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广义伽玛分布之间的相对熵及其性质
2018-01-13朱成莲
朱成莲
0 引言
1951年,统计学家Kullback和Leibler提出了相对熵的概念,用来度量两个分布之间的差异程度,也称为Kullback-Leibler距离。在数理统计中,统计推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从已知样本去估计母体的分布,或者推断分布的特征,对于同样的母体分布,当用几种不同的统计方法获得了母体的不同估计分布后,人们往往要对所求得的分布进行比较,为此,统计学上引入了许多度量两个分布差异的方法,如相对熵,Pearson-χ2距离和全变差距离等,相对熵应用于许多领域,从相对熵的定义看出,它已经不满足传统的距离中对称性、三角不等式性等条款。尽管如此,由于它确实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刻画两个密度函数的差异程度,近年来,概率密度函数的相对熵在学术界备受关注,人们在讨论极值分布的大样本问题、分布函数估计的收敛性、用不同算法借补有缺失数据的分布估计的收敛速度等问题时,都使用相对熵[1-5]。本文将相对熵定义进行了推广,定义了最小相对熵。从定义形式上看,并不难理解,最小相对熵是将两个概率密度函数间的相对熵求较小值,但它的意义在于克服了相对熵没有对称性的缺陷。本文计算了两个广义伽玛分布之间相对熵及最小相对熵。作为广义伽玛分布的特例,推导出两个伽玛分布、Weibull分布、Rayleigh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之间的相对熵及最小相对熵。
1 相关定义及其性质
则称随机变量X服从广义伽玛分布,记为GΓ()α,β,λ。
由定义1可知,当α,β取一些特殊值时,得到以下一些特例:
定义1[6]:如果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一般记为Γ(α,λ)。伽玛分布中,若α为整数就是Erlang分布;伽玛分布中,α=n(1)当β=1时,得到伽玛分布,密度函数为:2,λ=2就是 χ2分布。(2)当α=1时,得到Weibull分布,密度函数为:
一般记为W(β,λ)。
(3)当 α=1,β=2,λ=2σ 时,得到 Rayleigh分布,密度函数为:
一般记为 R(σ)。
(4)当α=1,β=1时,得到指数分布,密度函数为:
一般记为 E(λ)。
一般记为 N(0,σ2)。
定义 2[7]:设 f(x),g(x)是两个密度函数,Sf和Sg分f(x) dx<+∞时,则称这个值是g(x)到f(x)的相对熵,又称为Kullback-Leibler距离,记为d( f ,g )。
当f(x),g(x)都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时,定义2中的积分需换成相应的求和记号。
定义3:设两个随机变量 X1,X2的概率密度函数分别为 f(x)、g(x),并且 f(x)>0,g(x)>0,若 d( f ,g ) 和d(g,f)都存在,记 dmin(f,g)=min{d(f,g),d(g,f)} ,则称dmin(f,g)为 f(x),g(x)两个密度函数之间的最小相对熵。
由定义2和定义3易得以下有关相对熵的性质。
性质1:设 f(x)>0,g(x)>0是两个概率密度函数,则:
(1)非负性 d(f,g)≥0
(3)d(f,g)=0⇔E(lnf(x))=E(lng(x))⇔f(x)=g(x)=0
(4)d(f,g1)-d(f,g2)=
从性质1的(1)、(3)知相对熵确实能刻画两个分布g(x)与Sf之间的差异程度,但是相对熵对称性,三角形不等式未必成立。
性质2:设 f(x)>0,g(x)>0是两个概率密度函数,
则:
从性质2可以看出,最小相对熵与相对熵相比较,最小相对熵除了具有相对熵的性质外,还具有对称性、三角不等式性质。
引理1:如果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则:
证明:计算积分
由式(1)可得随机变量X的K阶矩为:
当式(1)中 s=0时,得到:
对式(2)两边关于α求导得:
因此:
2 两个广义伽玛分布之间的相对熵
定理 1:设 f(x)、g(x)分别是广义伽玛分布GΓ(α,β,λ1) 、GΓ(α,β,λ2)的密度函数,则:
证明:根据定义2可得:
所以:
从上式可看出,当 λ1→λ2时,d(f,g)→0
定理 2:设f(x ) 、g(x)分别是广义伽玛分布GΓ(α,β,λ1) 、GΓ(α,β,λ2)的密度函数,则:
定理 3:设f(x ) 、g(x)分别是广义伽玛分布GΓ(α,β,λ1) 、GΓ(α,β,λ2)的密度函数,则:
证明:由定理1和定理2可知:
构造函数:
可得:
易知 f(t)为(0,+∞ )单调递增函数。且当t=1时:
故:
因此:
且当 λ1→λ2时,d(f,g)→0 。
定理4:设 f(x)、g(x)分别是广义伽玛分布GΓ(α1,β,λ)、GΓ(α2,β,λ)的密度函数,则:′
证明:根据相对熵的定义得:
根据引理1结论可得:
所以:
由上式可知,d( f ,g )与λ、β无关,两个密度函数的相近程度由参数α决定,当α1→α2时,d( f ,g )→0。
定理 5:设 f(x)、g(x)分别是广义伽玛分布GΓ(α1,β,λ)、GΓ(α2,β,λ)的密度函数,当 β ,λ确定时,
且当α1→α2时,d( f ,g )→0。
定理 6:设 f(x)、g(x)分别是广义伽玛分布GΓ(α,β1,λ)、GΓ(α,β2,λ)的密度函数,当 α ,λ确定时,
证明:根据相对熵的定义可得:
分别计算上式三个积分,根据引理1结论可得:
所以:
从上式可看出,d( f ,g ) 与 λ无关,当 β1→β2时,d(f,g)→0 。
定理 7:设f(x ) 、g(x)分别是广义伽玛分布GΓ(α,β1,λ)、GΓ(α,β2,λ)的密度函数,当 α ,λ确定时,则:
且当 β1→β2时,d(f,g)→0 。
由以上定理可得以下推论:
推论1:设 f(x)、g(x) 分别是伽玛 Γ(α,λ1) Γ(α,λ2)的密度函数,则:
且当 λ1→λ2时,d(f,g)→0
推论2:设 f(x)、g(x) 分别是伽玛 Γ(α,λ1) Γ(α,λ2)的密度函数,则:
且当 λ1→λ2时,d(f,g)→0
推论3:设 f(x)、g(x )分别是Weibull分布W(β,λ1)、W(β,λ2)的密度函数,则:
且当 λ1→λ2时,d(f,g)→0。
推论4:设 f(x)、g(x )分别是Weibull分布W(β,λ1)、W(β,λ2)的密度函数,则:
且当 λ1→λ2时,d(f,g)→0 。
推论5:设 f(x)、g(x) 分别是 Rayleigh分布 R(σ1)、R(σ2)的密度函数,则:
且当σ1→σ2时,d(f,g)→0。
推论6:设 f(x)、g(x) 分别是 Rayleigh分布 R(σ1)、R(σ2)的密度函数,则:
且当σ1→σ2时,d(f,g)→0。
且当σ1→σ2时,d(f,g)→0。
且当σ1→σ2时,d(f,g)→0。
推论9:设 f(x)、g(x) 分别是指数分布 E(λ1)、E(λ2)的密度函数,则:
且当 λ1→λ2时,d(f,g)→0 。
推论10:设 f(x)、g(x) 分别是指数分布 E(λ1)、E(λ2)的密度函数,则:且当 λ1→λ2时,d(f,g)→0 。
3 几个距离间的关系
定义4[7]:设 f(x),g(x)是两个密度函数,Sf和Sg分离,记为 d2(f,g)。
定义 5[7]:设 f(x),g(x)是两个密度函数,称V2(f,g)=suAp|F(A)-G(A)|是f(x)到g(x)的全变差距离,其中
定理8[7]:以下讨论的距离都存在,则:
(1)当 f(x)≥g(x)时,d(f,g)≤d2(g,f)。
(2)V2(f,g)≤ d2(f,g)。
有 d(f,g),d(g,f)及 min{d(f,g),d(g,f)} 的定义易得如下定理。
定理9:若以下讨论的距离都存在,则:
(1)min{d(f,g),d(g,f)} ≤d(f,g)≤ max{d(f,g),d(g,f)} ;
(2)当 f(x)≥g(x)时 d(f,g)≥d(g,f),且 d(f,g)≥(d(f,g)+d(g,f))≥d(g,f) ;当f(x)≤g(x) 时 d(f,g)≤d(g,f),且 d(f,g)≤(d(f,g)+d(g,f))≤d(g,f)。
从定理 9中的式(1)还可以看出,当 min{d(f,g),d(g,f)}充分小时,必有d(f,g)充分小。用最小Kullback-Leibler距离min{d(f,g),d(g,f)} 来比较两个密度函数比用d(f,g)刻画要合理。
4 结束语
相对熵用来度量两个分布之间的差异程度,相对熵越小,表示两个分布之间越接近,反之,相差越大,当两个分布相同时,相对熵为零。本文计算了两个广义伽玛分布之间的相对熵,得到了公式。根据参数的大小,非常容易度量两个广义伽玛分布之间接近程度,或根据两个广义伽玛分布之间接近程度的要求,由公式快捷选择参数。从相对熵的定义看出,它不满足传统的距离中对称性、三角不等式性等条款。本文定义了最小相对熵。从定义形式上看,并不难理解,最小相对熵是将两个概率密度函数间的相对熵求较小值,但它的意义在于克服了相对熵没有对称性的缺陷。并且最小相对熵充分小时,必有相对熵充分小。用最小相对熵来度量两个密度函数比用相对熵刻画更为合理。本文还推导出两个伽玛分布、Weibull分布、Rayleigh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之间的相对熵及最小相对熵。为实际应用,提供许多方便。
[1]Robert G O,Shau S K.Updating Schemes,Correlation Structure,Blocking and Parameterization for the Gibbs Sampler[J].J R Statist Soc B,1997,(59).
[2]Liu S J,Wong W H,Kong A.Correlation Structure and Convergence Rate of the Gibbs Sampler with Various Scans[J].J R Statist Soc B,1995,(57).
[3]Reiss R D.Approximate Distributions of Order Statistics[M].New York:Springer,1980.
[4]Whittaker J.Graphical Models in Applied Multivariate Statistics[M].Wiley:Chichester,1990.
[5]李开灿,孟朝玲.χ2分布、t分布和F分布的一致渐进正态性[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4,12(3).
[6]金秀岩.广义Γ分布的Pearson-χ2距离及其渐近性[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4).
[7]李开灿.Pearson-χ2距离的若干性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