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梗并发室颤的急救与护理

2018-01-13陈慧玲

关键词:室颤抢救室心梗

陈慧玲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北京 102218)

发生心肌梗死的原因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供血中断,导致心肌持久性缺血而引发心肌坏死。心梗发生后通常伴有心室颤动并发症,如果抢救不及时会导致心梗后猝死。患者心梗并发室颤要及时进行复苏,这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措施[1]。因此急诊时医护人员要对室颤的发生要有预判。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数量不断增长,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快、致死率高,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根据相关报道指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80%左右伴有各种心律失常,主要发生在患者发病的24~48 h。其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病人数较多,特别是患者伴随室颤发生,需要早发现、早治疗,一旦抢救不及时,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2 急救与护理

2.1 基础生命支持

患者进入抢救室后要快速安置,急诊护士在接诊心肌梗死患者后,要立即安排患者行心电图检查,要嘱患者绝对卧床,所有检查项目均在抢救室内实施。护士要及时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电变化。患者如并发室颤和心律失常,要遵医嘱快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干预[2]。静脉通道要优选留置针,通常选择左侧上肢静脉穿刺和给药,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要密要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结合患者反应调整滴速。嘱咐患者不能用力排便,否则会加重心脏负荷,导致心肌缺血,增加氧耗,诱发心律失常[3]。

2.2 室颤时的急救

心室颤动由于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如果处理不及时采取措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早期的心室颤动并非由于血流动力发生异常引发的,所以提早给予除颤治疗效果较好。患者基础生命保持的关键措施是胸外按压与提早除颤。抢救中发现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心电显示室颤,要启动应急系统,选择双向波除颤。除颤后要观察是否恢复窦性心律,必要时要配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4]。

2.3 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发病后患者有较强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紧张、恐惧、抑郁等,由于抢救过程气氛紧张,患者是突然发病,心梗发生后伴有胸闷胸痛等多种症状,存在紧张恐惧心理。心理护理要注重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有自信心积极配合治疗[5]。心理护理要从进入抢救室后就开始,医护人员要保持冷静,治疗护理要有条不紊,操作准确,给患者提供安全感。在患者病情稳定时要和患者家属共同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消除焦虑恐惧的心理影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对于提高急救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2.4 转运途中的护理

实施抢救后,如果患者需要转入DSA 或CCU继续治疗时,要提前和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并做好患者接收的准备,转运要携带患者的治疗资料以及氧气袋、抢救药等,转运前要检查静脉通道的固定情况并保证通畅,还要准备除颤仪和导电糊,提前联系手术电梯,争取以最短的时间将患者送达[6]。转送时要在医生护士的监护下护送,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特别是意识状态和心电波,如果有室颤发生立即采取除颤措施。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典型状症,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逐渐年轻化。发生心肌梗死后通常伴有室颤,主是发生心肌梗死后的常见并发症,由于病死率较高,成为发生心脏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室颤发生如果不及时抢救会导致心脏骤停[7]。患者发生室颤后要保证复苏成功的重要措施是提早进行除颤。所以为了保证救治成功率,急诊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急救护理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应对,熟练使用除颤仪,对异常心电图可以做到准确识别,同时还要加强急救物品的管理,保证各类抢救设施处于良好的可靠状态。

猜你喜欢

室颤抢救室心梗
有些咽痛是心梗信号
限制抢救室人流量对急诊医疗质量的影响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基于SBAR交接模型的抢救室滞留患者交接单的设计
急性心梗并发室颤的急救与护理
1例重度低钾血症致反复室颤重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室颤抢救成功1例
急诊电子病历系统建设与实践
我爱瑞金之温情抢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