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宦官无底线,文人怕受辱

2018-01-13薛东源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魏忠贤文官御史

◎薛东源

天启四年(1624年),魏忠贤欲将反对他的文官一网打尽。文官们也纷纷向魏忠贤发起猛攻,大批御史上疏弹劾魏忠贤在内宫操练军队、为自己建祠堂、滥封荫官、私设刑堂等。然而魏忠贤利用职权一方面拦住了这些奏疏,另一方面以皇帝的名义矫诏切责这些御史。最终左副都御史杨涟将这些被挡的弹劾汇编成一道奏疏,并加上了魏忠贤戕害宫妃,导致明熹宗骨肉被堕等事,共24条大罪,直接递到了皇帝面前。

魏忠贤吓得浑身发抖,带着一大帮太监、宫女围着明熹宗号啕大哭,终于以私情打动了皇帝,驳回了杨涟的奏疏。但万万没想到竟引发了一波更猛烈的狂潮,共有七十余名勋臣、文官纷纷上疏,大有整死魏忠贤的气势。

此时,首辅叶向高非常冷静地指出,如果攻势太猛,反而容易引起皇帝的抵触,会被魏忠贤所利用,导致文官们前仆后继、舍生忘死的攻势功亏一篑。他建议率礼部尚书一同觐见,请明熹宗将魏忠贤遣出宫闲住,以停止目前这种态势。这其实是给双方台阶下,既避免了皇帝因重罚宠奴而伤心,又能让魏忠贤退出政治舞台。

魏忠贤得知后,恨得咬牙切齿,因为他的策略恰恰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以老奴将死的可怜姿态激起皇帝的同情心,以私情压倒公心。而叶向高这一手直击他的要害。魏忠贤使出浑身解数,才勉强让明熹宗帮他又顶住了这一波攻势,他也明白过来叶向高的可怕之处,必须以非常之法才能将其扳倒。

已经投靠阉党的两个文官向魏忠贤献计:文官的秉性是受不了侮辱,可以先用侮辱打掉文官的骨气。至于手段,有太监建议用廷杖恫吓文官。

首先撞上枪口的是工部郎中万燝(zhǔ),他上疏弹劾魏忠贤,立即被廷杖打死。叶向高力救不逮,非常难过。不久,监察御史林汝翥也被借故责以廷杖,但魏忠贤却故意泄露消息给他,林汝翥害怕了,逃到遵化(今属河北唐山)巡抚所避难。魏忠贤派了大批厂卫特务去把巡抚所围起来,大声鼓噪,声言林汝翥身为御史,又是首辅的外甥,怎么这么不要脸?他丢的不是自己的脸,而是舅舅叶向高的脸啊!

其实林汝翥根本不是叶向高的外甥。正常的读书人根本想不到这么丑的计谋,但太监们用起来得心应手。他们四处散布谣言,甚至找了些闲杂人等围着叶向高家鼓噪。叶向高受不了这样的侮辱,愤而上章请辞。明熹宗当然不会因为这个原因就同意,便温言抚慰,但这次叶向高是来真的。

事实上,叶向高这么多年来为国家操碎了心,但朝中党争不息,他已无力镇抚,还要面对魏忠贤崛起这个更加艰难的局势,他早已心力交瘁。这次魏忠贤用“外甥”这样的丑计侮辱他的文人风骨,留下来斗争的话,一不小心还会受到诸如廷杖之类更大的侮辱,所以他坚定了辞职的意愿。最终叶向高婉拒了明熹宗的挽留,挂冠而去。

魏忠贤利用文人的心理,击倒了权力、地位、学识甚至情商都远在自己之上的叶向高,不是靠聪明,而是靠无底线的狡诈。朝堂的顶端发生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时,大明也即将灭亡了。

猜你喜欢

魏忠贤文官御史
九千岁
丢御状救李靖
林语堂的预言
陕西华阴市唐宋素墓发掘简报
大型黄梅戏《御史夫人》
西方文官制度中职务常任原则的演进与嬗变
江苏扬州杨吴李娀墓出土木俑
The Blast that Nearly Destroyed Beijing
明朝御史日子不好过
明朝御史的权与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