穷乐趣。

(二)制作各种教具,有效配合课文内容,让教学直观形象。例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文的时候,我引导学生画出赵州桥及卢沟桥的简易示意图,把课文中的相关数据标示到图中。用投影仪展示示意图,同学们兴趣盎然。大多数学生能通过老师的指导示范,画出示意图,对桥的构造有了比较准确的了解,知道作者介绍建筑物的方法技巧。课后再让学生用硬纸板、泡沫等材料制作这两座桥的模型(卢沟桥的石狮子略去)。很多学生都能大体做出模型,通过展示,加深了对石拱桥的直观印象,对单拱石桥及联供石桥的区别有了明确的认识,对课文内比较抽象的知识有了直观形象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语文及爱科学的兴趣。教学《奇妙的克隆》一文时,我引导学生画出两个不同的细胞,用四中不同的颜色分别标示两个不同细胞的细胞质及细胞核,然后指导学生做出克隆的两个步骤:第一步,用图示法,表示去A细胞的核和留B细胞的细胞质;第二步,用图示法,把第一步留下的细胞质及细胞核结合在一起,一个新的细胞就克隆成功。这样,学生对用文字述说很不容易理解的知识很直观地掌握了,还对克隆这门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教《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时候,对《恐龙无处不在》一文,我制作了“板块漂移说”的多媒体示意图(每个板块上有恐龙),通过板块的动态变化,学生清晰地看到恐龙随着板块而移动的变化,简单明了地认识了短文所揭示的科学道理。对《被压扁的沙子》一文,我制作了“火山说”和“撞击说”的图片,还引用了在实验室里制造斯石英的多媒体图片,学生对恐龙的死因有了明确的认识。直观教具的使用,让学生对深奥抽象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利于学生进行逻辑推理,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说明文阅读、写作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中国石拱桥》一文,我先明确学习任务之一是学会介绍一座桥。我在这节课重点让学生学习介绍赵州桥的部分,让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采用一定的说明顺序,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加以介绍,突出中国石拱桥的特征,让学生留意课文的写法。学完课文,我带领班上学生,实地考察汉江上的一座大桥,观察其结构、外形,测量桥的长度、宽度、桥的高度、桥墩的面积等,并且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桥的修建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布置作文《写一座大桥》。学生有话可说,有充分的材料,作文比较容易写。

学过《奇妙的克隆》一文,我让学生学习介绍科学家克隆“多利”绵羊的实验写法,自己回家后,亲自动手操作,做每一种小食品,或是做一个小物件。做完,回顾整个动手操作的过程,然后采用程序顺序,介绍某种吃食的制作,或是一种手工制作。学生大都能完成写作任务。我还让学生写一种物理现象的实验,并揭示其中的原理或规律。并鼓励学生说,科学研究就是由设想,设计,实验,揭示规律,得出结论……反复试验,经历无数的挫折,失败,最终获得成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爱好科学研究,爱写小论文。

三、配合其他学科教师开展各种活动,并形成文字材料。

让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其观察能力及动手动脑的习惯。为了让学生明白铸造业的具体情况,我和同事组织学生到一家私营铸造厂区参观。观看了从熔化到翻砂的全部过程,看到铁水像一条条火龙似地流入模型之中。回到学校后,再让学生写一篇参观访问记。同学们都觉得有话可写。

鼓励学生参加小制作小发明活动,让学生写成作文,交流制作方法,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例如让学生制作风筝,并进行展示,开展放风筝比赛,并让学生写文章记录其过程,提高学生对应用科学的热爱。让学生在家制作喜爱的风味小吃,并用文字写写操作过程及小吃的特色,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学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让学生展开社会调查,向年长者咨询了解本地几十年前和现在自然环境的变化,写调查报告,增强环保意识。动员学生行动起来,开展每人栽一棵树的活动,动员每位学生作环保志愿者,利用周末清理附近一条小河周边的塑料袋等废弃物,回收废旧电池,垃圾分类保管,做低碳生活践行者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及乐趣。

学生做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实验的时候,我也参与,协助相关学科教师做实验,并提示学生细心观察实验的过程,实验中产生的变化,指导学生填写试验报告,借此让学生试着将实验的情形写成说明文,让学生善于归纳总结。

四、结合学生家庭养殖情况,指导学生观察动植物,写观察日记。

我充分利用學生大多数生活在农村的有利条件,给学生布置观察任务。例如观察蚕从卵到蛾的生长发育过程,小鸡、小狗、小猫等的生长发育,观察植物种子的生长发育等,养成持之以恒的观察习惯,并写好观察日记。一些蚕农家的孩子们对于养蚕的情形特别熟悉,给大家介绍养蚕的方法,注意事项,蚕的生长变化中的几个阶段,激发了许多学生养蚕宝宝的欲望,并在家里开始养蚕,同时开始写观察日志。这些观察活动有力地培养了学生对生物学的爱好及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给学生介绍最前沿的科技知识。

如量子科技,激光,电磁技术,人工智能,航天航空,高铁,无人机,卫星定位……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讲量子技术的奇妙运用时,给他们讲如果应用到计算机领域,就可以开发出运算速度相当于现在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的数倍;如果使用量子通讯,那么既可以提高通讯效能,又可以提高通讯的保密安全,还可以实现潜艇在深海航行中的通讯,量子雷达有望很轻易地让隐形飞机无处遁形……电磁炮可以用很快的速度、很低的成本击毁现有的各种舰艇、飞机及导弹等先进的兵器,都有运用广泛。介绍中国制造的一个个时间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让学生了解了说明文的一些学习方法、规律,掌握了说明文的一些写作方法、技巧,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让学生树立了正确合理的价值观,终身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1]杨向东.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三十人谈[J].核心素养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关系,2017(5).

[2]张代成.为阅读写作插上想象的翅膀——谈初中语文中的阅读和写作教学[J].成功(教育),2012(12):70.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科学素养语文教学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