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听力障碍患者的婚前遗传咨询
2018-01-13王萍潘小英
王萍 潘小英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医学遗传中心,广东 广州 511442)
聋哑人因为生活圈子和语言沟通的问题,常会选择和聋哑人婚配。本例为一对听力障碍的患者拟婚配,担心后代亦为听力障碍患者,前来进行婚前检查和遗传咨询。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史资料 患者,女,年龄25岁。患者自述其幼年听力正常,5岁时因发热致耳聋。后植入人工耳蜗治疗。现听力可,可以进行一般的语言交流,但口齿欠清楚,智力正常。患者男友,24岁,自幼听力障碍合并语言障碍,但可以书面交流,智力正常。双方父母均听力正常,亦均否认耳聋家族史。
1.2 研究方法 采集受检者外周血2ml提取基因组DNA,使用微阵列芯片法晶芯○R九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对常见9项耳聋基因突变热点进行检测,同时对GJB2基因(NM_004004.5)编码外显子区域及相应剪切位点(±10bp)和SLC26A4基因(NM_000441.1)第2~20编码外显子区域及相应剪切位点(±10bp)进行基因测序[1]。
2 结果
女方检测到致病突变:SLC26A4基因(NM_000441.1)IVS15+5G>A(c.1707+5G>A)纯合(rs192366176)合并致病突变:GJB2 基因(NM_004004.5)c.235delC(p.L79Cfs)杂合(rs80338943)。男方检测到致病突变:SLC26A4基因(NM_000441.1)IVS7-2A>G(c.919-2A>G)杂合(rs111033313)复合疑似致病突变:SLC26A4基因(NM_000441.1)c.2086C>T(p.Q696*)杂合(rs752807925)。
3 讨论
耳聋相关基因SLC26A4基因与GJB2基因均以隐性遗传方式遗传[2]。本例女方为致病突变SLC26A4基因(NM_000441.1)IVS15+5G>A(c.1707+5G>A)纯合(rs192366176),合并致病突变:GJB2基因(NM_004004.5)c.235delC(p.L79Cfs)杂合(rs80338943)。女方致聋原因为致病突变SLC26A4基因纯合所致。GJB2基因的杂合致病突变不是致聋原因。男方为致病突变:SLC26A4基因(NM_000441.1)IVS7-2A>G(c.919-2A>G)杂合(rs111033313)复合疑似致病突变:SLC26A4基因(NM_000441.1)c.2086C>T(p.Q696*)杂合(rs752807925)。男方耳聋病因为致病突变SLC26A4基因复合杂合所致。因为拟婚双方均为SLC26A4基因致病突变致聋,后代100%为SLC26A4基因复合杂合致病突变,为耳聋患者。
本例为婚前遗传咨询。笔者告知拟婚双方,因为他们结合后的后代100%为耳聋患者,建议他们选择分手。如果他们不愿意分手,可以选择婚后通过供精或供卵受孕。双方均表示不愿意。笔者还试图向他们解释耳聋的病因及遗传性耳聋的遗传异质性。因为和耳聋患者沟通很困难,建议他们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先天性耳聋是一类高发生率的出生缺陷[3,4],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可以改善预后。先天性耳聋的致病因素大致可分为遗传性因素和非遗传性因素[5,6]。遗传性因素造成的耳聋约占60%。因此,对于重点人群进行相关宣传并进行耳聋基因的检查,避免携带相同致病基因的耳聋患者婚配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