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大学要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2018-01-13崔新有

终身教育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质量大学建设

□ 崔新有

随着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闭幕,“高质量发展”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高质量发展是什么样的发展?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从长远来看也将是表征社会全面进步的时代命题。对于教育事业来说,“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使命所在,因此,高质量发展应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论述

在十九大后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早在2014年5月,他在河南考察工作时,就提出了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的发展命题,其后对以“高质量”为关键词的发展要义,发表了很多重要论述。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因此,我们要从习近平的重要论述中,深刻理解和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1.从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重要特征把握高质量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两大原则,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1]30-35从重视效率到注重质量,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重要特征。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11经济发展要能够适应人们的物质性需要、社会性需要、心理性需要的增长和变化,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追求。“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就是着眼于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高、实体经济水平不强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人们的美好生活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等各领域的富足与和谐,将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要求,意味着要一定程度上淡化对经济增长速度和数量的追求,更看重质量和效益,更关注物质文明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同进步,更关注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因此,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经济持续健康、充分平衡的发展。

2.从新发展理念的根本要求把握高质量发展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1]21,新发展理念把对“发展”的认识提升到新的科学高度,五大发展理念分别注重解决发展动力、发展不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等领域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推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其根本实质就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过程。要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把协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协调既是高质量发展的手段和目标,又是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把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实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永续发展、和谐共生;把开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立开放型的经济体、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把共享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高质量发展是全民共建、共享成果的发展。简而言之,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2]

3.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把握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既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各个领域发展的根本要求。2017年12月,习近平十九大后第一次地方考察,来到江苏徐州,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之策,强调坚守实体经济、坚持创新发展、深化国企改革、推动乡村振兴、修复生态环境、加强基层党建等一系列问题,都紧扣高质量发展。为此,江苏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发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动员令,要围绕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这“六个高质量”发展任务,“在创新引领、自主发展上下功夫,全力推进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江苏速度向江苏质量转变、江苏产品向江苏品牌转变”,开辟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让高质量发展成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鲜明底色。[3]

因此,从社会的全面进步来看,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全局性的根本要求,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各领域发展都应当确立的根本任务。

二、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中心工作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新形势和新使命。从规模的跨越式发展到即将迈向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要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国家重大战略提供支撑,必须以质量为核心,实现内涵式发展。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高等教育工作要全面进入十九大的时间频道、思想频道和行动频道,精心设计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施工图”,抓质量、抓公平、抓改革、抓开放,首要重点是实现“高质量发展”。[4]因此,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中心工作。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要以“四个服务”为指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

1.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以“四个服务”为指向

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其根本的出发点和最终的目的,始终是定位和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基本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5]“四个服务”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指向。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别强调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45-46这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坐标。因此,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就是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四个服务”作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落脚点,作为衡量办学效益的试金石。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要能够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追求,要能够回应治国理政对科技创新和卓越人才的强烈渴望,要能够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在世界高等教育中的一流地位和影响,要能够率先实现现代化,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各项重要战略任务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2.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强调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这不仅规定了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而且凝聚了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总要求。教育以树人为本,树人以立德为先。高等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回归立德本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树人的根本要求。办好高等教育,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这个核心与根本。

中外高等教育发展实践证明,德育“缺位”或者“异位”的高等教育,不可能是高质量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破解的根本性难题,不是经费投入、校园环境等硬件问题,而是要彻底改变重智育轻德育、重专业知识技能轻育人的现象,把大学建设成为人的精神殿堂、心灵家园。培养的人才有没有国家使命感、社会责任心,有没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是衡量高等教育“好不好”的核心指标。因此,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高校要自觉担负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职责,将对人的价值观念的引领和思想品德的塑造,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部过程和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

3.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

高等教育质量包含了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多个方面,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体现。习近平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5]因此,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应当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课题。在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规模上的跨越式发展,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层次、多种类型、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6]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来说,由于办学条件和办学定位的不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追求。但是,不管哪一类型的高校都应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学科、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实验实训、师资队伍等展开全方位地建设和优化,办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提升办学的水平和质量,把培养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作为学校发展最基本的生命线,为新时代高等教育体系各个层次的高质量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开放大学建设应当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

开放大学顺应新时代发展需要而诞生,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五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遵循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开放大学正在成为教学方式变革的探索者、继续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推动者和教育公平的促进者。[7]“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是党的十九大对今后一个时期开放大学建设提出的目标要求,围绕这一目标要求,开放大学建设应当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上更加积极作为,并努力走在前列。

开放大学的高质量发展以“四个服务”为根本指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全面提高教育服务质量作为发展的生命线。作为一所百姓身边的大学,开放大学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终身学习需要为基本使命,以优质便捷灵活的教育服务提升民智、增进民乐,优化生存和发展状态,增强人民群众精神层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提高高等继续教育服务供给的适切度、精准性,与政府、行业、企业加强合作,提升继续教育办学效益。作为一所以成人为主要培养对象的大学,开放大学坚持立德树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地位,注重树立成人学习者对大学的归属感,以大学高尚的精神文化提升成人学习者的情操和境界,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作为一所以大学的形态服务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新型学校,开放大学将质量理念和评价指标引入终身教育服务领域,在继续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等办学中推进规范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服务质量。总体说来,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建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意味着开放大学的高质量发展要面临更多前所未有又亟待破解的难题。因此,开放大学建设要以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

1.创新应是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1]31作为民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发展也必然地要以创新作为基本动力,着重解决学前教育的普惠问题、义务教育的一体化发展问题、高等教育的内涵化发展问题等等。这种创新发展表现为思想认识上“时不我待的历史主动”和“自我革新的勇气”,[8]在实践层面则是强调实事求是,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开放大学将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正在于实践探索中新型大学特有的使命与紧迫感。

开放大学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强调创新,首先是开放大学建设特殊的发展定位。区别于一般的普通高校,开放大学以满足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需求,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宗旨,因此,既要遵循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同时又要打破传统学校教育的发展局限,向社会最大限度地开放教育资源,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其次是开放大学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即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新成果开展教育教学。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使得优质教育资源能够为更多社会公众服务,这是开放大学特色发展的创新举措;最后则是开放大学建设所构建的特殊的服务机制,从构建学习型社会、提升国民素质的目标出发,开放大学将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教育服务平台,其中政策主导、多元主体、开放平台、成果认证、质量保证等问题都可能涉及现有教育体制与机制的突破与革新。

2.协调应是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作为发展理念,协调有其明确内涵和要求,主要是着力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在教育领域,不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存在着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即教育发展的整体效能。当前,教育已经成为事关民生的首要问题,例如中小学的择校难、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高考选拔、双一流建设等等。同时,老年大学的一座难求、在线教育的迅速发展、公民道德与素质的提升等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兼顾,把薄弱区域、薄弱领域、薄弱环节补起来,形成平衡发展结构,增强发展后劲。开放大学建设就是在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教育领域“补短板”的重要举措。应该说,自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议批准开展试点项目工作始,开放大学建设就是作为国家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项目,承担着新时期构建中国特色终身教育体系、推动我国教育教学变革与创新实践的重任。

将协调视作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认识层面,需要强化整个社会对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重视程度,把人的发展和素质提升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政策层面,需要加强政府的统筹与协调,发挥其主导作用,不能把“教育优先”单纯理解为“学校优先”,单纯的就学校来谈教育,而是从社会进步、民生发展的角度进行整体布局;执行层面则需要开放大学自身在发展过程中要有“补位”意识,要吃透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起来,将视野和服务对象放到企业、基层和社区,扎扎实实,办出强项、办出特色,办成一所真正得到社会认可的新型大学。

3.绿色应是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

绿色发展强调将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它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蕴涵着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是一个涉及多维度、多层次和多领域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教育作为第三产业,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柱。

作为新型大学的重要组成,开放大学建设具有鲜明的绿色发展特征。一是开放大学着力构建的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是当代世界教育思潮中最具生命力的教育理念,其尊崇的人本、终身学习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最佳诠释。二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从最初的函授、广播电视教育,到今天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在线学习特点,积极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支持服务与面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放大学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的融合方面积极探索,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是“互联网+”教育信息化战略的引领者。三是强化“优质教育资源整合”的推进策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力提升,优质教育资源逐渐丰富,但受限于社会管理机制与能力,在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方面难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学习需求。开放大学就是要在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侧改革方面不断探索,创新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依托信息化平台,搭建沟通不同教育层次与类型需求的立交桥。

4.开放应是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针

2015年9月,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时强调:“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9]没有改革,开放是无源之水、效果不彰;没有开放,改革方向不明、行之不远。开放的发展理念就是强调我们事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具有统筹大局的视野、持续变革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意志。而开放大学的本质与特色定位使其在贯彻与践行开放发展理念上走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列,并形成了区别于传统高校的理念自信与发展自觉。

《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教职成〔2016〕2号)强调,开放大学要确立“开放、灵活、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和高质、便捷的办学理念”。试点以来,开放大学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在教育发展的规模、质量与社会效益综合发展上取得许多积极的成效。其一是对象的开放,即面向所有社会人群开展教育服务,从老人到儿童,尤其是基层社区、企业、农村,真正实现“有教无类”;其二是开放的服务平台,开放大学着力搭建服务社会公众的学习平台,面对学习者多样化的需求,开放大学积极引进各类教育主体与优质资源,实现教育主体的多元化;其三是开放的学习机制,为实现“高质、便捷”的学习效果,我们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与教学手段。随着移动智能终端学习的盛行,开放大学积极开发网络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并建立了灵活高效的学分银行,满足了学习者多样化的需求。

将个体的人生价值与终身学习相结合,将教育变革与“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相联系,开放大学建设在开放发展理念上占据了高点。目前,就开放大学建设整体状况来看,已经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各界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工作协调机制。近年来,开放大学又在积极推进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和个人终身学习账户建设工作,积极探索开放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和学分积累、转换制度。通过优质教育资源平台,一个“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已初见端倪。

5.共享应是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向

共享发展理念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倡导发展过程人人参与、发展成果人人享有,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10]是对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提出了目标要求和行动准则。如何让社会公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事关民生与社会公平,更是体现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标志。

遵循开放的办学理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放大学充分展现面向社会公众的特色定位,在共享发展上引领着教育改革的方向。第一,共享发展,开放大学要为每个学习者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随着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的加快,我国已开始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但就我国民众的整体水平而言,仍然急缺大量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开放大学着力打造的“没有围墙”的大学就是要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全体社会公众,突破传统高等教育的藩篱,促进教育公平;第二,共享发展,开放大学要为社会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供支持服务。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所有从业人员对不断学习、提高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可以预见未来学习将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社会公众的基本权利,开放大学着力建设的“百姓身边”的大学就是要让我们的学习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通过全方位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习者有效解决工作、家庭、生活等与学习之间的矛盾。第三,共享发展,开放大学要让社会公众得到更多教育发展的收益。服务地方社会发展是开放大学的基本功能,通过组织老年大学、社区学院等基层服务机构,开放大学积极组织各类公益活动,开展多种企业培训,并通过学分银行实现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之间相互转换,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着力搭建“立交桥式”的大学。遵循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开放大学不断提升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以及支持服务的质量标准,让社会各界切实感受到教育为社会进步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推动作用。

总之,开放大学的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中心工作、重点任务不可缺少的内容。没有开放大学的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需求将是有缺位的。“开放大学从转型和成立以来,在短短五年的改革试点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11]今后,开放大学会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不畏艰难险阻,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人民日报评论员.大力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17-12-23(1).

[3] 新华社评论员. 在新时代展现高质量发展新作为[N].新华日报,2017-12-27(2).

[4] 陈宝生.写好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奋进之笔”[EB/OL].[2018-01-15].http://www.gov.cn/xinwen/2017-12/29/content_5251616.htm.

[5]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8-01-15].http:∥www.moe.edu.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6] 钟秉林.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00(1):4-6.

[7] 教育部.开放大学改革成效明显 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探路[EB/OL].[2018-01-15].http://www.moe.edu.cn/jyb_xwfb/s5989/s6635/201801/t20180126_325670.html.

[8] 人民日报评论部. 打开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增强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勇气之二 [N].人民日报,2013-11-21(5).

[9] 习近平.坚持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 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N].人民日报,2015-09-16(1).

[10] 付威.深入认识共享发展理念: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N].人民日报,2017-06-29(7).

[11] 郝克明.总结经验 开拓进取 开创开放大学发展和改革的新局面[J].开放教育研究,2017(6):13-20.

猜你喜欢

高质量大学建设
“留白”是个大学问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大学》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大学求学的遗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